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并对其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临床分离革兰氏阴性杆菌构成比及耐药率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占分离病原菌的69.8%,铜绿假单胞菌位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居第二位,其中产ESBLs菌占44.3%,大肠埃希菌居第三位,其中产ESBLs菌占36.7%。鲍氏不动杆菌居第四位,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占15.3%。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产生。更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病原菌 构成比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上几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其对若干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进行监测并作相关报告。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650例病人的尿液、血液,及痰液等标本,从中分离得到180株非重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案例,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实施药敏试验,并借助VITEK2COMPACT手段,对其实施病原学鉴定。结果在分离出的18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其主要由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等构成。同时在ESBLS检出情况方面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发现,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阳性检出率达到31.71%;铜绿假单胞菌中,ESBLS阳性检出率达到23.68%;肺炎克雷伯氏菌中,ESBLS阳性检出率达到22.86%。结论强化对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于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情况的发生等,降低医院感染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耐药性 监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福清医院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本院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间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219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或生物梅里埃仪器法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感试验。结果2014年分离到的革兰氏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假单菌、变形杆菌占分离前7位,非发酵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增速较快。结论2014年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感染较往年略有上升。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医院获得性肺炎NP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和器官移植的推广,尤其是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和病原菌的变迁,革兰氏阴性杆菌已占院内肺炎病原菌的50%~80%[1],且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现将我科2001~2003年院内获得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104例NP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报道如下:

  • 标签: 例医院 医院获得性 杆菌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测定2011年某院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对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相对最低仅为0%~5.59%;由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加入,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其他两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低;头孢唑啉耐药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中最高者;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为4.85%~6.55%,仅次于碳青霉烯类的0%~5.59%,较其他类药物耐药率低。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了解该院的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标本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结果的分析,以了解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合格标本进行分离接种以及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42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32株,占77.4%,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株(48.5%),肺炎克雷伯菌株(25.9%),铜绿假单胞菌株(8.7%),阴沟肠杆菌(5.1%),奇异变形杆菌(4.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占4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3.4%。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多重耐药菌的比例也较高,检验科应定期发布本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测定2011年某院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唑啉平均耐药率位居首位;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较前三代头孢菌素类有较大提升;由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加入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相对较低;随着代数的增加,一到四代头孢菌素抗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呈增强趋势。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掌握该院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药敏试验 革兰氏阴性杆菌 头孢菌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目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G-)杆菌菌种分布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情况,分析产酶菌耐药谱特征。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对革兰氏阴性(G-)杆菌进行鉴定,对可疑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头孢菌素酶(AmpC)的菌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和三维试验法进行两种酶的表型确证,再用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检出单产ESBLs、单产AmpC酶、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细菌分别为175株(43.8%)、54株(13.5%)和30株(7.5%)。ESBLs检出率以肺炎克雷伯菌最高,为60.3%;AmpC酶检出率在阴沟肠杆菌中最高,为46.7%。单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3%、26.3%和33.1%;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3.7%和29.6%;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耐药株。结论G-杆菌产ESBLs、AmpC酶率较高,该类菌对大多数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

  • 标签: 革兰氏阴性(G-)杆菌 ESBLs AmpC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降钙素原(PCT)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0例血培养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及18例血培养为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患者(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2组患者均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并分别在诊断为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记录EVLWI的数值变化,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同时在确诊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立即行静脉血的采集,采集非抗凝血3 mL,离心后留取血清并行PCT的检测,记录2组PCT值。比较2组确诊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EVLWI及PCT,对数据行t检验并行Bonferroni校正。绘制EVLWI及血清PCT预测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诊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95%的置信区间、约登指数、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诊断为脓毒症时,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的EVLWI、PCT水平分别为(10.6±1.6) mL/kg、(6.64±1.63) ng/mL,均高于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7.9±1.7) mL/kg、(4.60±1.3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3、4.206,P值均小于0.05)。诊断为脓毒症休克时,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的EVLWI、PCT水平分别为(15.0±1.3) mL/kg、(12.87±2.65) ng/mL,均高于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10.7±1.5) mL/kg、(6.29±1.7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8、8.867,P值均小于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可以得知,应用EVLWI及PCT判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及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5 mL/kg、5.9 ng/mL;约登指数分别为50%、59%,灵敏度分别为50%、70%,特异度分别为100%、89%。EVLWI及PCT判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休克及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休克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5 mL/kg、9.2 ng/mL;约登指数分别为90%、95%,灵敏度分别为90%、95%,特异度均为100%。结论EVLWI及PCT可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估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危险预测性的准确度。

  • 标签: 烧伤 脓毒症 血管外肺水 降钙素原 革兰氏阴性杆菌
  • 简介:目前,兽医临床上产生的多种耐药菌已至少对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中的3种药物耐药,耐药菌的出现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使人们陷于基本无药可治的被动局面,而多黏菌素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仍然敏感,是治疗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β和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疗效较好的药物。

  • 标签: 革兰氏阴性菌 临床治疗 多黏菌素 耐药菌 多重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GIb)的耐药情况,以探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方法提取本院1^+年的细菌标本检验结果,对G^-b的构成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048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328株病菌,其中G^-b192株,占58.5%。构成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普通变形杆菌。该类细菌对17种抗菌素的平均耐药率48.3%。结论G^-b感染在临床占首位。大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较高,应合理用药。

  • 标签: 革兰氏阴性细菌 耐药性 抗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一联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两联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特点。结果观察组89例患儿,经两联抗生素治疗后,痊愈7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患儿采取两联抗生素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 革兰阴性菌 肺部感染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医院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获得性感染及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分离率占前几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46.4%)、铜绿假单胞菌(26.2%)、肺炎克雷伯菌(21.1%)、鲍曼不动杆菌(6.3%)。医院获得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这4种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作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不同菌种有不同耐药特征,应加强对其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 标签: 革兰氏阴性菌 获得性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移植后肠道抗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全小肠动物实验模型,分为对照组和肠道抗感染组,移植后9天处死大鼠并获取回肠、盲肠和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肠道抗感染组回肠、盲肠及肠系膜淋巴结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两组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厌氧菌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小肠移植后应用肠道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减少革兰氏阴性细菌来降低细菌移位的机率。

  • 标签: 小肠移植 肠道抗感染 细菌移位
  • 简介:利用抑菌圈试验法研究蜂王浆对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和沙门氏菌等3种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蜂王浆对3种供试菌株都具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随蜂王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蜂王浆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主要由其低pH值引起,而对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除了低pH的原因外,还有其他的抑菌因素.蜂王浆的抑菌活性随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贮存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抑菌活性越弱;但在-20℃贮存15d,蜂王浆对3种试验菌的抑制作用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在25℃贮藏5d后其抑菌活性显著降低.另外,蜂王浆的抗菌成分主要是醚溶物和水溶物,而醚水不溶物不具有抑菌活性.

  • 标签: 蜂王浆 革兰氏阴性菌 抑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患者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认为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分离鉴定的1588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746株,阴沟肠杆菌240株,肺炎克雷伯菌382株,奇异变形杆菌220株。在各菌株的耐药性表现中,大肠埃希氏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表现出100%的耐药率;阴沟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和头孢噻酚的耐药率最高,均为97.5%;奇异变形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78%。结论医院感染患者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布比较广泛,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在临床上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 标签: 医院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内毒素定量测定对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可疑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患者同时采取血标本及无热源污染血标本各一份,分别作细菌培养和血内毒素定量测定。血内毒素测定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测定,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组血内毒素含量(105.56±147.4pg/ml)与无细菌生长组(8.89±12.86pg/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7.059,P<0.001)。以20.0pg/ml作为血内毒素定量测定判断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cutoff值,其准确率84%、灵敏度81.08%、特异度85%。结论血浆内毒素对于早期判断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有一定意义,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对症处理。

  • 标签: 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革兰氏阳性(G+)菌和阴性(G-)菌诱导脓毒症大鼠器官功能障碍的差异。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2只,体重340~380 g,15~18周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2)、G-菌组(n=20)和G+菌组(n=20)。G+菌组和G-菌组分别腹腔注射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悬液法建立G+菌、G-菌脓毒症模型。记录注射灭活细菌后36 h内生存情况。于注射灭活细菌后6、12、24、36 h测定MAP、血小板计数(Plt)、氧合指数(OI)、血清TNF-α、cTnT、TBIL、Cr、NSE和乳酸(Lac)浓度。于注射灭活细菌后12、36 h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和旷场实验,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于注射灭活细菌注射后36 h进行心、肺、肾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C组相比,G-菌组和G+菌组穿越格数减少,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生存率降低(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6 h时G+菌组血清TNF-α浓度升高,G-菌组OI降低,血清cTnT、Cr、TNF-α和Lac浓度升高(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12 h时G+菌组血清cTnT、Cr、NSE、TNF-α和Lac浓度及G-菌组血清cTnT、Cr、TNF-α和Lac浓度升高,2组OI、MAP和Plt降低(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24、36 h时G+菌组和G-菌组血清cTnT、TBIL、Cr、NSE、TNF-α和Lac浓度升高,OI、MAP和Plt降低(P<0.05)。与G+菌组相比,G-菌组注射灭活细菌后12 h时血清TNF-α和cTnT浓度、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24 h时血清TNF-α、Lac浓度升高,血清cTnT浓度、OI、MAP和Plt降低(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36 h时血清Cr、NSE、TNF-α、Lac浓度升高,OI、MAP和Plt降低,僵直时间百分比、神经元凋亡率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P<0.05)。结论大鼠G-菌脓毒症多出现早期呼吸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G+菌脓毒症更易导致早期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G-脓毒症表现为更为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和高病死率。

  • 标签: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