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H.pylori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IBD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不少学者认为H.pylori可能是IBD的潜在保护因素。但也有学者有不同的声音,即IBD是H.pylori感染的保护因素,他们认为可能与IBD相关遗传易感基因、氨基水杨酸和(或)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生素用药史、IBD相关胃黏膜微环境的改变可能不利于H.pylori在胃黏膜的定植有关。因此,H.pylori与IBD之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但根除H.pylori可降低胃癌发病率是肯定的。因此,对有指征患者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仍是我国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幽门螺杆菌 疾病遗传易感性 胃黏膜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医院实验室分离出 92株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并总结其药敏测试结果。结果:通过鉴定发现 92株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中有 32株肺炎克雷伯菌, 30株大肠埃希菌, 18株克雷伯菌, 12株阴沟杆菌。药敏测试发现, 92株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最低。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存在多重耐药的特点,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检查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高敏抗生素治疗。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杆菌血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杆菌血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科室、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及治疗方案等基线资料,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CRP与PA比值,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Pitt菌血症评分(Pitt bacteremia score,PBS),并根据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初始经验治疗是否得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RP(OR=1.021,P<0.01)、CRP/PA(OR=34.638,P<0.0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OR=0.244,P<0.01)、不适当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OR=0.156,P<0.01)、APACHEⅡ评分(OR=1.436,P<0.01)、PBS评分(OR=8.622,P<0.01)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CRP/PA(OR=25.420,P<0.05)、不适当的经验性治疗(OR=0.077,P<0.05)、APACHEⅡ评分(OR=1.476,P<0.01)、PBS评分(OR=12.042,P<0.01)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P/PA水平越高,PBS评分、APACHEⅡ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当CRP/PA≥0.89,PBS评分≥3.5,APACHEⅡ评分≥17.5,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此外,不适当的经验性治疗也是造成患者不良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CRP/PA、PBS评分、APACHEⅡ评分、不适当的经验性治疗是影响杆菌血行感染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B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一样能较好地预测患者不良预后及死亡风险,与APACHEⅡ相比,PBS评分更加简易、实用,可以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肠杆菌科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血行感染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杆菌科细菌致血流感染(BSI)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血培养为杆菌科细菌的重症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休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初始用药是否敏感,以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的基线数值,根据72 h的PCT水平计算72 h降钙素原清除率(72 h PCTc)。比较28 d预后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将单变量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BSI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28 d好转54例,死亡32例,28 d病死率为37.2%。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初始用药敏感性、PCT和WBC基线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合并休克比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好转组〔合并休克比例:84.4%(27/32)比46.3%(25/54),APACHEⅡ(分):24.94±7.65比17.02±6.57,SOFA(分):11.00±3.27比6.30±2.65,均P<0.01〕,PLT和ALB基线水平、72 h PCTc显著低于好转组〔PLT(×109/L):73.38±49.15比138.69±101.80,ALB(g/L):25.47±5.91比28.59±4.53,72 h PCTc:-44(-170,27)%比63(40,77)%,均P<0.01〕。将上述6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是导致杆菌科细菌致BSI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1.930,P=0.037〕,72 h PCTc、ALB是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043、0.783,P值分别为0.008、0.047)。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72 h PCTc、ALB均可用于预测BSI重症患者的预后,以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95%可信区间(95%CI)为0.909~0.997,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6%。结论杆菌科细菌致BSI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SOFA评分越高、ALB水平及72 h PCTc越低,患者预后越差,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最大。

  • 标签: 肠杆菌科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清除率 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CRE)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CRE直肠定植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28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术后出现CRE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CRE药敏分析、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所有患儿在肝移植术后均留取直肠拭子标本调查是否存在CRE定植从而分为CRE定植组和无CRE定植组,分析CRE定植与CRE感染的关系以及CRE定植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86例行肝移植术患儿中男132例、女154例,年龄(8±4)月龄,术后CRE感染率为7.3%(21/286),感染时间为术后第5(1~14)天。腹腔是肝移植术后CRE感染的最好发部位,占95.2%(20/21),其次是血流感染12例,肺部感染8例,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占71.4%(15/21)。共分离出27株CRE菌株,其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24株(88.9%),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2株(7.4%),耐碳青霉烯产气肠杆菌1株(3.7%)。27株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CRE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19/72)比0.9%(2/214),χ2=51.300,P<0.01]。CRE定植的高危因素为术前三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术前3个月内住院时间、术前CRE感染、术后非计划手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χ2=20.570、6.410、13.960、14.600、9.560,P均<0.01)。治疗方案主要有美罗培南+磷霉素(13例),美罗培南+替加环素(8例),治疗有效者共计16例,治疗时间为19(1~27)d。CRE感染组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71.4%(15/21),而无CRE感染组为98.1%(260/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60,P<0.01)。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CRE感染预后不良,需密切注意患儿有无CRE肠道定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并治疗,进行CRE肠道定植筛查对CRE感染的早期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感染 肝移植
  • 简介:摘要急性放射性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临床防治手段。作为益生菌和肠道共生菌的乳杆菌属对肠道健康有诸多益处。临床前研究发现乳杆菌属可以防治急性放射性损伤,其机制为保护隐窝干细胞、维持肠道屏障及抗氧化等。临床研究提示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足量含乳杆菌属的复合益生菌有助于预防放疗导致的腹泻,并且口服乳杆菌属有治疗放疗后腹泻及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趋势,目前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

  • 标签: 乳杆菌属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杆菌科细菌 ESBLs和 AmpC酶检测结果与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3月间我院患者标本培养的杆菌 236株,分别采取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和双纸片确诊试验对 AmpC酶与 ESBLs表型进行检测,并展开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 本组 236株菌株中检出 AmpC酶菌 102株,检出 ESBLs菌 120株;单产 AmpC酶菌、单产 AmpC酶菌和产 ESBLs和 AmpC酶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非产 AmpC酶菌高( P<0.05);所有杆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ESBLs和 AmpC酶为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临床应给予关注。    【关键词】杆菌; ESBLs; AmpC酶;耐药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ESBLs and AmpC enzyme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Enterobacteriaceae, so as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future. Methods 236 Enterobacteriaceae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March 2020. AmpC enzyme and ESBLs phenotype were detected by double disk cloxacillin synergistic test and double disk confirmatory test, and the corresponding drug sensitiv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102 strains of AmpC enzyme producing bacteria and 120 strains of ESBLs bacteria were detected in this group of 236 strains.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AmpC enzyme producing bacteria, AmpC enzyme producing bacteria and ESBLs and AmpC enzyme producing strains to aztreonam and cefotaxim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 AmpC producing strains (P < 0.05); all Enterobacteriaceae had high resistance rate to penicillin. Conclusion ESBLs and AmpC enzyme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drug resistance of Enterobacteriaceae,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clinic.

  • 标签:
  •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杆菌科细菌(CRE)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威胁,主要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抗菌治疗可选择药物少。目前国际上对CRE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磷霉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对CRE体外敏感性高,不受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类型的影响。多黏菌素因为存在异质性耐药,并且剂量与肾毒性呈正相关,临床常选择合适剂量,同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使用。常规剂量替加环素在包括血流、肺泡衬液等部位难以达到足够浓度,常需加大剂量并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产金属酶的CRE缺乏有效抗菌活性,可作为非产金属酶CRE感染治疗的重要选择。CRE最常见的定植部位是患者的胃肠道。若患者合并肠道黏膜破坏及免疫功能下降,CRE可由肠道入血引起持续性菌血症。

  • 标签: 肠杆菌科 抗菌药 碳青霉烯类耐药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150例,收集其血液、尿液、痰液、引流物、脑脊液等标本并送检,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98株。统计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检出及其分布情况,以占比较高的两种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为代表,分析其耐药性。结果150例患者标本中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9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9株(29.59%),肺炎克雷伯菌23株(23.47%)。98株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大多来源于痰液(38.78%,38/9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药耐药率较高(>7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15.31%),对替加环素不具有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药耐药率较高(>7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0%~70%,对阿米卡星耐、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38.78%、4.08%)。结论杆菌科细菌感染者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构成,主要源于痰液,对大多数抗菌药耐药率普遍较高,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好。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性肠胃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溶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98例,随机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采取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和观察组(予以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奥美拉唑肠溶片 联合用药 急性肠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直肠拭子培养主动筛查耐碳青霉烯杆菌定植对成人肝移植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完成肝移植术的172例成人受者,在术后立即留取直肠拭子。统计随访术后90 d内发生耐碳青霉烯杆菌(CRE)感染或死亡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拭子阳性、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拭子阳性与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172例受者通过直肠拭子培养的主动筛查显示15.7%出现CRE定植,出现定植的受者中CRE感染发生率为18.5%。多因素分析显示头孢菌素的使用及血液净化治疗是出现CRE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定植受者的CRE感染风险(OR 4.12,95% CI 1.15~14.70;P=0.029)明显增加。而CRE感染则是术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5.17,95% CI 3.45~66.71;P<0.001)。结论对肝移植受者进行CRE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识别发生CRE感染的高危受者。

  • 标签: 肝移植 耐药菌 定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36例IBD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和ELISA联合检测两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情况,统计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在IBD患者中的感染率,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显示IBD患者较健康对照易发生艰难状芽孢杆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6/36)比0,χ2=4.545, P=0.033]。IBD患者合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使用PPI有关,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增加UC患者感染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风险。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难辨梭菌 糖皮质激素类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菌素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分别联用时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2018年间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杆菌复合群菌株,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共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的阴沟杆菌复合群菌株1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对19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估黏菌素分别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杆菌复合群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19株菌株对一、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6.3%和31.6%;黏菌素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对阴沟杆菌复合群的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美罗培南/黏菌素与亚胺培南/黏菌素组合各对1株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碳青霉烯类与黏菌素的联合使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杆菌复合群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作为此类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潜在治疗策略。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黏菌素 阴沟肠杆菌复合群 联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最易累及冠状动脉,可以导致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关于川病的发病原因及致病机制尚无准确定论,本文将围绕传染性病原体、环境因素、免疫失调和遗传倾向等方面阐述川病的病因,并围绕免疫系统异常活化、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上调、金属基质蛋白酶活性提高、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方面综述川病的致病机制。

  • 标签: 川崎病 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在儿童肝移植患儿中的定植与感染率,分析CRE感染的预后及高危因素。方法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接受肝移植术的患儿共152例,其中男65例,女87例,平均年龄为7个月;37例为器官捐献全肝移植,113例为活体左外叶肝移植,2例为辅助性肝移植。收集包括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在患儿进入ICU以及转出ICU的时刻留取肛拭子细菌培养,筛查是否存在肠道CRE定植,以术后是否出现CRE感染进行分组(术后CRE感染13例,无CRE感染139例),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儿的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中,术前CRE感染、术前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术前败血症的发生率在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患儿在术前住院时间、体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diatric end-stage liver disease,PELD)评分、术前抗生素暴露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在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非计划手术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24 h、入ICU前CRE定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E感染高度相关的一些指标,如术后肺炎、瘘的发生率、术后1个月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在感染组也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移植肝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各种原因的肝功能不全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存在CRE肠道定植者,感染组CRE定植12例,其中入ICU前定植9例,入ICU后定植3例;非感染组CRE定植32例,定植率23.0%(32/139),其中入ICU前定植17例,入ICU后定植1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移植术后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CRE感染、入ICU前CRE定植、术后ICU治疗时间。感染组4例死亡;非感染组3例死亡,病死率2.2%(3/139)。结论CRE感染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因肝移植患儿术后发生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肝移植术前CRE感染、入ICU前CRE定植等,所以进行肛拭子CRE筛查有利于早期预警CRE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肝移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肠道定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替溴铵与双歧杆菌联合应用于腹泻型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神经肽Y(SPY)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D-IB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双歧杆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替溴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SPY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χ2=7.289,P<0.05。治疗后,观察组SPY为(72.93±9.17)ng/ml,高于对照组的(61.98±7.30)ng/ml,t=5.982,P<0.05;观察组IL-1β、IL-18、TNF-α为(10.40±1.81)、(5.38±0.78)、(12.89±3.21)pg/ml,低于对照组的(16.22±3.21)、(7.28±0.94)、(19.30±4.27)pg/ml,P<0.05。结论奥替溴铵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D-IBS具有理想的疗效,对炎症反应起到显著地抑制作用,可缓解腹痛,促进脑轴功能恢复。

  • 标签: 双歧杆菌 奥替溴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肽Y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