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道德自我是个体对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内化。由于人们的道德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情境的影响,某些特定行为引发的道德自我知觉与个体的道德自我意象并不一致,此时个体会采取调节机制来维持道德自我平衡,常见的有道德许可、道德推脱、道德清洁、行为补偿、道德认同等。将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调节机制的外部效度和内在心理机制,考察如何促进个体的道德行为。

  • 标签: 道德自我 道德自我意象 道德自我知觉
  • 简介: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语境下的道德观念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与传统有所不同。元代郭居敬所编录的《二十四孝》,曾经是中国古代民间道德说教的经典文本,不过其中大部分故事因为过于强调孝道和因果报应,缺少文学的美感和魅力,有时也与人性常理相违背,因而在“五四”以后被现代中国知识界所批判。

  • 标签: 道德观念 文学作品 中国
  • 简介:青年发展是整个社会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话题,而青年发展的核心是其道德发展。因此,必须调度各种资源来促进青年的道德发展,推动青年的茁壮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储备强大的生力军。为了有力推动青年的道德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关于道德的思想和理论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学性,正好能够给青年道德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道德是历史的道德,不存在永恒道德以及超阶级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应该关注和解决现实利益矛盾;道德应该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主旨。这些基本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道德观 青年群体 道德发展
  • 简介:本文旨在比较孟子的道德成熟论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在道德成熟论中有哪些部分仍然与当今世界的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本文中,我们试图站在科尔伯格的视角向孟子的道德成熟论提出挑战,并尝试着以某种创新性解释来帮助孟子作出合理的回应。通过这场虚构的对话我们发现,尽管孟子和科尔伯格在理论倾向、对道德进步的界定以及在道德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依然能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对话,从而使我们可以汲取儒家的思想资源以重新审视当代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道德教育。

  • 标签: 孟子 科尔伯格 道德成熟论 道德发展论 道德教育
  • 简介:道德自觉是主体将内在对道德的认知、理解、认同逐渐转化为外在主动、自愿的行为实践,并在生活中持续自主地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过程。道德蕴含着自觉的特性,它的发展贯穿着人的道德自觉,个体道德提升的根本是道德自觉,故学校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培育青少年的道德自觉。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实践为策源地、以校园环境为孵化器,将道德自觉的培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中。

  • 标签: 道德 道德自觉 培育
  • 简介:道德问题解决过程的情境,分为真实道德情境和虚拟道德情境。真实道德问题的解决关涉学生的切身利益,对道德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真实性。虚拟道德情境因不具有真实性,使得其所创设的情境缺乏具体而全面的道德知识,以及知识的迁移与践履而不具“反刍作用”效用。以现实性整合学生具体而全面的知识和借助于反刍作用而进行知识意义深层建构的做法,则能有效弥补这种不足。

  • 标签: 道德问题 真实道德情境 虚拟道德情境 优化
  • 简介: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谈到:“省察克冶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描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

  • 标签: 人格 道德 王阳明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阴阳"是传统中国哲学的古老学说。在古代中国,情感主义者(如孟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把阴阳作为其道德理论的基础,但事实上,中国的阴阳思想为18世纪欧洲情感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情感主义伦理学中,"阴"可以理解为潜在能力,"阳"可以理解为理性目标,二者具有必然的补充性。阴阳可以视为个体和整体意义上的道德情感论的基础,并有可能通过阴阳范畴将情感主义伦理学加以规范化。

  • 标签: 道德情感主义
  • 简介:教师道德言说作为当前道德教育中的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价值,也面对悖逆于其对话本性的质疑。要超越这一困境,必须致力于在道德教育中推动师生对话。为了更好地推进师生对话,教师在进行道德言说时,理应坚守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和艺术性等原则。

  • 标签: 教师 道德言说 师生对话
  • 简介:《易传》通常被认为是释《易》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但目前的中国伦理思想史教科书多不见对《易传》伦理道德思想的阐述,这与《周易》“群经之首”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有鉴于此,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对《易传》的道德哲学思想进行了新的系统的阐释:一、依据儒家天人合一的思维架构,阐述《易传》阴阳相反相成而为“易”(即“变”)、“生生之谓易”的生命本体论,人道本于天道,故人要成就自己,就必须“继善成性”,人之所以能够“继善成性”的依据是“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二、“继善成性”的具体实现路径是“修业进德”即内修其身与开物成务,其原则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具体方法是“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三、“修业进德”的境界是“圣人气象”即“与天地合其道,与日月同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同其吉凶”的圣人境界。

  • 标签: 《易传》 道德哲学 《周易》
  • 简介:借力家风建设来推进道德建设,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没有家庭,社会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的一些功能转移到社会,但家庭仍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家庭对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有着重大影响。

  • 标签: 家风建设 道德建设 有效途径
  • 简介:基于人类学对文化研究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方法论引导下,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爨氏统治南中时期在当时民众“爨人”中认同的“爨道德文化”进行考证与分析,研究表明:爨道德文化在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宗教熏陶、政教统治中形成,并在与历代环境的矛盾运动中得到发展,这些道德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契合。

  • 标签: 爨道德文化 溯源 发展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人们的道德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电带来了道德建设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一,要从小抓起,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 标签: 道德建设 社会结构 改革开放 经济活力 道德素质 利益格局
  • 简介:为配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使用,我刊拟于8月推出道德与法治"备课专题",以帮助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好地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精神,更好地认识、理解和使用教材。

  • 标签: 参考选题 邮件主题 截稿时间 文章选题 法治教育 章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道德形而上学和美德认识论,斯密和休谟认为,道德评价的最佳视角是作为一个客观的旁观者。为了解释道德真理,我们需要采用这种旁观者的评价视角,在道德判断过程中把道德优点和认知优点分离开来。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道德评价或提供道德规范,道德构建主义的主张更加深思熟虑,并优先于评价者的视角。

  • 标签: 亚当·斯密 评价者 道德事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作为由规范构成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有自己的内在道德。借助内在道德,党内法规才能唤起党员服从的热情,使得党内法规具有可服从性。党内法规的内在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八项程序性原则:一般性、公开性、不溯及既往、语言合理性、内部一致性、可行性、稳定性、适用一致性。当然,必须看到党内法规内在道德存在的局限性,即内在道德只是一个形式合法性问题。在党内法规的形式合法性之外,还有一个实质合法性问题。

  • 标签: 党内法规 内在道德 富勒
  • 简介:我们小区有几位大爷、大妈,见到楼梯通道和墙角有脏物,马上就打扫干净。他们发现脏物被停放的自行车粘着,就将其搬开,或躬着身子用扫帚掏出脏物,其精神实在可敬。然而,也有一些楼上住户,不但从未用扫帚扫过楼道,还动不动将烟头、果壳随意抛到地上。大伙对这种不道德行为很有意见。

  • 标签: 道德责任感 不道德行为 扫过 果壳 道德修养 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