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在颈静脉术前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颈静脉患者29例,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6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前进行神经介入栓塞,观察本组患者栓塞情况和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神经介入治疗,其中有26例顺利完成栓塞,余下3例同时进行了岩下窦栓塞。本组患者均在栓塞完成的72h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8例出血量控制在200mL以内;1例患者因为没有充分的栓塞供血动脉,术中有较多出血量,在1100ML。结论:颈静脉术前进行神经介入栓塞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手术操作不必要的损伤,是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 标签: 颈静脉球瘤 手术切除 神经介入 术前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治疗,将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88%,术后再出血率为3.13%,术后一年发生分流道狭窄闭塞率为9.38%。术后门静脉压为(2.07±0.41)kPa,明显低于术前的(3.94±0.5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Carney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其特征性表现包括皮肤及黏膜色素沉着,心脏、皮肤及其他部位黏液以及多发性内分泌或非内分泌肿瘤。本文报道1例累及颈静脉孔区的黏液最终诊断为Carney综合征的患者,经二次手术切除,结合术后病理及全身检查得以确诊,术后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Samii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JFS)的临床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JF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术前根据改良Samii分型将肿瘤分为A~D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2例B1型采用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5例B2型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联合经颈静脉突入路,3例B3型采用经颈静脉突-颈外侧入路,4例C型采用颈外侧入路,8例D型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联合经颈静脉突-颈外侧入路。所有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采用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面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3例。围手术期脑神经并发症主要包括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8例,面神经麻痹加重2例,无颅内血肿、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5±9)个月(12~70个月)。术后12个月,mRS为0~1分者16例,2分9例,3分3例。至末次随访,3例肿瘤次全切除的患者肿瘤均无进展;25例肿瘤全切除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遗留部分后组脑神经麻痹患者5例,H-B分级大于Ⅲ级的面神经麻痹患者3例。结论基于改良Samii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遵循颅底手术微创化的理念,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F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颈静脉孔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Samii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JFS)的临床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JF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术前根据改良Samii分型将肿瘤分为A~D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2例B1型采用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5例B2型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联合经颈静脉突入路,3例B3型采用经颈静脉突-颈外侧入路,4例C型采用颈外侧入路,8例D型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联合经颈静脉突-颈外侧入路。所有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采用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面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3例。围手术期脑神经并发症主要包括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8例,面神经麻痹加重2例,无颅内血肿、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5±9)个月(12~70个月)。术后12个月,mRS为0~1分者16例,2分9例,3分3例。至末次随访,3例肿瘤次全切除的患者肿瘤均无进展;25例肿瘤全切除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遗留部分后组脑神经麻痹患者5例,H-B分级大于Ⅲ级的面神经麻痹患者3例。结论基于改良Samii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遵循颅底手术微创化的理念,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F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颈静脉孔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Sa)对门静脉高压(PHT)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1例接受TIPS治疗的PHT患者,并分为Sa组[腰大肌最大横径/身高(TPMT/H)≤16.8 mm/m,n=60]和对照组(TPMT/H>16.8 mm/m,n=71)。对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PHT患者TIPS术后肝性脑发生率、PHT相关并发症复发率及生存率,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Sa组TIPS术后6个月内肝性脑病发生率[36.7%(95%CI 24.5%~48.8%)]和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肝性脑病发生率[15.0%(95%CI 6.0%~24.0%)]均高于对照组[15.7%(95%CI 7.3%~24.1%)和2.8%(95%CI 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3、16.442,P=0.005、0.001)。Sa组分流道修复治疗后PHT相关并发症5年总体复发率[15.8%(95%CI 6.4%~25.2%)]高于对照组[5.7%(95%CI 0.2%~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431,P=0.035)。Sa组1、3及5年生存率[88.3%(95%CI 80.3%~96.3%)、86.7%(95%CI 78.1%~95.3%)和77.8%(95%CI 65.1%~90.5%)]均低于对照组[97.2%(95%CI 93.3%~100%)、95.8%(95%CI 91.1%~100.0%)和93.7%(95%CI 87.6%~9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055,P=0.025)。结论Sa在PHT的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Sa可增加PHT患者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和PHT相关并发症复发率,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是PHT患者TIPS预后不良的指标。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肌肉减少症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预后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诊治的7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 shunt,TIPS),采用直径8 mm Fluency覆膜支架及直径8 mm E-Luminexx裸支架建立分流道,测量支架植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出现操作并发症。门静脉主干压力由TIPS术前的(43.4±3.5)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25.7±3.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56,P<0.01)。随访3~41个月,5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9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于术后13、24、31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3例于术后16、21、24个月出现支架闭塞,再行1枚支架成功开通分流道,即时造影显示分流道血流通畅,4例患者支架狭窄>50%,给予球囊扩张等治疗后,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余61例患者支架内血流通畅。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双支架植入TIPS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且近、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4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在TIPS术中置入Viatorr支架,定期随访血清学指标、彩超、胃镜以及再出血、腹水和肝性脑病情况,门静脉压力、肝肾功能、凝血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Kaplan-Meier曲线计算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100%,门静脉压力梯度由术前(25.57±5.50)mmHg降至术后(9.76±2.92)mmHg。术后1个月丙氨酸转氨酶(ALT)较术前明显升高,但在术后3、6个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3、6个月总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有所升高,白蛋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肌酐和尿素氮较术前有所降低。患者术后12、24个月累积再出血率分别为0、9%;26例腹水患者中,22例(84.6%)腹水完全消失,3例(11.5%)腹水明显减少。术后3、6、12、24个月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6%、17.3%、21.9%、21.9%;术后12、24个月支架功能障碍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6%、23.7%。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累积生存率均为91.9%。结论采用Viatorr支架行TIPS手术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再出血率,提高肝内分流道通畅率,并不增加术后肝性脑病发生风险,且术后累积生存率较高。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Viatorr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诊断为CTPV且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行TIPS预防再出血的患者6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总结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支架通畅、肝性脑病及生存情况。结果在67例CTPV患者中,56例(83.6%)患者成功行TIPS术。单独通过颈静脉入路15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肝入路33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脾入路8例。TIPS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梯度,从(28.09±7.28)mmHg降至(17.53±6.12)mmHg(P<0.01)。平均随访(23.91±12.35)个月,累计无出血率87.0%,支架通畅率81.5%,肝性脑性发生率27.8%,累计生存率88.9%。11例未成功行TIPS术的患者中死亡4例,再次出血4例。结论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诊断为CTPV且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行TIPS预防再出血的患者6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总结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支架通畅、肝性脑病及生存情况。结果在67例CTPV患者中,56例(83.6%)患者成功行TIPS术。单独通过颈静脉入路15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肝入路33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脾入路8例。TIPS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梯度,从(28.09±7.28)mmHg降至(17.53±6.12)mmHg(P<0.01)。平均随访(23.91±12.35)个月,累计无出血率87.0%,支架通畅率81.5%,肝性脑性发生率27.8%,累计生存率88.9%。11例未成功行TIPS术的患者中死亡4例,再次出血4例。结论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先天性肝纤维化(CHF)是一种罕见的与胆管板畸形相关的肝内胆管遗传发育障碍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或漏诊。现报道1例误诊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行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时发现,最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H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CHF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先天性肝纤维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伴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TIPS治疗、伴(CTPV组)或不伴(非CTPV组)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PV组和非CTPV组患者的手术技术成功率、支架通畅率、上消化道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生存率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7例行TIPS治疗且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其中10例(27.0%)患者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失败而转内镜下治疗,技术成功率为73.0%;行TIPS治疗但不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共460例,其中18例(3.9%)患者TIPS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6.1%。按照1∶2进行倾向性匹配,共54例患者被纳入非CTPV组。CTPV组患者TIPS治疗后门静脉压力从(28.9±5.1)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8.8±4.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2,P<0.01)。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33个月(1~66个月),CTPV组和非CTPV组的1年累积支架通畅率(75.0%比86.8%)、上消化道再出血率(21.0%比10.0%)、肝性脑病发生率(34.8%比22.2%)和生存率(80.7%比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伴CTPV的肝硬化EGVB患者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且不增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静脉广泛闭塞布加综合征(BCS)患者采用Viabahn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的肝静脉广泛闭塞BCS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并发症以及分流道通畅率。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通畅率。结果TIPS技术成功率100%。PPG由术前(22.7±6.2)mmHg降至术后(9.7±2.6)mmHg(t = 9.58,P < 0.0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8.0%(2/25),无腹腔出血等并发症。25例患者随访1~39(19.0±11.9)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术后1、2、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91.3%、91.3%、78.2%;再次通畅率分别为100%、92.9%、92.9%。结论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肝静脉广泛闭塞BCS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Viabahn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年龄35至61(46±5)岁,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术,实施(或不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以及根据患者病情同期实施(或不实施)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术后定期随访3至33(22±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胆道损伤2例,未处理;肝内动静脉瘘2例,同期给予超选择动脉栓塞;随访期间,门静脉完全再通47例(74.61%),部分再通13例(20.63%),门静脉完全阻塞伴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4.76%),症状性肝性脑病7例(11.11%),1例行人工肝治疗(1.59%),消化道溃疡1例(11.11%),失访6例(9.52%)。无门静脉高压相关性出血、病死等。结论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中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TIPS AngioJet 急性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严重度分级对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PA-HS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9月间危重或药物治疗无效,行TIPS治疗的PA-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PA-HSOS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参考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成人可疑肝窦阻塞综合征新严重度分级标准并做适当修改和定义,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TIPS治疗后生存时间、分流道失功能发生率及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差别。采用单因素Cox或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个变量对于结局的影响,将P < 0.1的变量作为对于结局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协变量引入Cox或二项logistic回归分层回归分析后予以控制,将PA-HSOS严重度分级作为哑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02例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14.52个月。不同严重度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3),中度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轻度患者的1.575倍(95%CI:0.216~11.457,P = 0.654);重度和极重度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轻度患者的7.424倍(95%CI:1.612~34.197,P = 0.010),术后肝性脑病再发率、分流道失功能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PA-HSOS严重度分级对TIPS术治疗的PA-HSOS患者结局有预测价值,可以作为指导TIPS干预时机的一个重要参考。

  • 标签: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肝窦堵塞综合征 PA-HSOS严重度分级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岩骨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岩骨入路手术治疗36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鞘12例、颈静脉7例、脑膜6例、软骨肉瘤4例、血管周细胞2例、转移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鳞癌1例。颈静脉主要为Fisch分级C级和D级,神经鞘主要为Kaye-Pellet分型B型或D型。肿瘤的生长方式:局限于颅内-岩骨2例,岩骨内8例,岩骨-颈部12例,颅内-岩骨-颈部14例。手术入路包括Fisch颞下窝A型入路(12例)、经岩枕入路(8例)和迷路下经乳突入路(16例)。患者术后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经手术修补后均好转;出现脑脊液耳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现脑梗死1例,出院前症状好转;出现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3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8~62个月),共29例(80.6%)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改善(9例)或无变化(20例);症状加重7例,其中面瘫加重3例,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4例;术后新发面瘫1例,颈静脉复发1例。结论经岩骨入路手术对侵犯岩骨及颈部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显露充分,其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率相对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颈静脉孔 经岩骨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岩骨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岩骨入路手术治疗36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鞘12例、颈静脉7例、脑膜6例、软骨肉瘤4例、血管周细胞2例、转移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鳞癌1例。颈静脉主要为Fisch分级C级和D级,神经鞘主要为Kaye-Pellet分型B型或D型。肿瘤的生长方式:局限于颅内-岩骨2例,岩骨内8例,岩骨-颈部12例,颅内-岩骨-颈部14例。手术入路包括Fisch颞下窝A型入路(12例)、经岩枕入路(8例)和迷路下经乳突入路(16例)。患者术后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经手术修补后均好转;出现脑脊液耳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现脑梗死1例,出院前症状好转;出现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3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8~62个月),共29例(80.6%)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改善(9例)或无变化(20例);症状加重7例,其中面瘫加重3例,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4例;术后新发面瘫1例,颈静脉复发1例。结论经岩骨入路手术对侵犯岩骨及颈部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显露充分,其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率相对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颈静脉孔 经岩骨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颈静脉孔位置较深且隐蔽,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堪称"颅底第一孔"。该区肿瘤多以良性或低度恶性常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迄今为止,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仍是神经外科中治疗的一大难题,相关手术入路与方法仍存在许多弊端。文章综述颈静脉孔区相关解剖学研究及手术入路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讨论现有手术入路的利弊得失,以期为进一步临床解剖研究或改良手术入路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 解剖学 颈静脉孔 神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