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患者在进行急诊颅脑外科手术后采用急性临床护理,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取了77位于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两年时间内进行过急性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将选取出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我院对对照组的护理仍为传统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实验组的护理则采用急诊临床护理流程。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指标进行比较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其护理效果更佳,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进行急性颅脑外科手术后,采取急性临床护理的效果会明显优于传统常规的护理。不仅可提高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将患者的病残率有所降低。

  • 标签: 急诊临床护理 流程 患者 传统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 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病例。结果 恢复良好 37 例,占 48.68 %,生活自理 15 例,占 19.74 %,生活自理困难 9 例,占 11.84 %,卧床靠他人护理 5 例,占 6.58 %,植物生存 2 例,占 2.63 %,死亡 8 例,占 10.53 %。结论 对不同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能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脑外科 手术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科室收治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一般组采取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率、术后15天血肿体积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率比一般组高20.00%,术后15天血肿体积较一般组小,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出现率无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更优,值得借鉴。

  • 标签: 脑外科手术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外科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采取不同方式干预,观察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患者并发症,最终确定优质护理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为(3.25±1.25)d,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为(5.15±2.12)d,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对比明显。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75%。观察组患者1人产生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5人产生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12.5%,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讨论对颅脑外科术患者施以新型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可使患者预后效果改善,使并发症产生率降低。

  • 标签: 颅脑 外科术 引流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取临床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4例。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41例(93.18%)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72.73%),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6.82%)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22.7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取临床路径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路径 颅脑外科 择期手术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在颅脑外科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5颅脑外科进行PABD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进行PABD的颅脑外科疾病主要是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和神经纤维瘤,分别占33.96%、28.93%、14.47%和11.32%。(2)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PABD自体血弃输率分别为11.11%、19.57%、26.09%和22.22%。(3)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组中Hb≥140g/L组的自体血弃输率显著高于Hb〈125g/L组、Hb125-140g/L组(60%vs10.00%,14.28%,P〈0.05)。结论:术前Hb水平高的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输率高;颅脑外科患者进行PABD,患者受益不多;PABD需要进行改良。

  • 标签: 贮存式自体输血 脑膜瘤 胶质细胞瘤 垂体瘤 神经纤维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脑外科 手术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颅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9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后采取护理措施,比较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1.11%、97.7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56%、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显著提护理效果,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颅脑外科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其颅脑肿瘤病灶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肿瘤压迫症状、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本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颅脑肿瘤患者的病灶特点选取不同路径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颅脑肿瘤 手术路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外科手术能够将病变组织去除,减轻病人痛苦,促进身体机能恢复。但是无论手术的大小还是手术时间的长短,都会让病人既忍受创面痛苦还会让病人体验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因此在进行外科手术前,病人出现各种不同负面情绪也是人之常情。通过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消除病人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外科手术 负面心理活动 心理护理 病人家属
  • 简介: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医学一直是神学的附属品,当时唯一的外科技术——放血疗法,也是由神职人员操刀.但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颁布神职人员禁止放血的禁令后,放血工作就变成了一门民间手艺,并渐渐成为理发师的专职手艺.除了放血之外,理发师还有别的特长——“取出疯狂之石”.

  • 标签: 外科手术 神职人员 亚历山大 理发师 中世纪 附属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外科手术疼痛程度的评价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适用作为术后疼痛的治疗药物,观察组则采用双氯芬酸钠片作为术后疼痛的治疗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分别为(5.12±1.01)、(4.02±0.95)、(3.13±0.63)、(2.16±0.55);相应的,对照组分别为(7.89±0.90)、(7.23±0.93)、(6.89±0.68)、(5.93±0.61);观察组清醒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其次,观察组镇痛总有效性(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且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且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片有助于降低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提高镇痛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积极作用,可推广。

  • 标签: 耳鼻喉 手术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病患的心理和生理创伤应激,促进病人术后的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外科(ERAS)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丹麦外科医师Kehlet在20世纪末率先提出此概念,并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外ERA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外科相关领域,关于小儿外科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较少,而这一人群往往面临更为复杂的外科应激,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在成人择期手术中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不可能全部照搬应用至小儿这一特殊人群,而这一人群中如何实施ERAS,急切需要去探索和规范。

  • 标签: 小儿 加速康复外科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无菌技术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无菌,最大限度防止发生污染及感染。外科无菌术是保证各类诊疗操作及外科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措施,现阶段,很多医院的医生对无菌技术并不了解,同时也不知道在哪些环境下必须采用无菌手段,对于无菌技术的严重性认识也同样不足。外科手术手术人员良好的无菌观念、正规的无菌操作,是预防切口感染,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所有参加外科手术的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严格执行,以求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避免病原微生物侵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安全。

  • 标签: 外科手术 无菌操作 规范
  • 简介:摘要背景麻醉方式的选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TCI)和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的转归。方法对110例18~60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诊颅脑手术,随机分为T组(丙泊酚组)(n=55)和S组(七氟醚组)(n=55)。异丙酚组靶血药浓度为3~6μg/ml,七氟醚组最小肺泡浓度(MAC)为1.0~1.5。两组均接受TCI瑞芬太尼2~8ng/ml镇痛。术后,患者转ICU进行治疗,并随访至出院,记录结果参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相似。T组与S组之间最终Glasgow预后评分(GOS)差异均不显著(P=0.25)死亡(GOS1)27.3%和16.4%、营养不良和严重残疾(GOS2~3)29.1%和41.8%、预后良好(GOS4~5)43.6%和41.8%在两组比较相似。其他结果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急诊外科患者的预后相近。

  • 标签: 外伤性脑损伤 七氟醚 丙泊酚 Glasgow预后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13例心脏外科手术资料,总结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经验。[结果]无一例病人因麻醉护理不当出现意外和不良事件,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心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对麻醉整体配合要求较高,麻醉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 标签: 心脏外科 麻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手术中的护理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外科手术中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外科手术中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从而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护理干预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