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内容,并评价该课程的实施效果,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前期针对护士进行的静脉治疗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研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6个模块、62个项目的课程培训内容,于2019年3—5月、9—11月在湖南省血管通道技术培训基地开展2期培训,共有84家医院的97名护理人员参与完成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学习,2期培训的学员分别为46、51名。采用阶段性考核合格率、毕业考核合格率和自评问卷的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结果97名学员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自评分为3.30~5.00分。阶段性考核中理论成绩为(87.50±4.48)分,PICC维护操作成绩为(86.25±5.62)分,输液港维护成绩为(89.50±6.25)分,PICC置管操作成绩为(84.42±4.13)分。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均为100.0%。毕业考核中,97名学员均完成了毕业考核要求,共成功置入留置针4 941次,成功置入PICC 509次,完成小讲课97次,毕业考核合格率为100.0%。结论本课程的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课程设置科学,培训课程促进了学员对静脉治疗专科知识理论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可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护士 静脉治疗 课程设置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实践模型对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专业护士共30名,采用护理专业实践模型培训方法,对比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及医院静脉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前护士专业态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护理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得分分别为(2.74 ± 0.66)、(2.28 ± 0.57)、(2.62 ± 0.48)、(2.52 ± 0.32)、(2.38 ± 0.38)、(2.68 ± 0.70)、(2.32 ± 0.48)分,培训后分别为(4.02 ± 0.88)、(4.10 ± 0.60)、(3.97 ± 0.61)、(3.69 ± 0.38)、(3.78 ± 0.60)、(4.07 ± 0.87)、(3.86 ± 0.69)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542~12.226,P<0.01)。2016年医院静脉炎、输液反应、输液渗漏、非计划性拔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28%(53/18 731)、0.17%(31/18 731)、0.19%(35/18 731)、0.05%(10/18 731)、0.33(62/18 731),2018年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2%(37/23 183)、0.07%(17/23 183)、0.09%(20/23 183)、0.01%(3/23 183)、0.19%(45/23 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66~15.074,P<0.05或0.01)。结论以护理专业实践模型为基础的项目培训可以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有利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梯队建设。

  • 标签: 专业实践模型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川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现状调查表及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对四川省250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四川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及较高水平。用工形式、专科岗位、专科护理年限及专科技能的发展与专科护士的职业认同相关。结论四川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有差异,具有专科岗位、日常工作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专科管理能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职业认同。

  • 标签: 静脉治疗专科护士 职业认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1"结构化培养模式的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来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的5期39名市县级医院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员的需求调查表进行导师亚专业方向的匹配,按照2个月集中培训+1年导师随访、指导、追踪的"2+1"结构化培养模式实施培训。比较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专科技术测试成绩,并分析"培训需求"完成情况。结果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后理论测试成绩得分为(97.05±1.39)分,静脉留置针、静脉导管维护技术操作得分为(95.87±2.45)分,高于培训前的(62.60±6.33)、(66.38±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随访、追踪、指导后,学员对"培训需求"的达成率为90.30%,39名学员有38名继续临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工作,从事临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率为97.4%。结论"2+1"结构化培养模式是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实用型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队伍的专业素养,促进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和使用的和谐统一。

  • 标签: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培养模式 "2+1"结构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专科护理在静脉治疗护理 SOP (标准化流程)干预前后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我院是在 2018 年 1 月 开始实施静脉治疗护理 SOP 干预,选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来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 80 例患者以及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来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 80 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静脉治疗护理 SOP 干预实施前后的静脉治疗操作错误情况和输液并发症。 结果: 静脉治疗护理 SOP 干预实施后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发生率、辅料固定不当发生率、导管维护错误发生率、输液并发症总发生率都小于实施前 ( P < 0.05 ) 。 结论: 于静脉专科护理中开展 SOP 可明显减少静脉治疗操作错误和输液并发症,确保疗效和患者安全。

  • 标签: 静脉专科护理 静脉治疗护理 SOP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得知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关于开业护士的认知情况和看法态度,研究造成认知不同的因素。方法:抽取180名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来进行研究调查,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有关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对于开业护士的看法观点以及所持态度的问卷进行线上调查。结果: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整体对于开业护士的认识观念得分为(69.05±12.07)分;96.18%的伤口造口护理专科护士想要成为开业护士;还有部分护士认为取得开业护士资格首先要达到最低学历为本科、最低职称为中级且最低在医院工作5~10年;53.35%的护士认为,当前我国国家政策导向制约了开业护士的发展前景,而且开业护士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医疗管理部门应对开业护士构建规范的管理制度、执业体系以及符合国家特色的培养办法。结论:大部分专科护士对开业护士采取积极态度,但是从认知方面亟待提高,应进行概念普及并出台相应法律来规范开业护士行业,重视开业护士的培养与执业规范以保障行业发展。

  • 标签: 伤口 造口 专科护士 开业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省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掌握和实践情况,并分析影响儿科护士知识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于2019年5月以某省静脉治疗安全学术会议为契机组织参会的695名儿科护士,采用自制《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识与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收集问卷698份,有效问卷共695份。结果695名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水平得分仅为(51.74±12.90)分;不同学历、职称、职务、年龄、工作年限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和职务是某省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静脉治疗规范总体实践情况较好,但仍有宣教沟通不到位的情况,占比分别为1.73%(12/695)和2.30%(16/695)。结论某省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欠缺掌握,且受多重因素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定期对儿科护士开展相关培训,尤其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培训重点应在护理人员的安全、患者的血管评估和穿刺部位的保护,以期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知识水平。

  • 标签: 护士 儿科 知识 静脉治疗 实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治疗手段,静脉给药途径下药物直接进入血管,其快速起效性优于其他给药途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亦高于其他用药途径,因患儿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体位频繁大幅度变动易引发输液过速或过慢及液体渗漏等不良事件,且患儿皮下脂肪厚、表达能力差等,故早期外渗难以及时发现,静脉输液的致痛性、有创性特点亦会导致患儿出现一定程度的身心应激反应[1],阻碍静脉输液护理操作的顺利实施。

  • 标签: 儿科护士 静脉输液 治疗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医学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 通过构建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知信行调查问卷,在青岛市三级甲等医院调查儿科护士对儿科静脉输液的知信行现状 , 分析导致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知信行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 , 提出加强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的可行性干预方案。

  • 标签: 儿科护士 儿科静脉输液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施眼科专业护士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实践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作为参照阶段,期间实施常规护士培训教育模式;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实验阶段,利用眼科专业护士培训教育模式,两个阶段护理工作者固定为20名,对比分析眼科专业护士工作者不同阶段的考核成绩。结果:实验阶段眼科专业护士工作者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相较于参照组阶段眼科专业护士工作者的成绩明显较高,组间对比P<0.05,证明差异性存在。结论:通过推行眼科专业护士培训方式,有利于强化眼科专业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操作水平,有着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眼科专科护士 培训模式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全民口腔卫生保健的提出,发展口腔专科护士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阐述国外牙医助理及口腔卫生士的培养与实践特点以及我国口腔专科护士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口腔专科护士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专业教育基础较为薄弱、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考核与认证制度尚未统一、职责范围有待拓展等问题,提出了夯实口腔护士专业教育、开展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口腔专科护士培训、形成统一的口腔专科护士考核与认证制度、拓展口腔专科护士的职责范围等措施,以期能推动我国口腔专科护士的发展。

  • 标签: 口腔 护士 口腔护士 专科护士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专科护士护理技能培训的有效路径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 30 名急诊专科护士作为培训对象,为其实施理论知识、抢救技术、职业素质、抢救程序等方面的培训,观察培训前后的差异。 结果:培训后,护士的 电动洗胃、呼吸机操作、气管插管、电击除颤明显优于培训前 ( P< 0.05)。结论 :为急诊专科护士予以护理技能培训,可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强化综合服务素质。

  • 标签: 急诊专科护士 护理技能 培训 有效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士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的有效路径探讨。 方法:急诊科全部护理人员作为急诊专科培训对象,为其实施理论知识、抢救技术、职业素质、抢救程序等方面的培训,观察培训前后的差异。 结果:培训后,护士的 电动洗胃、呼吸机操作、电击除颤、战伤救护技术明显优于培训前 ( P< 0.05)。结论 :为急诊护士予以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可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强化综合服务素质。

  • 标签: 急诊护士 专科护理技能 培训 有效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构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模型。方法在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模型加以分析,并创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框架模型。结果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框架模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临床护理能力、指导和合作能力、教育和咨询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家型的决策力8个模块。结论该模型可为创建国内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统一的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借鉴,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养的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 标签: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框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提高专科护士管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12月在该院工作的143名专科护士,对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了解其相应水平,并探究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与核心能力相关性。结果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15.08±5.21)分,维度均分为(5.48±1.13)分,且把握感均分最高,为(5.95±1.10)分,组织影响感维度均分最低,为(4.51±1.41)分,同时,该院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评分为(162.43±7.69)分,其维度均分为(2.80±0.80)分,且法律、伦理实践维度评分最高,为(3.10±0.76)分,批判性思维维度评分最低,为(2.58±0.81)分,另外,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与核心能力相关性指数为0.610,两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目前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较高及核心能力均较高,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可通过提高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达到提高其职业认同感的目的,进而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及护理质量。

  • 标签: 专科护士 职业认同感 核心能力
  • 作者: 吴旭红 段明霞 王璐 郭宇 王建丽 梁新 戴谦 曹钰 张琳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 100045 ,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合肥 230051 ,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710003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兰州 730050 ,河南省儿童医院护理部,郑州 450000 ,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太原 030013 ,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210008 ,贵阳市儿童医院妇科肿瘤病房 550003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发现问题,为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调查,2018年7月24—31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范围内43家医院当日在岗的护士进行调查。本研究应用自制问卷,调查形式为通过问卷星进行线上数据收集。问卷由4名资深的静脉输液治疗专家基于2016版《静脉输液治疗指南》以及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定,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以及调查医院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调查对象对国内静脉输液治疗行业标准及INS指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部分为调查对象静脉输液治疗操作与维护知识掌握情况及所在科室静脉输液治疗现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8 405名儿科护士,其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平均分为(11.72±2.41)分,及格率54.8%。调查显示,护士对需要根据药物性质选择输液工具及穿刺部位、静脉治疗操作前应进行患儿和治疗方案的评估、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及遇到阻力或抽吸无回血时的处理方式掌握较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级别、医院是否有配液中心及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职务、是否带教均会影响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是否有配液中心及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职务、是否带教是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科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对其加强静脉输液治疗基础知识的培训,特别是输液工具的正确运用、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以及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 标签: 护士 儿科 静脉输液治疗 知识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化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疼痛学组,并制定《疼痛管理规范》,对科室疼痛专科护士进行培训,在肿瘤放疗科病房进行无痛病房试点,对比标准化疼痛管理前后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护士疼痛知识调查问卷的正确率由培训前的 36. 6%升至培训后的 70. 8%,而患者对于护士疼痛管理满意度由培训前的 29. 1%升至培训后的 62. 8%。结论:标准化疼痛管理有效提高疼痛专科护士管理疼痛的水平,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 标签: 疼痛专科护士 培训 满意度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应用。 方法: 对我 院的消毒供应中心 施行专科护士服务,对专科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其技术操作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其继续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提高其团队意识。同时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提高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向各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通过结果来比较施行前与实行后的满意度 。 结果: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施行 专科护士服务后,其护理 质量敏感性指标得到了显著效果 ,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 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 质量有明显提高, 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护理和治疗作用 , 进而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比施行前,施行后的各科室满意度有显著提高,其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 工作具有 专业性强的特点 ,且 工作较为繁忙 ,工作质量和 护理质量与 病人的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 ,是医院预防与 控制院内 感染的重点关注对象 。只有培养和 提高专科人员的素质以及 专科水平 ,才能对 消毒供应中心在全院的职能予 有效的发挥 ,对 新时代的 医院发展才能较好的适应 ,可以有效提高各科室的服务满意度,并且保障为 临床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对患者提供较好的服务。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专科护士 工作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骨专科手术护士存在的压力源,并针对压力源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方法 随机调查骨专科 69名手术室护士的压力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应对护士压力源的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调查,骨专科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主要源于护理专业技能、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量、人际关系与自身问题等,面对压力源,采取干预对策后,护士采取积极干预态度为 59名,采取消极干预态度为 10例,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O1)。结论 在骨专科手术室护士压力源表现在多方面、而且强度较大,医院针对压力源采取了相应的干预对策,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骨专科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并鼓励护士在压力源中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 ]骨专科 手术室护士 压力源 干预对策
  • 作者: 褚倩 邱孝丰 韦妍妍 刘硕 王玉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7期
  • 机构: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保健科,三亚 572000,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监护室,北京 100853,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和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等方法初步形成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对条目进行筛选与修改,并结合优序图法确定各级条目权重。结果通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了包括5个一级条目、27个二级条目、107个三级条目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应答率分别为100%、94.12%,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0.900;第2轮专家咨询中一、二、三级条目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42、0.244、0.212(P<0.01)。结论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好,形成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与内容可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和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心脏康复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