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临床特点对脑外伤并间脑发作间脑癫痫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16例脑外伤并间脑发作患者和11例间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鉴别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区别;临床表现有部分相似,间脑癫痫患者表现呈显著多样性;辅助检查头颅CT两组患者无显著区别,但EEG检查区别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均以对症治疗为主,效果明显,间脑癫痫患者应用抗癫痫治疗有效而脑损伤并间脑发作患者抗癫痫治疗无效。结论间脑发作间脑癫痫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及试验性抗癫痫治疗是否有效来鉴别,目前两种疾病的治疗均以对症治疗为主。

  • 标签: 脑损伤 间脑 并发症 间脑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鉴别诊断及治疗脑外伤并间脑发作与并间脑癫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并间脑发作患者55例作为间脑发作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脑外伤并发间脑癫痫患者61例为间脑癫痫组,均行头颅EEG和CT检查,并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的头颅CT检查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EEG检查的异常波型几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间脑发作组相比,间脑癫痫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脑外伤并间脑癫痫与间脑发作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该仔细观察脑电图表现,并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方案,从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间脑癫痫 间脑发作 脑外伤
  • 简介:2005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治疗20例第三脑室造瘘术后间脑发作病人,效果良好,现总结并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52d~25岁,平均3.4岁,其中<3岁16例。包括中脑导水管狭窄导致非交通性脑积水5例,脑室内出血导致先天性脑

  • 标签: 脑积水 第三脑室造瘘 间脑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间脑综合征的视路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伴有间脑综合征的视路胶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就诊年龄为8.0~42.0个月;均在1岁前出现体重不增的现象,且入院时患儿已出现极度消瘦的恶病质状态。8例患儿就诊时的体重为5.5~11.5 kg,其年龄别体重Z评分均<-2。8例视路胶质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开始化疗。结果8例伴有间脑综合征的视路胶质瘤患儿中,肿瘤大部分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6例。8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18个月,术后体重为8.0~20.0 kg,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部分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1例患儿在随访期内死亡,7例经化疗后,4例残余肿瘤缩小,2例残余肿瘤增大,1例肿瘤在颅内播散转移。结论伴有间脑综合征的视路胶质瘤患儿经肿瘤大部切除术后消瘦症状明显改善,部分症状能够缓解,但肿瘤对术后化疗的敏感性具有较大差异。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儿童 视路胶质瘤 间脑综合征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13例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两年中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13例,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①13例病例占同期监测总数5.7‰。②清醒期4例、睡眠期7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发作2例。睡眠期占63.2%。③部分运动性发作4例、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9例,无全面性发作。④起源部位(部分存在于两电极之间)前三位分别是颞区、中央区、顶区,占72.2%。⑤发作初期多表现为低波幅棘波、尖波或快波节律,占76.9%。结论:①睡眠诱发在癫癎诊断中意义很大。②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癫癎漏诊的风险相对较大。③起源于颞区、中央区或顶区的癫癎漏诊风险相对较大。

  • 标签: 癫癎 脑电图 视频脑电监测 癫癎发作 发作间期 发作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术最佳时间。方法对120例SAH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造影时间<24h,B组造影时间1-3天,C组造影时间>21天,对病因、造影时间、并发症等对照研究。结果术后24h内并发症比较A组再出血、脑积水、消化道出血,癫痫发作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脑血管痉挛则在C组发生率最高。结论SAH应常规行DSA检查,时间以发病1―3天为宜。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全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簇癫痫发作是癫痫患者尤其是耐药性癫痫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现象,与患者平常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类型等不同,其发作后精神障碍、癫痫持续状态和病死率较一般癫痫发作高,严重影响癫痫患者及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成簇癫痫发作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尚不明确。本文以“seizure cluster”“acute repitetive seizures”及“成簇癫痫发作”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医学”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2019年的相关文献,对目前关于成簇发作的定义、患病率、危险因素、癫痫灶定位、潜在机制及目前的治疗意见等做一综述,以期医护人员更清晰地认识及科学地处理成簇癫痫发作,降低成簇癫痫发作患者癫痫持续状态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整体生活质量。

  • 标签: 成簇癫痫发作 急性反复性癫痫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
  • 简介:摘要癫痫(epilepsy)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它是脑内神经元反复超同步的异常放电而导致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的脑功能紊乱。癫痫具备发作性、复发性、自然缓解的特点。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的部位和扩散范围的不同,可出现短暂的运动、感觉、行为、意识、自主神经系统的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癫痫发作(seizure)为临床表现,即脑内神经元阵发性异常放电,引起临床上患者和观察者都能察觉到的各种表现。

  • 标签: 癫痫 诊断
  • 简介:临床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医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急腹症,从各自的专业知识出发,均需及时作出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但往往引起貌似"急腹症"的腹痛型癫痫与局限性感觉性癫痫(肢痛型癫痫)却易被疏忽,甚至进行不必要的腹部手术,加重患者的痛苦与负担.为此,我们对这一课题作一探讨分析.

  • 标签: 急腹症 病理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失眠(CID)患者日间脑功能状态及其与血清生物学标志和客观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睡眠障碍科就诊的CID患者60例和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中心的正常睡眠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用“脑功能状态定量测量系统”评估日间脑功能状态,ELISA法检测血清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CID组还检查多导睡眠图(PSG)。分析得出CID组具有显著性改变的脑功能状态指标,并且分析这些指标与血清生物学标志、客观睡眠质量的一致性。结果CID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健康对照组中男15名,女15名。CID组脑功能状态指标中4个即脑惰性[M(Q1,Q2)][196.0(163.0, 258.0)]、脑混沌[5.0(1.0, 10.0)]、内专注[31.0(13.0, 45.0)]、内源性焦虑值[12.0(4.0, 18.0)]高于健康对照组[168.5(148.8,182.5)、0(0,2.0)、2.0(0,27.5)、0(0,6.5),均P<0.05],1个指标即脑抑制值[47.0(32.0, 58.0)]低于健康对照组[59.0(46.3,66.3),P<0.05]。脑混沌值与血清GFAP浓度正相关(r=0.374,P=0.006),脑惰性值与血清CRH浓度正相关(r=0.299,P=0.031),脑抑制值与睡眠潜伏期正相关(r=0.284,P=0.042);内专注值与睡眠效率(r=-0.276,P=0.048)、1期持续时间(r=-0.341,P=0.024)负相关。结论CID患者脑电波中脑功能状态指标有显著性改变,且与血清生物学标志和客观睡眠质量关联。

  • 标签: 睡眠障碍 脑功能 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多导睡眠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