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肺部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效果 并发症
  • 作者: 杜贝 高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15
  • 机构: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716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肺部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性内出血血肿清除术后护理方法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时间:2020.1-2023.1;选择例数:98例;分组方式:随机分组;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占比。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方案,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概率。

  • 标签: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压监测引导下进行的神经镜辅助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潜在效益。方法:选取了自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某医疗机构接诊的100例急性脑出血病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患者或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意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含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而实验组则应用压监测辅助下的神经镜技术进行血肿精准清除。过程中详细记录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效果,包括总体疗效、手术切口长度、中出血量、骨窗尺寸以及手术时长。此外,通过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术后7天及14天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了评估,并追踪记录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手术切口长度、中出血量、骨窗大小以及手术时间上均体现出更优的性,数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和2周时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味着神经功能恢复更好(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压监测辅助下的神经血肿清除手术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展现了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较小,并且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并发症风险较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预后。

  • 标签: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颅内压监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肿清除治疗脑深部功能区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共45例,收取时间段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5例予以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神经因子水平作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数据更占据优势(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的神经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深部功能区出血采用血肿清除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脑深部功能区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应用KTH联合式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共50例参与,均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临床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血肿清除治疗,入组后,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一组实验组(n=25)予以KTH联合式护理,一组对照组(n=25)实行常规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对照组则分别为24.00%,(x =4.1528,P<0.05)。结论:KTH联合式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对于降低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成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KTH联合式护理干预 颅内血肿清除术 脑肿瘤 术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麻醉处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开颅清除血肿清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试验与分析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所选患者均接受开颅清除血肿清除与相应的麻醉措施处理,评估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情况。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插管,麻醉处理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麻醉诱导前、开颅时与毕缝合头皮时,患者的HR各是(87.2±10.3)次/min、(86.8±8.0)次/min和(87.0±7.2)次/min,MAP各是(125.0±15.1)mmHg、(121.9±10.3)mmHg和(122.3±8.7)mmHg,不同时点的指标值比较差异均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开颅清除血肿清除创伤较大,对麻醉效果有较高的要求,合理控制麻醉剂量、给药时间,对于保障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清除血肿清除术 麻醉处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损伤及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60例脑损伤及血肿患者,并随机分成常规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结果:常规组治愈率60.00%,对护理的满意率73.33%;实验组治愈率83.33%,对护理的满意率93.33%。结论:临床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脑损伤及血肿的预后,辅助提升疗效,能够令患者及家属满意,有临床普及价值。

  • 标签: 脑损伤 颅内血肿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采用引流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引流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患者治疗后期NIHSS和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对比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实施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降低了手术风险,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引流术 脑外伤 硬脑膜外血肿 开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治疗患者行规范化围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86例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主体,根据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规范化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各为93例。规范化组行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组行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比较规范化组和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规范化组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2例(2.15%)显著低于常规组9例(9.68%),规范化组的护理满意度90例(96.77%)显著高于常规组82例(88.1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行规范化围期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利于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消化内科 内镜微创治疗 规范化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流治疗在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选择的时间确定在2020年1月~2023年9月,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25例。对比组进行传统开颅治疗,研究组进行引流治疗,对比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血肿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GCS评分、血肿量高于对比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比较P<0.05。结论:引流有利于提高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整体疗效,其近期预后效果更佳,值得推荐。

  • 标签: 微创引流术 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 GCS评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3D打印导航导板技术联合神经血肿清除治疗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导航导板技术联合神经血肿清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血肿清除率、治疗有效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及血肿清除率好转、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技术支持下的神经血肿清除是脑出血更优质的治疗手术,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3D打印导航导板技术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自发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期护理护理措施和疗效。通过比较研究,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12-2023年12月期间,因消化疾病住院接受治疗的例病人,共70例。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标准化的围期护理。结果:采用标准化的围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采用标准化围期护理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资料表明,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两组资料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标准化的围期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标准化的围期护理方法,可有效的改善滑可治疗患者的的术后护理质量。

  • 标签: 消化内科 内镜微创治疗 规范化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伴随消化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以及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使其在消化内科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治疗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与创伤性、手术涉及的护理流程多以及患者重视不足等因素,使其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将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引入我院消化内科患者的治疗中,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 内镜微创治疗 规范化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内科治疗患者规范化围期的护理效果,并从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病区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接受治疗的210名患者展开观察。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后者采取规范化围期护理,前者只采取普通护理手段。结果:研究组的术后出血率、术后复发率都明显低于观察组,总体效果强于观察组。结论:运用规范化围期护理进行消化内科治疗患者的术后干预,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1]。

  • 标签: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的患者临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8月,选取我院接收的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30)进行常规护理,优质组(n=30)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疗效和满意度情况对比。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合计有效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积极应用在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的患者护理实践中,增强护理效果,促进恢复,提升满意度,可以借鉴。

  • 标签: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采用抽吸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4例2023年2月~2024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42例)执行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探究组(n=42例)执行抽吸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手术情况。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探究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手术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采用抽吸引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治疗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 老年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不同阶段的消化治疗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6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204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4个阶段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隐患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隐患事件显著少于实施前,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对消化治疗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患者 护理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加入围期护理的方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就诊时间在2022年8月到2023年8月的20例患者,分为两组,展开不同护理方式。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其中一般组患者并发症几率为12.5%,共5人。观察组患者2.5%,共1人。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5.0%。一般组动脉瘤患者中临床满意度为82.5%。结论:通过进行患者围期护理的应用,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