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是构建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他坚持马克主义、毛泽东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主义美学,为迎接中国新的文艺春天,吹送东风,焕发精神,形成氛围。他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美学的党性原则、工农兵方向、人民至上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废止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正确处理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运用实事求是的辩证方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马克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化
  • 简介:马克主义法律思想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框架下对关于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加以阐释的法学理论体系。探寻马克主义法律思想史这一学术富矿,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克主义法学理论的真谛.而且对于坚持在马克主义法学理论指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正义 马克思主义法学
  • 简介:马克那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化劳动导致人的感觉的单一化,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将是美的实现者;尼采对西方启蒙运动高举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都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认为现代文化是对人性的腐蚀和毒化,导致了生命的病态,美和艺术对尼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马克和尼采都从美学视角深入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性做出预见和反思。

  • 标签: 马克思 尼采 美学 现代性
  • 简介:一、新世界主义刘擎:我的发言并不是真正的论述,只是想勾勒一下我们已经思考的和正在思考的问题。实际上核心问题是未来中国秩序和世界秩序的关系,其实这是内外双重性的考虑,我们不认为能脱离世界结构来思考中国本身,就像一个人不能脱离外部来思考自己一样。也就是说,世界是包含中国的世界,中国是在

  • 标签: 世界结构 世界秩序 文化理想 国家主权 现代中国 民族国家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倡导以法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能够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导向目标,也能够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奠定观念基础;不仅能够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汇聚信念支撑,也能够为推进建设法治中国凝聚行为共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中国建设 精神动力
  • 简介: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之间的论辩一直在方法论领域展开,后者对于前者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政治宪法学混淆了实然与应然之间的界限,试图从现实政治权力的运行中推出具有规范力的命题。然而,政治宪法学从根本上拒斥这种二元论的方法论,在它那里,政治意志因其实存而具有了正当性。因此,有必要深入到政治宪法学的方法论表象背后,探寻潜藏于其下的政治并与之进行辩驳。事实上,当前政治宪法学对于规范主义的批评,反映了其试图在现代语境下恢复共和主义宪政的雄心。然而,这种共和主义的宪政过度强调历史中共同体的内在特殊性,因此其对于政治和宪法的理解均缺乏普遍性维度,而这与现代立宪主义的宪法理想与政治实践有着根本冲突。

  • 标签: 政治宪法学 规范宪法学 共和主义 公民美德 公民宗教
  • 简介:我们在认识典型案例蕴含着的"合适的判决"所依据的司法标准问题时,往往囿于既有的认知类型和观念。若从司法实践与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多样性来看,司法观念的类型化和固化现象都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否则,我们难以真正应对现实的司法困境。辨析合乎"权利"的司法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既是在检省当下英美占据主导地位的司法实践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也是在为中国司法实践与观念的某种转换性创造提供可能的思想条件。

  • 标签: 司法认识 司法类型 司法观念
  • 简介:章太炎的许多同代人都不约而同地信奉进化主义,他们或乐观,或悲观地专事体系,寻找着精神界"支点"。在老派读书人中,只有章太炎一个人觉察到"学问"的不济,并坦率地说出来,承认文章思想学术的"狼狈感",所以他要果敢地革命道德,提倡行动主义的佛家信念,钟情于上古法家立场。本文着重梳理章太炎对公理、进化、代议制、宪政等欧美政治—法律概念的态度,为这位"有学问的革命家"描画出思想姿态,也为他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中寻找一席之地。

  • 标签: 章太炎 近代 进化 法治主义
  • 简介:少数人权利问题的提出已有时日。在由少数人问题的产生到少数人概念的界定再到关于少数人保护机制的问题,其间理论上的逻辑、进路、研究框架仍需某种范式的支撑,以求得在这一问题上有相对清晰和明朗化的一整套体系性知识储备。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论争中产生的大量学术推演和理论构建无疑为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智识资源。作为争论的后果,其在权利来源及正当性、一般及特殊权利保护形态、群体道德共享性、公民参与权等方面均有重要理论贡献。社群式少数权利逻辑指出了自由主义理论的多重理论困难,但在某种程度上说仍无法逃离自由式建构的基本假设。金里卡总结了其间的争论点,并运用多元自由主义的理论分析少数群体权利的正当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元文化的公民权理论,从而形成了一套内含于自由主义框架内族裔问题的少数人权利保护的理论体系。

  • 标签: 少数人权利 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金里卡
  • 简介: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 标签: 宪法 文本主义 宪法解释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凝聚性三重属性。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历史的深刻认识,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运行的实践属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路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从社会认知到社会认同、从价值理念到行为指引的转变。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价值属性 弘扬路径
  • 简介: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正处在由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到全面建设法治体系的过渡阶段,法治建设瓶颈的突破,有赖于法律职业群体的培养和壮大。构建我国法律职业伦理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共同价值的要义之一。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要求下,职业伦理应该成为调整法律职业关系的指导性理论,而对法治思维的解读离不开职业伦理内容中天然蕴含的功能论证、意识形态、方法论及德性自我等属性的引领,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界定与阐示之下,检察官的职业伦理能够觅求到自身的正当性。

  • 标签: 法治思维 功能论证 意识形态 方法论 德性自我
  • 简介:清末法律改革以来,中国法学在一百多年里经历了继受、批判和反思的过程。然而直到现在,中国法学仍然没能在整体上获得世界法学界的承认与尊重,这其中有外部语言文化和社会政策条件的限制,也有法学界内部缺乏规范性、自主性、批判性的因素。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反思并克服这些阻碍因素,才能促使中国法学走出困境,迈向通往世界法学学术殿堂的康庄大道。

  • 标签: 中国法学 外部支持 规范性 自主性 批判性 问题意识
  • 简介:我国道路安全事故高发,"酒驾"入刑以来,酒驾行为明显下降;而与其相比更具危险性的"毒驾"行为,却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文章从"毒驾"的独特属性以及我国的社会和法制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在"毒驾"防范方面的先进理念,提出"毒驾"必须入刑,但在入刑时应当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以及便捷、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只有立法的完善,才能有效地预防此种高危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毒驾 酒驾 危险驾驶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建设目标实现重要的文化基础。法治文化是包括法律制度结构和法律观念结构以及自觉执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是包含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在内的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类型。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真诚信仰法律、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乃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依靠党的领导、政府推进、人才保障、社会协同、民众参与;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观念引领和实践驱动.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基本法治实践活动,乃是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需要多元主体的通力协同、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实践载体和有效的实施方式;需要认真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获得丰厚的发展资源、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 标签: 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建设目标 法治文化建设基础 中西法律文化
  • 简介:自19世纪以来,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法理论经受了无可避免的衰落,而康德的自然法权理论是导致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其学说一方面从根本上消解了传统自然法理论中实质性的自然,使得任何试图从人的"自然倾向"中推出规范性命题的努力变得不可能;另一方面,其通过自然法权将伦理与法的领域进行了区分,这使得唯有高度形式性的自然法权而非伦理目的才能成为校验实证立法的标准。而康德的这种具有实证主义色彩的法哲学催生了当代的立宪主义法律理论——一种"规范的实证主义"。

  • 标签: 自然法权 实证主义 立宪主义 规范主义
  • 简介:当代恐怖主义犯罪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刑法学概念,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存在。刑事政策不是打击具体的犯罪人或事,而是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综合治理,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刑事政策才是适宜的刑事政策。在当前宽严相济背景下,应适当借鉴"新社会防卫论"理论,立足于预防犯罪与控制罪犯之上,而不拘泥于刑事司法领域内打击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与此同时,深挖其产生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针对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以期从根本上预防消除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并且在处罚犯罪人时适用以预防为目的的非报复性刑罚以保障罪犯的人权,帮助其重返社会。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敌人刑法 新社会防卫论
  • 简介:一、问题之缘起股权作为一种财产权,自由流动性是其固有的属性之一。但是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较强的人合性,各国公司法普遍对这类公司股权的自由转让进行一定的限制,甚至允许公司通过章程进一步规制。英国大法官格林曾指出:"股东的正常权利之一就是自由地处理其财产,并向其选择的任何人转让之。"~①美国学者威廉森认为,股权的可转让性与有限责任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它与有限责任一起构成了现代公司制的两大基本特点。~②我

  • 标签: 股权变动 优先购买权 效果论 受让人 可转让性 意思主义
  • 简介:标志性的刑事案件、民意压力以及政治势力的鼓动和支持共同构成了西方国家刑罚民粹主义的三级结构,也是其基本运作模式。刑罚民粹主义缺乏明确的核心价值、漠视真实的犯罪状况,在方法论上无法自圆其说;背离刑法的基本理念、造成刑事立法活动的工具化、犯罪政策的简单化,偏离犯罪治理的客观规律,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不过,它所蕴含的扩大立法共识基础、尊重民众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性等观念值得尊重。而其折射出的如何扩大民众在立法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平衡民意影响与立法精英化的关系更值得深入思索。

  • 标签: 立法 民意 刑罚民粹主义 刑事政策 犯罪治理
  • 简介: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学院"、澳大利亚TAFE、新加坡"教学工厂"等职业教育模式,都是当今世界主要职业教育体系的典型范例。科学地考察分析、吸收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建设经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世界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考察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