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11例中7例根治性切除,4例临界切除,经病理证实为颈静脉球体。参考有关文献,并对11例颈静脉球体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例颈静脉球体中,女性2例,男性9例,年龄28~63岁。其中右侧颞骨5例,左侧6例,病理分期A期4例,B期3例,C期3例,D期1例。临床表现依肿瘤所在具体部位而有所不同,术后行放射治疗,其中9例良好,2例复发。结论明确诊断颈静脉球体须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三方面资料,手术彻底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疗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颈静脉球体瘤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jugularforamen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入路 髁旁-颈外侧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静脉球一鼓室副神经节(glomusjugulare-tympanicumparaganlioma,,亦称颈静脉)包括颈静脉球体和鼓室。前者来源于颈静脉球拱部球体,后者来源于鼓岬黏膜下鼓室神经丛,均起源于副神经节,称为副神经节(简称副节)。副神经节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神经嵴细胞分化、聚集后形成的一组对体内血氧、二氧化碳分压和pH非常敏感的化学感受器,能合成、储存和分泌儿茶酚胺,产生多种肽类、神经激素及嗜铬颗粒蛋白。

  • 标签: 鼓室副神经节瘤 颈静脉球体瘤 治疗 诊断 胚胎发育过程 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目的总结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的临床资料。肿瘤均由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一期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新出现面瘫1例;脑脊液鼻漏3例,再次手术修补1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60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好转,无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尤其是伴有明显的颈部扩展者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区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14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发病特征,并结合治疗实践分析手术方法。结果14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经外科手术治疗,全切除10例治愈,次切除4例好转,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右侧轻度面瘫,术后头MRI平扫+增强证实结果,三年内无复发病例。结论颈静脉孔区,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精确细致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颈静脉孔区神经鞘患者症状,切除肿瘤,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区 临床特点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在颈静脉术前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颈静脉患者29例,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6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前进行神经介入栓塞,观察本组患者栓塞情况和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神经介入治疗,其中有26例顺利完成栓塞,余下3例同时进行了岩下窦栓塞。本组患者均在栓塞完成的72h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8例出血量控制在200mL以内;1例患者因为没有充分的栓塞供血动脉,术中有较多出血量,在1100ML。结论:颈静脉术前进行神经介入栓塞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手术操作不必要的损伤,是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 标签: 颈静脉球瘤 手术切除 神经介入 术前栓塞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Viatorr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上腹部CT,以评价TIPS疗效。结果对8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均采用直径8mm、覆膜段长度50~80mm的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对其中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于门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E-Luminexx裸支架1枚;1例患者因肝静脉端狭窄于肝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Fluency覆膜支架1枚。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08(29.32,40.22)]mmHg降为E23.31(21.43,26.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2)。术后随访1.1~7.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均未再发生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术后1~7.7个月复查示所有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结论对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Viatorr支架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高血压 门静脉
  • 简介:目前,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方面的有关适应证、禁忌证和技术标准相继确立。本文主要从目前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技术操作及内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探讨TIPS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门静脉高压 支架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分析吉林省首例静脉切除患者的诊治和术后护理。针对此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结果,采取健康教育和心理等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腹部血肿及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左耳压力性损伤护理、颅内并发症观察和护理以及出院健康指导等术后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颈静脉球瘤 颅-耳-颈联合入路颈静脉球瘤切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Fluency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其中9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急性出血,另2例为顽固性腹腔积液。TIPS术中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测量支架置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随访1~18个月,分析疗效。结果11例TIPS术均获成功,共置入21枚覆膜支架,直径8mm支架20枚,7mm支架1枚,支架长度4~8cm。平均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2.00±4.12)mmHg降至(11.82±3.09)mmHg(t=10.76,P〈0.001)。6例在术后1周出现不同程度肝性脑病,经口服乳果糖等内科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另2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术后腹腔积液明显减少。随访期间,超声提示支架血流通畅,无复发。9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2~14个月死亡[平均(5.67±4.00)个月];另2例分别随访16及18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术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近期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支架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治疗,将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88%,术后再出血率为3.13%,术后一年发生分流道狭窄闭塞率为9.38%。术后门静脉压为(2.07±0.41)kPa,明显低于术前的(3.94±0.5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 简介: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的技术难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4年8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3367例行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技术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3)再次介入术中情况.(4)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963例技术无难度,其中1031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联合应用,19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联合应用,913例直接行TIPS.(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404例技术有难度,其中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直径≤5mm404例、肝静脉全程完全闭塞7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93例、门静脉闭塞合并粗大侧支19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完全闭塞性血栓或癌栓142例、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与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空间关系不合理176例、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在肝外(肝裂增宽、肝部分切除后等)251例、肝内胆管扩张78例、其他情况64例(肝脏明显小、肝囊肿、多囊肝、肝硬化严重、肝巨大肿瘤、肝静脉段下腔静脉完全闭塞等).其中896例患者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联合应用,480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与经皮肝穿刺联合应用,7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皮脾穿刺联合应用,9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股静脉穿刺联合应用,12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皮肝穿刺、经皮脾穿刺联合应用.(3)再次介入术中情况:3367例患者中,1035例行再次介入治疗,其中126例技术有难度.126例患者中支架上端“盖帽”32例,应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支架上端;支架开口部位与下腔静脉形成的角度较大56例,其中27例应用导引导管辅助,18例应用RUPS-100的金属�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术(TIPS)治疗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而接受了TIPS治疗的患者33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33例患者TIPS手术成功31例(93.9%),失败2例。成功的患者其门压力梯度(PPG)从分流前平均23.5±5.9 mmHg下降至分流后平均12.1±3.3 mmHg(P<0.05)。除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于围手术期死亡外,对手术成功的30例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5个月)。10例发生分流道失功,其中4例再发消化道出血伴1例死亡、1例再发大量腹水、1例并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肠梗阻。10例出现显性肝性脑病,其中4例轻度发作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反复发生3期肝性脑病行分流道限流术、5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随访期间除上述6例死亡以外,另有2例因肺部疾病及1例因肝细胞癌死亡。余患者随访期间分流道通畅且未再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第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0例患者的平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TIPS是治疗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Carney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其特征性表现包括皮肤及黏膜色素沉着,心脏、皮肤及其他部位黏液以及多发性内分泌或非内分泌肿瘤。本文报道1例累及颈静脉孔区的黏液最终诊断为Carney综合征的患者,经二次手术切除,结合术后病理及全身检查得以确诊,术后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Samii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JFS)的临床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JF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术前根据改良Samii分型将肿瘤分为A~D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2例B1型采用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5例B2型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联合经颈静脉突入路,3例B3型采用经颈静脉突-颈外侧入路,4例C型采用颈外侧入路,8例D型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联合经颈静脉突-颈外侧入路。所有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采用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面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3例。围手术期脑神经并发症主要包括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8例,面神经麻痹加重2例,无颅内血肿、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5±9)个月(12~70个月)。术后12个月,mRS为0~1分者16例,2分9例,3分3例。至末次随访,3例肿瘤次全切除的患者肿瘤均无进展;25例肿瘤全切除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遗留部分后组脑神经麻痹患者5例,H-B分级大于Ⅲ级的面神经麻痹患者3例。结论基于改良Samii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遵循颅底手术微创化的理念,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F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颈静脉孔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Samii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JFS)的临床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JF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术前根据改良Samii分型将肿瘤分为A~D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2例B1型采用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5例B2型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联合经颈静脉突入路,3例B3型采用经颈静脉突-颈外侧入路,4例C型采用颈外侧入路,8例D型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联合经颈静脉突-颈外侧入路。所有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采用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复查头颅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面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3例。围手术期脑神经并发症主要包括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8例,面神经麻痹加重2例,无颅内血肿、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5±9)个月(12~70个月)。术后12个月,mRS为0~1分者16例,2分9例,3分3例。至末次随访,3例肿瘤次全切除的患者肿瘤均无进展;25例肿瘤全切除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遗留部分后组脑神经麻痹患者5例,H-B分级大于Ⅲ级的面神经麻痹患者3例。结论基于改良Samii分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遵循颅底手术微创化的理念,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F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颈静脉孔 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