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科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5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内镜下应用球囊扩张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应用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下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狭窄,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内镜下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式延续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狭窄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术后延续性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吻合狭窄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吻合狭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吻合狭窄发生率为17.50%,实验组患者吻合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82.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式延续护理在食管癌手术后吻合狭窄的预防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吻合狭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信式延续护理 食管癌 吻合口狭窄
  • 简介:目的评价可降解镁支架(BMAS)与316L不锈钢支架对移植静脉吻合狭窄的治疗效果,并探索其对内膜增生及内皮化的影响。方法2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可降解镁支架组(BMAS组)、316L不锈钢支架组(316L组)、对照组(NC组),每组9只。3组实验动物均行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术,术后1个月,BMAS组与316L组经颈动脉入路于静脉桥处分别置入BMAS与316L不锈钢支架,NC组无支架置入。支架置入1、2、3、4个月后观察吻合管腔直径变化,评价吻合狭窄情况;4个月时获取3组移植静脉标本,行EVG染色评价管腔形态及新生内膜面积;Evansblue染色,分光光度仪中测量620nm波长的OD值,评价血管再内皮化情况。结果两种支架均可有效支撑吻合,改善吻合管腔直径丢失,BMAS力学支撑效果可媲美不锈钢支架,且4个月时BMAS导致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与对照组类似[(4.80±0.58)mm2,vs.(4.17±0.56)mm2,P=0.112],明显少于不锈钢支架[(6.97±0.78)mm2,P<0.001];EvansBlue染色结果显示,4个月时316L组OD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316Lvs.NC:(0.19±0.03)vs.(0.09±0.01),P=0.001;316Lvs.BMAS:(0.19±0.03)vs.(0.08±0.01),P=0.001],而BMAS组与对照组无差别[(0.08±0.01)vs.(0.09±0.01),P=0.940]。结论BMAS可以有效支撑狭窄的移植静脉吻合,力学支撑效果不弱于316L不锈钢支架,同时在减少新生内膜增殖及促进内皮化方面明显优于316L不锈钢支架,可作为未来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潜在性方法。

  • 标签: 可降解镁支架 移植静脉 再狭窄 内膜增生 内皮化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术后吻合漏的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术后吻合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手术后吻合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吻合漏发生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手术810例(全胃切除术560例,远端胃切除术250例),开腹胃癌手术1260例(全胃切除术840例,远端胃切除420例)。术后吻合漏总体发生率2.80%(58/2070),腹腔镜术后吻合漏发生率为1.35%(11/810),开腹术后发生率为3.73%(47/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院联合脏器切除(B=3.549>0,OR=34.773>1,P=0.000)、糖尿病(B=1.338>0,OR=3.812>1,P=0.000)、术前低蛋白血症(B=0.654>0,OR=1.922>1,P=0.049)、术前新辅助化疗(B=0.694>0,OR=1.530>1,P=0.043)均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B=-1.459<0,OR=0.233<1,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手术吻合漏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胃癌术后吻合漏的高危因素,而腹腔镜手术为胃癌术后吻合漏的保护性因素,合理应用腹腔镜及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吻合漏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腹腔镜胃切除术 胃癌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双套管引流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2016年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瘘 11例患者采用了双套管引流管冲洗治疗。结果 11例全部愈合。结论 采用双套管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瘘,有效减少二次手术的几率、减轻患者痛苦、技术难度不大、经济适用、患者容易接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双套管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后的吻合漏的预防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进行腹腔镜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中出现吻合漏的患者有8例,所占比例是11.11%,其中,6例进行保守治疗,2例进行再次手术腹腔冲洗引流,横结肠预防性造瘘处理,治疗后均痊愈;吻合漏出现的原因与糖尿病、肿瘤大小、术前营养情况、是否出现肿瘤性梗阻等有关(P<0.05);与年龄、高血压病、性别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在进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时,要结合吻合漏的产生因素对其进行及早预防,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双吻合器应用在保肛术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吻合漏。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保肛术 双吻合器 吻合口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4例(A、B二组)胸内吻合瘘的治疗方法。方法A组采用三管法(胃管+胸引管+空肠营养管)治疗,B组采用新三管法(三管法+经鼻瘘口纵膈引流管)治疗。结果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新三管法治疗胸内吻合瘘,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食管癌,吻合口瘘,三管法,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通过不同护理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瘘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杜绝感染发生,降低吻合瘘的发生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预防吻合瘘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90例食管癌术治疗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肠外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肠内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食管癌术治疗效果;吻合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肠内组食管癌术治疗效果和肠外组无显著差异,P>0.05;肠内组吻合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P<0.05;干预前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肠内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优于肠外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预防吻合瘘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食管癌术 吻合口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在食管癌手术吻合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的1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瘘的患者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持续吸引,同时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促进康复。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愈合时间(从发现吻合瘘采用经鼻-瘘口引流外接特定负压治疗开始至经造影证实瘘口愈合的时间)为(18.26±8.38)d,与之前单纯经鼻-瘘口引流治疗吻合瘘的愈合时间(38.46±23.4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NPWT通过改变引流路径实现通畅引流,引流的抽吸作用使瘘腔处于负压状态,护理工作中要保持各个管道的妥善固定,保证鼻-瘘口引流管的负压引流的有效性以及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NPWT使瘘口的愈合时间缩短。

  • 标签: 食管肿瘤 引流术 吻合口瘘 负压伤口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成为可能。而吻合瘘是直肠癌保肛术后最常见、最具威胁性的并发症,且吻合瘘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紧密相关。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低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接诊的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瘘病患38例,以投掷子的方式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A组、B组各自有19例。其中A组应用个体化护理方案,B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的吻合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患者满意率为100.0%,比B组的78.95%明显升高,P<0.05。A组的吻合瘘愈合时间为(31.2±4.0)d,比B组的(42.6±3.2)d明显缩短,P<0.05。结论积极向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瘘病患施以个体化护理,可促使其吻合瘘的快速愈合,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吻合口瘘 直肠癌 个体化护理 前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内切开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吻合术后尿道再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道吻合术后尿道再狭窄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钬激光联合尿道内切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82.05%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7.44%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都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钬激光联合尿道内切开术在治疗尿道吻合术后尿道再狭窄中有着良好的疗效,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尿道内切开 钬激光 尿道吻合术尿道再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Parks或ISR)后吻合瘘采用V-Y皮瓣转移修复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V-Y皮瓣转移修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全瘘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肛门护理、排便功能训练。结果V-Y皮瓣转移能完全修复瘘口,排便功能训练能改善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结论术后有效的排便功能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保证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

  • 标签: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Parks或ISR)后吻合口瘘 V-Y皮瓣转移 排便功能训练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采用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142例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其中71例患者采用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作为观察组,另71例患者采用腔镜尿道狭窄扩张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6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94%(P<0.05)。结论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采用尿道拖入术以及尿道吻合术虽然对患者创伤较大,但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更显著,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尿道吻合术 尿道拖入术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及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行腹腔镜低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带复压三管引流,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部盆腔引流管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吻合瘘的发生情况以及再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吻合瘘发生率为6%,再手术率为0%,对照组吻合瘘发生率为28%,再手术率为50%,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具有意义。结论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瘘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吻合瘘和再手术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带负压三管 腹腔镜低位切除术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采用尿道拖入术以及尿道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42例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1例。其中21例患者采用腔镜下尿道狭窄扩张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21例患者采用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5.24%、80.9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平均尿流量、最大尿流量以及性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23.81%,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尿道拖入联合尿道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更佳,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尿道拖入术 尿道吻合术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收治的52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其中26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26例选择手术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HQOL生存质量和JOA量表的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获得52份HQOL生存质量和JOA评分量表结果,手术组患者的HQOL结果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的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越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但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长,而且住院费用高。对于病情复杂患有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建议进行保守治疗。

  • 标签: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用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下狭窄症患者中选出138例随机分组,A组患者应用手术疗法,B组患者应用手术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B组短,P<0.05;A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JOA评分明显低于B组,且VAS评分高于B组,在SF-36量表的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手术疗法的住院时间虽然长,但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生活质量高。但是对于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DLSS患者,可先接受手术疗法,在身体条件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 非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