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析血脂、胰岛素敏感性与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B超测定59例脑梗死[其中脑梗死伴糖尿病12例(1组),脑梗死伴高血压14例(2组),脑梗死伴高血压和糖尿病12例(3组),单纯脑梗死21例(4组)和19例对照(0组)]颈动脉内膜厚度和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近端粥样斑块数,测定受试者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甘油二脂(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B(apoAl,B)]、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敏感性[insulinsensitivity;Is,ls=1/(FBS×INS)).比较各类脑梗死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nediathickness;IMT)和血脂,对IMT和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空腹血糖作相关分析。结果1、2、3、4组的IMT皆高于0组1组、3组的IMT显著高于4组;3组的IMT显著高于2组2组的斑块数显著高于0组。2组的载脂蛋白A1显著高于1组;3组的载脂蛋白B显著高于0组,IMT和TC、LDL、ox-LDL、FBS和载脂蛋白B显著正相关,和胰岛素敏感性显著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伴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尤为明显、胰岛素抵抗、TC、LDL、ox-LDL、FBS和载脂蛋白B都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膜内脉&mdash 中膜厚度 胰岛素抵抗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厚度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10例年龄在28~80岁的被观察者进行了颅外段颈动脉检测,其中脑卒中患者210例,健康对照组200例。结果脑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较对照组颈动脉内中明显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观察脑卒中患者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对早期预防和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颈动脉内中膜 脑卒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厚度(IMT)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评价通过观察颈动脉IMT来推测血压变异大小的作用。方法共125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有关参数、卧位-立位动作前后血压测量,根据IMT≤1.0mm与〉1.0mm分两组对比分析。结果在测动态血压的病例,两组年龄、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24小时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脉压占收缩压比率)相仿,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和白昼收缩压变异性IMT〉1.0mm组大于IMT≤1.0mm组(P值分别为〈0.01和〈0.05),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所有舒张压变异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测卧位.立位动作前后血压的病例,IMT〉1.0mm组收缩压增高率大于IMT≤1.0mm组(P〈0.05)。结诊颈动脉IMT大者收缩压蛮异增大.活动可能是血压变异增大的促发因素。

  • 标签: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卧位-立位动作前后血压测量
  • 简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由于亚临床甲减患者缺乏明显临床表现,一般仅在血清学检查中发现,但亚临床甲减可导致动脉硬化等不良后果。防治亚临床甲减是我国内分泌学界医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探讨亚临床甲减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讨论是否有必要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规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理学/并发症 颈动脉/病理学 血管内膜/病理学 颈动脉疾病/病因学 人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关系以及瘦索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体检正常者56例,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索、空腹血糖、血脂含量,血压及体重指数(BMI)、腰围.同时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结果:颈动脉IMT与血清瘦索浓度星显著正相关(男r=0.41,P〈0.005,女r=0.44,P〈0.001),与BMI、腰围、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男性收缩压(SBP)及女性舒张压(DBP)呈正相关(r=0.33-0.51,P〈0.05或〈0.001),剔除BMI后IMT后仍与瘦素呈正相关(r=0.43,P〈0.001)。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提示瘦索可能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 标签: 瘦素 动脉硬化 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内-厚度(IMT)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阿洛卡超声Prosoundα7检查所有参与人员的颈动脉,探讨IMT值、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实验组颈动脉IMT值大于对照组,CCAD值(颈动脉管腔直径)小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5.4%)高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可以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厚度进行预测。

  • 标签: 超声检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脑梗死
  • 简介:由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协会举办的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StrokeConference,ISC)2010年会已于2010年2月23至26日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召开。会上来自波士顿的Polak教授在其最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族研究(Multi—EthnicStudyofAtherosclerosis,MESA)中报告了关于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与卒的关系。

  • 标签: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美国心脏病协会 卒中协会 国际 无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1)分析两组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血尿酸(UA)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2)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1)经比较,研究组的WHR、BMI、UA、C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UA与CIMT呈正相关(r=0.407),高尿酸患者的CIMT增加,即高尿酸血症是CIMT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密切相关,高尿酸可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从而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尿微量白蛋白(UAER)、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lb/Cr)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HOMA-IR),并将IMT与其他因素作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IMT与2hPG、TG、TC、LDL-C、FINS、InHOMA-IR、UAER、UAlb/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与FBG、HbA1c不相关(P〉0.05)。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变量为2hPG、LDL-C、BMI、InHOMA-IR、UAER、UAlb/Cr、HDL-C。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2hPG、TG、TC、LDL-C、FINS、InHOMA-IR、UAER、UAlb/Cr影响IMT,应针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干预,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超声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诊断准确性。 材料和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管造影患者20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血管造影结果阳性和胸痛的患者被认为是病例,而没有的则被认为是阴性。 使用7MHz传感器检查双侧颈动脉超声获得颈动脉内膜-厚度(IMT) 。 内膜厚度为0.6mm,定义为无斑块。 结果:血管造影结果分别为单支血管病、双支血管病和三支血管病,分别 占18%、11.5%和20.5%,而对照组则无。 其中14.5%有斑块形成,12%有钙 化。 B超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75.72%,阴性预测 值为77.31%。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内膜中层厚度,B 超。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 将 259例慢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128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和药物,观察组 131例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 30 d后评定临床疗效,多普勒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脑血流图。结果 综合 259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从辨证分型来看,风阳上扰证和肝火上炎证治疗前后比较,颈动脉内膜异常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证型均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加用辨证论治的中药治疗所有的中医证型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程度显著性减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0.01),并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辨证论治是对慢性脑缺血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最好方法。  

  • 标签:    [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慢性脑缺血 中医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259例慢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8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和药物,观察组131例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30d后评定临床疗效,多普勒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脑血流图。结果综合259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从辨证分型来看,风阳上扰证和肝火上炎证治疗前后比较,颈动脉内膜异常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均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用辨证论治的中药治疗所有的中医证型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程度显著性减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并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辨证论治是对慢性脑缺血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最好方法。

  • 标签: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慢性脑缺血 中医辨证论治
  • 简介: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高血压病患者246例,通过两种分组方法,1.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mill),分为IMTI(IMT≤0.8),IMT2(0.8〈IMT〈1.2).IMT3(IMT≥1.2)三组,2.根据糖尿病状况分为三组,高血压无糖尿病组(组1)、高血乐伴糖耐量减低组(组2)、高血压伴糖尿病组(组3),分析IMT与年龄、收缩乐、脉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血脂、尿酸、平均心率、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1.IMT1,IMT2及IMT3i组间的体重指数、即测血乐、高血乐病程、总胆同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2.IMT与年龄、收缩乐、脉斥相关(P〈0.001);3.高血压无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与IMT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IMT与年龄、脉乐密切正相关:无糖尿病的高血晤患者空腹血糖可能与IMT正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元安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瘀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中层厚度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CA-IMT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IMT改变差值优于对照组,但由于疗程较短,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元安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瘀热互结证)有较好疗效,可以阻断粥样斑块的进展,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性好。

  • 标签: 元安汤 颈动脉粥样硬化 瘀热互结证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SS)与颈总动脉内中厚度(IMT)的关系及其WSS的分布。方法选取42例健康者(对照组)和83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其中高血压患者依颈总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33例)和IMT增厚组(50例),采用血流WSS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绘制颈总动脉WSS三维空间分布图,分析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WSS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高血压组无论IMT是否增厚,其颈总动脉WSS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颈总动脉WSS较IMT正常组低[(2.87±0.59)dynes/cm2vs.(4.26±1.18)dynes/cm2,P〈0.05]。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IMT与WSS呈负相关(r=-0.76)。结论高血压患者在IMT增厚前颈总动脉WSS已开始下降,WSS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监测指标。

  • 标签: 超声 壁面剪应力 内中膜厚度 颈总动脉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