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距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16例(16足)距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8~67(33.4±11.1)岁;右侧7例,左侧9例。患者均采用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距软骨损伤。比较术前及其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术后2年采用软骨修复MR观察(MOCART)评分评价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随访36~72(46.6±12.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6.9±1.6)分改善为(0.8±0.8)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0.7±10.8)分提升为(90.9±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7、13.92,P值均<0.001),依据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4例、良2例,优良率16/16。术后2年MRI示截面均愈合良好,原病灶缺损区均被移植物充填,MOCART评分为(65.0±10.2)分。结论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距软骨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症状减轻明显,临床疗效好。

  • 标签: 踝损伤 距骨软骨损伤 前踝截骨 骨软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来治疗腕部月无菌性坏死在基层医院的普及。方法:本院对8例Ⅱ、Ⅲ期月无菌性坏死的患者,摘除月后采用以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的改变等。结果:8例患者均随访2年,所有病例腕高指数均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静息时的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明显较术前减低。腕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多数能恢复工作能力。讨论与结论: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治疗腕部月无菌性坏死初步疗效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容易在基层医院得到普及。

  • 标签: 月骨无菌性坏死 游离肌腱填塞 基层医院 普及
  • 简介:【摘要】目的 搬运术与自体髂骨移植手术治疗股骨骨折并缺损的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总计60例,均为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并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选择自体髂骨移植手术治疗的30例纳入对照组,接受搬运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资料,对比不同手术方案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骨折并缺损选择搬运术治疗可优化各项指标,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运用和推荐价值。

  • 标签: 骨搬运术 自体髂骨移植手术 股骨骨折 骨缺损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将就下颌成釉细胞瘤切除自体移植的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一例下颌成釉细胞瘤切除自体移植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护理,分析护理要素。结果:经过集中护理,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状态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对下颌成釉细胞瘤切除自体移植的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通过多样性的护理方法,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情况良好,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具有极佳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手术护理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 自体骨骼移植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予以临床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治疗时不同类型移植材料的应用效果和诱导活性。方法 研究对象截取我院收治60例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时间2019年5月-2020年6月;入组60例患者均行修复治疗,基于不同修复材料下均分为人数相等(各20例)的A组、B组和C组;观察对比3组临床效果。结果 相较于A组、B组,C组治疗后区密度显著更优;相较于B组,A组、C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优,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临床牙周牙槽缺损患者以不同移植材料修复治疗时,若想切实保障患者疾病疗效,建议予以患者自体和重组合异种两种移植材料应用。

  • 标签: 牙周牙槽骨缺损 骨移植材料 修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分化后的去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differentiation osteogenic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BMSCs)移植对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腱界面形成的促进作用,并探索De-BMSCs成分化效应增强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家兔胫骨和股骨中提取BMSCs,经成诱导分化后用普通培养基进行去分化培养制备De-BMSCs,鉴定De-BMSCs的干细胞特性。建立家兔ACL重建模型,分为3组:腱界面注射海藻酸钠凝胶(对照组);腱界面注射复合BMSCs海藻酸钠凝胶(BMSCs组);腱界面注射复合De-BMSCs海藻酸钠凝胶(De-BMSCs组)。术后4周和12周取膝关节标本,进行组织学、影像学、生物力学检测,评估腱界面形成情况。De-BMSCs体外成诱导分化,给予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1,NFATc1)RNA干扰处理,检测成分化标志基因及Nanog/NFATc1/Osterix信号通路的表达,明确De-BMSCs成分化效应增强的分子机制。结果De-BMSCs可向成、成脂、成软骨分化,具有干细胞特性(均P<0.05)。术后4周De-BMSCs组BV/TV值为0.36±0.01,较对照组0.24±0.03和BMSCs组0.30±0.02明显增加(P<0.05),最大负荷(40.34±1.19)N和刚度(20.67±2.14)N/mm较对照组[(14.88±2.74)N,(8.67±2.19)N/mm]和BMSCs组[(26.31±1.76)N,(13.81±2.14)N/mm]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12周De-BMSCs组BV/TV值0.47±0.02较对照组0.30 ± 0.02和BMSCs组0.35 ± 0.03明显增加(均P<0.05),最大负荷(64.46±6.69)N和刚度(25.18±3.11)N/mm较对照组[(41.01±6.12)N,(11.59±2.54)N/mm]和BMSCs组[(48.21±4.12)N,(15.89±2.94)N/mm]明显升高(均P<0.05);De-BMSCs成分化过程中,Nanog的表达增加(P<0.05),NFATc1的表达上升且其与Osterix的相互作用增强(P<0.05),成分化标志基因COL1A、OCN、OPN的表达增加(均P<0.05)。结论De-BMSCs移植可促进ACL重建后的腱界面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Nanog/NFATc1/Osterix信号通路介导了De-BMSCs成分化效应增强。

  • 标签: 细胞分化 细胞去分化 间质干细胞 前交叉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性关节炎(OA)软骨下改变过程中的潜在生物标志及相关通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51588数据集,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模块分析并筛选Hub基因。预测Hub基因的靶向MicroRNAs(miRNAs),鉴定关键miRNAs并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最终鉴定出与OA软骨下改变相关的10个Hub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白蛋白(ALB)、骨髓肿瘤细胞(MYC)、Toll样受体2(TLR2)、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表达的弹性蛋白酶(ELANE)、甲酰肽受体2(FPR2)、精氨酸酶1(ARG1)、前血小板碱性蛋白(PPBP)、甲酰肽受体1(FPR1),及8个关键miRNAs(hsa-miR-6809-3p、hsa-miR-4263、hsa-miR-6759-5p、hsa-miR-6165、hsa-miR-6754-5p、hsa-miR-5588-5p、hsa-miR-877-3p、hsa-miR-427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的潜在生物标志及相关通路为OA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候选靶点。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基因 微小RNAs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然周期(NC)与激素替代周期(HRT)对冻融胚胎复苏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冻融胚胎复苏移植的患者132例。将其中月经周期规律、子宫内膜情况适合妊娠的64例患者纳入NC组;将月经不规律,或月经周期≥35 d或<15 d,或排卵障碍者,或既往自然周期内膜过薄的68例患者纳入HRT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左右侧卵泡数、手术外伤史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激素抗苗勒激素、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睾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NC组存在生产史、继发性不孕者比例(54.69%,35/64;71.88%,46/64)均高于HRT组(14.71%,10/68;45.59%,31/68),P均<0.05。NC组体质指数[(21.62±2.67)kg/m2]低于HRT组[(23.14±3.35)kg/m2],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和HRT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患者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胚胎移植 冻融胚胎复苏移植 自然周期 激素替代周期 妊娠结局 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报道2020年7月收治的1例因外伤致右足跟、距缺损及舟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儿,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明确缺损情况及一期手术置入的水泥的位置和形态,术中"V"形截断腓骨设计三节段腓骨瓣,固定后吻合腓动脉与胫前动脉,瓣静脉与胫前静脉、皮下静脉吻合。患者术后三节段腓骨瓣成活良好,随访结果示患者行走功能良好,下蹲站立动作完成良好,未诉酸胀、疼痛等不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腓骨瓣 移植 跟骨缺损 距骨缺损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及非恶性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而allo-HSCT后常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干眼等眼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角膜穿孔甚至盲。随着allo-HSCT技术不断成熟,移植人数逐渐增多、移植后患者生存时间延长,cGVHD干眼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生物标志的研究对其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泪腺、角结膜、睑板腺、泪液及外周血中cGVHD干眼的生物标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干眼 生物标志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成本差异,寻找具有高成本-效果比的黄体支持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HRT-FET患者,共1009个周期,按照移植后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口服黄体酮胶囊组(A组,504个周期)和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组(B组,505个周期),比较两种黄体支持方案患者的妊娠结局、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缺陷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早期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6.0%(30/504)比10.3%(52/505),P=0.015];A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优于B组(17.76比77.30)。结论在HRT-FET周期中,口服黄体酮胶囊在取得和黄体酮阴道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相同的妊娠结局的同时,可以减少患者阴道出血,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因此临床上可以作为一种黄体支持方案。

  • 标签: 黄体支持 成本-效果分析 冻融胚胎移植 激素替代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婴幼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婴幼儿患者,对术后1年内出现AKI的患儿,按照是否进行CRRT分为CRRT组和无CRRT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术中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分析肝移植术后AKI患儿进行CRRT的高危因素以及CRRT治疗的基本情况,比较CRRT组和无CRRT组的预后情况。结果①共入选肝移植术患儿512例,术后1年内出现AKI者189例(占36.9%),其中CRTT组18例,无CRRT组171例。②两组患儿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无CRRT组比较,CRRT组肝移植手术时间长(h:8.8±1.5比7.5±1.3),术中平均失血量增加〔mL:370(220~800)比310(200~4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术后非计划手术:8例(44.4%)比14例(8.2%),术后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5.6%)比0例(0%),再次肝移植:3例(16.7%)比0例(0%),肝动脉闭塞:3例(16.7%)比4例(2.3%),肠瘘:2例(11.1%)比2例(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 CRRT组患儿开始CRRT治疗时间为术后10(1~240)d,人均CRRT治疗次数为3.3(1.0~14.0)次,平均每次治疗时间为10.1(6.0~19.3)h,平均每次血肌酐(SCr)下降率为25.6%(13.5%~45.0%)。④ CRRT组有5例死亡,1年及2年生存率均为72.2%;无CRRT组有6例死亡,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7.1%和96.5%;两组间1年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AKI发生率高,而进行CRRT治疗的患儿多与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有关;CRRT是清除炎症因子,维持循环及内环境稳定的有力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多器官功能损害。

  • 标签: 肝移植 婴幼儿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游离移植技术是解决缺损的较好方法,但会造成供区的缺损及可能的功能问题。本文设计实施了在游离腓骨移植术中,切取腓骨时保留下一小部分相连的皮质及骨膜,以便于供区以此连续性的皮质及骨膜为基础,逐渐长出新并最终修复供区的腓骨缺损,减少了移植对供区的破坏,弥补了游离移植技术的主要弊端,从而引发并探讨了移植手术的经济及供区再生的理念。

  • 标签: 游离移植 腓骨移植 供区连续性皮质 骨瓣供区经济及再生学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部自体脂肪移植术后出现颊部肿的原因,总结治疗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科收治颞部脂肪移植后出现颊部肿女性患者10例,年龄25~40(33±8岁),统计脂肪注射史、术后发病时间、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愈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单侧颞部注射脂肪15~30 ml,术后1~6个月发现颊部肿,术中见肿为脂肪样肿,部分含有液体,肿位于颊间隙;术后病理提示为纤维化脂肪组织内局部坏死;另2例未能提供注射量。10例细菌培养均为阴性,1例抗酸杆菌阳性。术后随访6~12个月,9例患者术后恢复正常,1例再次手术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颞部过量移植的脂肪和液化坏死脂肪可下移至颊间隙形成颊部肿。颊部肿应早期手术干预,以达到早期康复和美观。

  • 标签: 移植,自体 颞部 自体脂肪移植 治疗
  • 简介:摘要为探讨黄体酮转化子宫内膜日的血清雌二醇浓度能否预测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的激素替代疗法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frozen 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共230个周期,血清雌二醇浓度在139.5~3 941.0 pg/ml之间。根据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浓度的百分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第25百分位数,n=58例),高雌二醇组(第25~75百分位数,n=112例)和超高雌二醇组(>第75百分位数,n=60例)。比较3组的基本特征及妊娠结局,主要观察指标是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是临床妊娠率。数据分析采用F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一般情况:3组取卵周期时的年龄、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原发不孕占比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75,H=5.479,H=5.374,F=1.391,H=4.779,χ²=1.969,P>0.05)。FET周期治疗情况:3组子宫内膜转化前的孕酮(P)浓度、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单胚胎移植占比、囊胚移植占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359,H=5.957,χ²=0.626,χ²=4.532,P>0.05);3组在FET周期中子宫内膜转化前的雌激素用药天数,高雌二醇组为13.0(12.0,14.0)d、超高雌二醇组为13.0(12.0,15.0)d,均比对照组13.0(12.0,13.3)d的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97,P<0.05);高雌二醇组在内膜转化前的E2浓度为1 560.4(1 170.2,1 848.2)pg/ml、超高雌二醇组E2浓度为2 420.9(2 131.0,2 849.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E2浓度238.8(206.9,287.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4.84,P<0.05)。3组的妊娠结局:3组的临床妊娠率,对照组37.9%、高雌二醇组51.8%、超高雌二醇组40.0%,其中高雌二醇组临床妊娠率最高,其次是超高雌二醇组,但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853,P>0.05);3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9.3%、25.0%、32.8%,其中超高雌二醇组的胚胎种植率最高,但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5.544,P>0.05);3组活产率分别为37.9%、39.3%、40.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²=0.055,P>0.05);104例临床妊娠病例中共发生了14(13.5%)例流产,均发生在高雌二醇水平组。104例临床妊娠病例中双胎妊娠24例(23.1%),发生在高雌二醇水平组(10例)和超高雌二醇水平组(14例),对照组无双胎妊娠病例。230个FET周期中有4例发生了宫外孕(1.7%),对照组和高雌二醇水平组各有2例,超高雌二醇组无宫外孕病例。

  • 标签: 激素替代疗法 胚胎移植 雌二醇 活产率 临床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搬移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20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手足外科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搬移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重度糖尿病足7例,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级2例,其中右足跟、足底深部溃疡合并脓肿、感染1例,左足趾溃疡并趾骨感染1例;4级5例,其中左足趾近、末节坏疽2例,右足第2趾近、中、末节坏疽合并感染1例,左足第4趾近、中、末节坏疽并感染1例,左足第4趾末节坏疽1例;创面面积2.0 cm×2.0 cm~6.2 cm×10.0 cm。修复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应用跖背动脉皮瓣4例,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2例,皮瓣面积2.0 cm×3.0 cm~8.0 cm×14.0 cm。术后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微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足部创面愈合情况、足背皮肤温度、下肢麻痹情况、外固定支架针眼渗出情况及小腿皮肤血运,并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8.2个月,足部溃疡全部愈合,5例患肢疼痛消失,2例患肢疼痛明显减轻。7例均足部麻痹明显减轻,小腿皮肤温度升高(1.81±0.56) ℃,足部溃疡无复发。按AOFAS足部功能评分,结果属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搬移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较好,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方法选择。

  • 标签: 糖尿病足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行重建钛缆固定和同心圆重建接骨板固定在恶性肿瘤切除后股骨连续性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1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股骨干缺损、不愈合或骨折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7.1±15.6)岁(范围7~49岁)。包括股骨干恶性肿瘤一期切除及缺损重建6例,股骨恶性肿瘤大段异体移植术后接骨端不愈合或异体骨折4例,大腿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放疗致股骨骨折1例。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联合大段异体或灭活移植进行重建:将腓骨放置于股骨和异体内侧,以钛缆固定(平行重建组);或将腓骨放置于异体或灭活的髓腔中,以接骨板和螺钉固定(同心圆重建组)。结果平行重建组5例,接骨端或骨折端7个;腓骨移植长度(15.0±4.3)cm(范围10~20 cm);随访时间(33.2±15.6)个月(范围20~53个月)。同心圆重建组6例,接骨端或骨折端10个;腓骨移植长度(15.5±2.3)cm(范围12~18 cm);随访时间(45.8±15.3)个月(范围22~6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208)。平行重建组接骨端或骨折愈合率100%(7/7),愈合时间(15.9±6.8)个月(范围3~22个月);同心圆重建组接骨端或骨折愈合率70%(7/10),愈合时间(18.9±6.4)个月(范围11~30个月);两组愈合率(P=0.228)、愈合时间(t=0.85,P=0.41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蒂腓骨平行重建钛缆固定和同心圆重建接骨板固定均为重建恶性肿瘤切除后股骨干连续性的有效术式,两种重建方式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无差异。

  • 标签: 同种异体移植物 股骨 腓骨 修复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 要:随着现如今整个社会各种压力的剧增,极端气候、短缺的能源以及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导致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环境问题,如严重的雾霾等,这就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讨论和关注,也对如今的发展方式形成了新的反思。为了实现绿色能源消费模式和构建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发展战略上,国家电网提出了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新战略,从而促进了电能替代工程的新发展。文章就从电能替代的意义着手,分析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

  • 标签: 电能 替代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短肠综合征(SB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以腹泻、体质量减轻和进行性营养不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重者可危及生命。肠外营养是SBS患者维持生存的主要方式,但易继发感染、代谢紊乱和肝脏损害等,而肠康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仍存在争议。小肠移植是SBS的理想治疗方式。随着移植技术和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小肠移植的近期疗效得到显著提高,但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本文简要概括了小肠移植的最新进展,包括发展与现状、适应证、手术方式、并发症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小肠移植 手术方式 排斥反应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