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音乐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对照组辅以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音乐运动治疗,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估对比2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PD综合量表(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UPDRS-Ⅲ、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步长[(47.31±7.66)cm]、步频[(117.32±18.04)步/分钟]、步幅[(77.63±15.43)cm]、摆动相时间[(42.79±7.41)%]、双支撑相时间[(8.24±2.06)%]、总支撑相时间[(54.19±8.13)%]、步长变异系数(6.08±3.14)、步速变异系数(4.29±1.84)、UPDRS-Ⅲ评分[(27.74±5.96)分]、BBS评分[(31.79±6.31)分]及MBI评分[(53.78±7.58)分]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音乐运动治疗能进一步改善PD患者步态,提高其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音乐 步态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现代康复治疗中加入音乐运动疗法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招募评估纳入40例亚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 w包括职能治疗和物理治疗的标准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键盘和电子鼓的音乐运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被动运动、伸展和阻力练习的上肢锻炼,两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训练时间相等。评价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疲劳和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中语言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现代康复治疗中加入音乐运动疗法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但能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音乐运动疗法 康复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认知与运动的双重任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1∶1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音乐认知与运动的双重任务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音乐认知评估情况、运动功能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音乐认知评估量表情况比观察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应用音乐认知与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干预,可提升患者音乐认知功能,改善运动情况,提升患者健康情况,利于预后。

  • 标签: 音乐认知与运动 双重任务训练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运动康复联合正念音乐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脏运动康复联合正念音乐训练,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1、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LVEF、SV、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运动康复联合正念音乐训练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缓解不良心理应激。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运动康复 正念音乐训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32例)、CIMT组(31例)及联合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训练、关节主被动训练及牵拉训练等),待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想象组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CIMT组患者辅以CIMT训练,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CIMT训练,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UE、UE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其FMA-UE评分[(43.50±6.22)分]、UEFT评分[(35.79±6.15)分]及MBI评分[(71.74±5.92)分]均显著优于运动想象组及CIMT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CIMT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为抗议马克龙政府提高燃油附加税,法国巴黎爆发了50年来最大的骚乱。随着“黄马甲”运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抗议群体也从工人扩展到了学生、知识分子群体,抗议民众的焦点也从燃油税转移到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运动表现出了无组织、无领导、无目标等特点。通过分析“黄马甲”运动发展始末,为我们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民粹主义浪潮提供启示。

  • 标签: 黄马甲 全球化 民粹主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实施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情感疲乏评分、躯体疲乏评分、认知疲乏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内向刺激评分、外向刺激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氧运动结合音乐成像应用于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癌因性疲乏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有氧运动 音乐成像 鼻咽癌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突然运动诱发短暂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由于相对少见,PKD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化诊治,我国PKD诊治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撰写了该指南,并在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内容包括PK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例PK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6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PCR及Sanger测序方法筛查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突变。结果7例PKD患儿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5岁1个月~14岁2个月,中位年龄11岁6个月。2例患儿为2个PKD家系中的先证者,5例为散发。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变为运动状态时出现运动不能启动或异常姿势,表现为肌张力不全5例,兼有肌张力不全和舞蹈2例。发作频率为每天5~15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数秒至40 s,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2个PKD家系中,患儿本身PRRT2基因突变,突变来自于父亲。散发病例中,4例行基因检查,3例发现PRRT2基因突变。基因检测患儿中突变均为c.649_650insC(p.R217PfsX8)。所有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未再发作,随访时间为5~17个月。结论PKD患儿表现为发作性运动障碍,由运动状态改变所诱发,发作频繁,PKD家系或散发病例均可由PRRT2基因突变导致,突变c.649_650insC是该基因热点突变,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运动障碍 卡马西平 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例PK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6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PCR及Sanger测序方法筛查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突变。结果7例PKD患儿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5岁1个月~14岁2个月,中位年龄11岁6个月。2例患儿为2个PKD家系中的先证者,5例为散发。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变为运动状态时出现运动不能启动或异常姿势,表现为肌张力不全5例,兼有肌张力不全和舞蹈2例。发作频率为每天5~15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数秒至40 s,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2个PKD家系中,患儿本身PRRT2基因突变,突变来自于父亲。散发病例中,4例行基因检查,3例发现PRRT2基因突变。基因检测患儿中突变均为c.649_650insC(p.R217PfsX8)。所有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未再发作,随访时间为5~17个月。结论PKD患儿表现为发作性运动障碍,由运动状态改变所诱发,发作频繁,PKD家系或散发病例均可由PRRT2基因突变导致,突变c.649_650insC是该基因热点突变,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运动障碍 卡马西平 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音乐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音乐镜像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4例。3组患者均行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90 min/次,每日2次,6 d/周,持续4周);在此基础上,音乐镜像组增加传统镜像训练辅以音乐疗法干预,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集中注意力观察双面镜中健侧上肢运动,想象成患侧也在运动,然后要求患侧做与健侧相同的动作,同步选择音乐类型(音量控制在30~60 dB)行音乐疗法干预,30 min/次,每日1次,6 d/周,持续4周;联合治疗组则在音乐镜像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仪行阳极tDCS治疗(刺激强度1.1 mA),20 min/次,每日1次,6 d/周,持续4周;对照组和音乐镜像组均行阳极tDCS假刺激,即电极片放置位置、治疗时间及疗程等均与联合治疗组相同,但电刺激仪不输出刺激信号。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Wolf功能量表(WMFT)、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情绪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音乐镜像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FMA-UE评分[(27.53±3.54)、(31.24±4.18)和(37.06±3.46)分]、WMFT评分[(32.65±3.14)、(36.12±3.79)和(39.59±4.05)分]和MBI评分[(57.65±3.71)、(61.06±3.98)和(66.94±3.4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FMA-UE(20.47±3.45)、(19.88±2.89)和(19.41±4.32)分;WMFT(25.53±2.92)、(25.18±2.65)和(25.71±2.17)分;MBI(41.41±3.14)、(40.71±2.44)和(41.53±2.21)分]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FMA-UE、WMFT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及音乐镜像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SDS评分[52.41±3.52)、(49.06±3.21)和(44.94±4.66)分]和SAS评分[(50.71±3.77)、(46.65±3.86)和(40.47±3.15)分]均较组内治疗前[SDS评分(57.59±4.42)、(56.88±4.17)和(57.47±3.89)分;SAS评分(58.76±4.71)、(58.47±4.27)和(57.76±4.45)分]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音乐镜像组(P<0.05)。结论tDCS联合音乐镜像疗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音乐镜像疗法 负性情绪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体感音乐干预结合早期康复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该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ICU常规护理,常规组患者行单纯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联合组患者在早期康复运动干预基础上行体感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力水平、生活能力、ICU-AW以及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肌力降低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10d,联合组患者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两组患者ICU-AW发生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体感音乐与早期康复运动联合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抑制肌力降低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同时,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ICU-AW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感音乐 早期康复运动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预后
  • 简介:摘要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民族发展的优秀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当中,认同是一种音乐带来的重要情绪体验。

  • 标签: 民族音乐 认同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和运动想象疗法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部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转移能力和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TUGT和10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TUGT和10MWT分别为(27.70±4.50)分、(21.05±11.03)s、(0.77±0.42)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效率,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后遗症期脑卒中 下肢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在线光学体表监测预测肺癌靶区位置运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个肺癌病例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计划中不同方式获取的CT图像进行实验模拟,以计划CT及原始靶区位置作为基准参考,以四维CT中10个时相的CT和每次锥形线束CT(CBCT)为浮动对象,在其上勾画浮动靶区位置。采用双目视觉表面成像法获取基准和浮动图像体表点云数据,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点云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特征信息差和对应靶区位置差拟合,构建靶区位置在线预测模型。结果左右、头脚、腹背方向,选取的主成分方差解释度分别为99.76%、99.25%、99.58%,模型对靶区位置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47、0.0837、0.0616 mm。结论基于体表光学数据在线预测肺部靶区实时位置具有可行性,可为临床放疗中靶区位置在线监测验证和剂量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靶区运动,肺部肿瘤 体表光学成像 随机森林 在线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研究运动想象(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MIT组,对其进行4周MIT治疗,每周治疗5 d,每天治疗30 min,并同时辅以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本研究同期招募28例年龄、性别与MIT组匹配的健康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并对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经治疗后其损伤侧初级运动皮质(M1)与全脑间有效连接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MIT组患者FMA-UE评分由(18.4±12.0)分提升至(33.4±15.4)分,MBI评分由(58.6±14.7)分提升至(78.2±1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IT组患者有效连接模式明显异于健康对照组,其损伤侧M1到双侧前额叶的有效连接异常增强,从损伤对侧M1、顶下小叶和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则明显减弱。治疗后,MIT组有效连接模式趋近于健康对照组,且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丘脑和梭状回等与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显著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患者损伤侧M1到损伤对侧小脑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01,P=0.023),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638,P=0.015)。结论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可能与有效连接模式重塑有关,如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对侧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增强,而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代偿效应解除。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有效连接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AME)方案对轻、中度发育障碍婴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12月龄轻、中度发育障碍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54例,2组再按月龄各分为≤6月龄组和>6月龄组。2组患儿均接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 d的常规康复干预和每日60 min的家庭干预,总疗程8周。观察组增加GAME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的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进行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对2组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各体位AIMS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的AIMS评分和AIMS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个亚组的各体位评分增加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月龄组患儿的AIMS总分增加值为(16.77±1.78)分,显著高于>6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NDT方案相比,GAME方案可更好地提高轻中度发育障碍婴儿的运动功能,且较小年龄组的患儿进步较快。

  • 标签: 发育障碍 目标-活动-丰富运动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全身运动评估(GMs)、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中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2例脑瘫高危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北京市儿童医院保健所指定的评估量表作为诊断标准(金标准)评估患儿运动发育情况。对于发育正常、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的患儿,采用Kappa检验分析aEEG、GMs、AIMS、3种方法联合检测(aEEG联合GMs、AIMS诊断同时阳性)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采用ROC曲线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对患儿的发育量表评估,运动发育正常患儿100例,可疑异常患儿98例,运动发育异常患儿84例。aEEG、GMs、AIMS、联合检测诊断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8.992,P=0.000;Kappa=9.331,P=0.000;Kappa=8.332,P=0.000;Kappa=9.021,P=0.000),单独采用aEEG、GMs、AIMS以及联合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29%、91.25%、92.35%、88.05%,特异度分别为36.47%、35.74%、35.25%、38.6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3(95%CI:0.600~0.746)、0.692(95%CI:0.607~0.816)、0.652(95%CI:0.595~0.799)、0.775(95%CI:0.520~0.872)。联合检测诊断的价值和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查(均P<0.05)。结论aEEG联合GMs、AIMS在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中的预测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全身运动评估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 脑性瘫痪 运动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哮喘儿童的治疗目标之一是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为了更好地了解哮喘与运动的关系,需要将哮喘儿童运动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该文通过总结运动对哮喘患者的益处、哮喘儿童运动现况、运动诱发性支气管收缩,以及哮喘儿童的运动处方的相关研究,使临床医生对哮喘儿童运动相关内容有更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哮喘儿童进行运动

  • 标签: 儿童 哮喘 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