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路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颅颌面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52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传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其面神经损伤情况。对 30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并记录其面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观察 6~ 24个月。结果 82例患者术后面型、张口度及咬合功能恢复良好。传统组中, 8例患者发生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组中,无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 (P<0.05)。结论 路头皮冠状切口能有效避免面神经损伤。

  • 标签: [ ] 颧骨 骨折 面神经损伤 冠状切口 颞肌上入路
  • 简介:目的研究下锁孔到达鞍上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常用间隙.方法在20侧尸头标本模拟下锁孔,测量术中标志点与鞍上区各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颧弓根到动眼神经的距离为(3.830±0.201)cm,到大脑后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638±0.289)cm,到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249±0.268)cm.下锁孔进入鞍上区常用的侧方间隙主要有四个,通过不同间隙可以到达不同的鞍结构.结论下锁孔可以通过外侧各间隙到达鞍上区诸结构,无须过度牵拉脑组织.

  • 标签: 颞下锁孔入路 显微解剖 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颈内动脉 牵拉
  • 简介:下窝位置深而隐蔽,解剖结构复杂,又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颅底骨孔进入本区域。对于原发于中颅底或由他处侵犯到该区,甚至侵入颅内的肿瘤,治疗上有许多困难。下窝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周围有骨性结构阻挡,显露比较困难。我院2004年2月-2008年3月采用下窝手术治疗患者共15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颞下窝入路 手术难度 护理 手术治疗 解剖结构 血管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叶皮质。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叶皮质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和髌下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分析组予以髌,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相较于髌下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和髌下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分析组予以髌,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相较于髌下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底内侧区后部小脑经小脑幕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具(10侧)国人男性尸头标本,模拟底内侧区后部小脑经小脑幕,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经该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以及底内侧区后部脑沟、脑回和动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选择3例底内侧区后部肿瘤患者,施行小脑经小脑幕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小脑经小脑幕手术可直接到达底内侧区后部,显露海马旁回后部、舌状回前部、梭状回及大脑后动脉P3段及其下分支。5具(10侧)尸头标本均存在鼻状沟和侧副沟,但是二者不连续,鼻状沟于前部将海马旁回与梭状回分开,侧副沟于后部将二者分开,前距状沟将海马旁回与舌状回分开,扣带回峡、舌状回前部分别与海马旁回后部汇合,枕沟将梭状回与下回分开。底内侧区后部主要由大脑后动脉下分支供血,其中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下总动脉,后者发出下前动脉和下后动脉供应底;2具(2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下中动脉和下后动脉供应底;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发出海马动脉、下前动脉和下后动脉供应底。静脉均引流入基底静脉。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施行小脑经小脑幕底内侧区后部肿瘤切除术,完全切除肿瘤,疗效满意。结论小脑经小脑幕手术能够较好显露底内侧区后部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该的解剖学知识有助于处理底内侧区后部病变。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海马旁回 星形细胞瘤 尸体解剖
  • 简介:为减轻对叶脑组织的牵拉,一个同时切除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下窝的颅底肿瘤,作者采用经颧弓游离额下的手术方法.成功地对9例同时或分别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顾下窝的肿瘤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镜下全切6例,次全及大部切除3例。实践表明,经颧弓游离翎下对同时或分别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下窝肿瘤显露满意,且对额叶脑组织的牵拉轻微,是一较为理想的显微颅底外科的手术

  • 标签: 颅中窝 颅后窝 颞下窝肿瘤 手术径路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经小脑幕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15例就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好转7例,症状加重2例,死于并发症2例。结论:经下经小脑幕切除岩斜医肿瘤,术野较大,肿瘤显露清楚,且能避开脑神经的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

  • 标签: 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 岩斜区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外侧裂叶皮层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外侧裂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叶皮层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24小时血肿清除与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外侧裂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组织,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层入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治疗肱骨髁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肘后正中切口手,不打断肱三头直视下复位骨折、克氏针内固定。结果53例患者均为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均取得了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4.3%。结论经肱三头肌腱内外侧治疗肱骨髁骨折是满意方法之一。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间隙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有。方法临床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间隙。结果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手术。结论椎旁间隙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araspinal approach)法联合神经监测技术(intra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NM)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神经(surperior laryngeal nerve,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患者2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129例)采用常规颈白线手术,观察组(n=85例)在对照组基础采取联合IN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有无SLN损伤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64±4.10)ml和(16.58±3.90)ml(t=0.086,P=0.931);手术时间分别为(74.52±17.94)min和(72.06±15.31)min(t=0.792, P=0.4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LN显露方面,对照组(134/180)明显低于观察组(9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03);术后对照组出现暂时性SLN损伤6例,观察组未出现SLN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4)。结论联合INM对SLN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 标签: 肌间入路 术中神经监测 甲状腺癌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椎旁间隙或后正中一期减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间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是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旁间隙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一期减压重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椎旁间隙与传统后正中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手术治疗分别经由椎旁间隙、传统后正中进行,对比两组椎体高度矫正情况和手术耗时、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83.5±9.4)%,对照组矫正(85.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96.8±11.3)min、出血量(133.4±27.5)mL均低于对照(120.8±25.9)min、(247.8±31.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间隙对比传统后正中,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矫正作用相趋近,但手术耗时量与出血量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额断颧弓在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手术切除中的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采用额断颧弓显微外科方法切除28例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资料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结果全切除27例,1例次全切除,术后短期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肢体轻瘫1例,3个月后均完全恢复,无死亡病例,标本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结论经额断颧弓能够充分暴露中颅底及海绵窦,有助于该部位肿瘤的全切除及神经功能保护。

  • 标签: 海绵窦 神经鞘瘤 额颞断颧弓入路 中颅窝
  • 简介:传统甲状腺手术因切口较大,术后出现颈部不适、咽部疼痛较多,切口瘢痕长期存在,影响美观,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术方式。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对3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锁骨上斜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