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节软骨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关节损伤,但由于软骨组织的特殊性,修复能力受到限制,常常进展为较为严重的骨关节炎,给许多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软骨组织的发展为这些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其自体来源、易扩增、具有软骨分化潜能的特点而受到广泛重视,常常被作为软骨组织的种子细胞。在常用的间充质细胞移植分化关节软骨的治疗策略中,体外的预培养与分化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即从自体收集得到的间质干细胞经浓缩后在体外先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得到一定数量的分化软骨细胞后,再将细胞与培养基质一起共同移植到患者体内。但是,目前利用间质干细胞获得的组织软骨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而且由于疾病类型、程度和个体化差异,间质干细胞源性的组织软骨移植治疗的可优化因素多样;针对同一类型疾病的治疗,优化体系仍无统一公认的标准。为了获得能更好适应人体及临床要求的关节软骨组织,所以主要针对间质干细胞在骨科疾病治疗的可优化因素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从环境因素、支架选择和种子细胞三个方面总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进行软骨诱导的可优化因素,为利用间质干细胞获得更优良的组织软骨以及建立更好的优化体系提供了研究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软骨脱细胞基质(acellular cartilage matrix, ACM)是软骨组织可选支架材料之一,有望成为对软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的理想材料,临床应用潜力巨大。多种参数可以用来评估ACM支架的性能,包括孔隙率、孔径大小、吸水性、生物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等。ACM制备流程包括预处理、脱细胞、清洗、塑形等,且塑形后的ACM支架既可以保持原有的宏观形态,又可以微粒、薄片或复合支架的形态应用于动物实验。该文介绍了用于评估ACM的多种参数,总结和梳理ACM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比较不同类型ACM支架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 标签: 软骨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组织支架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是小于100 nm具有广泛的高比表面积的结构元素,可以与聚合物(天然/合成)基质形成牢固的界面,为组织的愈合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撑;同时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高比表面积,可以促进蛋白质吸附、细胞附着、增殖、迁徙以及新组织形成的分化。纳米复合支架是由聚合物和纳米材料组成,纳米材料与其他聚合物的整合有望开发出更好地模拟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环境的支架,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仿生性能用于软骨组织以增强支架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修复损伤软骨。本文对纳米复合支架在软骨组织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 纳米支架 天然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构建的仿生组织软骨修复羊膝关节软骨损伤,通过组织学染色、点压力学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来评价修复效果,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方法评估再生软骨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共选用雄性山羊12只,随机分A、B、C三组,A组空白对照组2只,仅做股骨髁负重区直径6 mm全层软骨缺损;B组单纯仿生软骨(ECM)支架修复组4只,在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处仅植入仿生软骨支架;C组仿生软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6只。取自体髂骨骨髓血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细胞浓度达到1×107个/毫升后加入仿生软骨支架中,将构建好的仿生组织软骨植入股骨髁软骨缺损中。每组的羊均先在左膝造模,术后3个月再右膝造模,待右膝术后3个月时先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然后取材行评分,病理染色、糖胺多糖(GAG)含量测定、力学检测分析。结果3个月和6个月的A组基本无软骨组织修复。在大体评分、病理评分、GAG含量测定、点压力学测试的结果显示C组优于B组(P<0.05),并且B组与C组中的6月数据均明显优于3个月(P<0.05)。其中C组动物6个月取材发现重建软骨更接近正常软骨组织。修复组织大体形态结果,点压力学测试结果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对比基本一致。结论利用组织方法构建仿生软骨可治疗早期软骨损伤,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仿生支架能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软骨损伤经过仿生软骨修复后恢复周期在6个月以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软骨修复效果可作为术后复查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技术 软骨 组织工程 仿生支架
  • 简介:摘要软骨组织是由软骨和骨骼两个明显不同组织构成的界面组织,这两种组织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机械特征、生物电学特征以及生理代谢存在差异。鉴于从关节软骨表面到软骨存在多种梯度变化,本文通过对这些梯度变化充分研究,可以寻求同时再生软骨软骨的界面组织方法。本文旨在研究软骨组织从关节软骨表面到软骨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机械特征、生物电学特征以及生理代谢变化。

  • 标签: 软骨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组织在维持机体运动与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组织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对临床预防及治疗骨科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成分,其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抗炎作用。研究表明,茶多酚主要通过增强成骨细胞形成和减少破骨细胞的发生来促进重建过程;此外,茶多酚还可作为人造材料的表面修饰分子,在组织领域广泛应用。综述了茶多酚在组织细胞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组织领域的应用,并对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和展望,以期为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及理论基础。

  • 标签: 茶多酚 骨组织细胞 骨组织工程 骨重建
  • 简介:摘要组织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超出自愈极限的缺损仍然需要进行移植。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钙磷材料是目前常见的修复支架材料,但这些生物活性材料往往缺乏成诱导活性、促种子细胞黏附以及促血管生成等能力。弥补这些缺陷的传统方法是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等生长调节因子对生物活性材料上的成过程进行调控。然而这些活性因子往往具有成本高、不能长期使用等缺点。为解决以上问题,各种小分子活性肽应运而生,并发挥了较好的成效应。对常见的多种诱导成的小分子活性肽进行介绍,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小分子活性多肽 细胞黏附 成骨分化 血管生成
  • 作者: 杨振 李浩 曹福洋 付力伟 高仓健 赵天元 苑志国 代永静 眭翔 刘舒云 郭全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8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0年第17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研究所、骨科再生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全军骨科战创伤重点实验室 100853;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071,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07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4500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与关节外科 20012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研究所、骨科再生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全军骨科战创伤重点实验室 100853
  • 简介:摘要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 AC)损伤的治疗至今仍是临床一大难题;而软骨组织技术的出现为AC损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软骨组织技术可分为两类,即基于细胞的组织技术和无细胞的组织技术。虽然基于细胞的组织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软骨损伤,但仍然具有细胞来源受限、成本高、疾病传播风险和操作程序复杂等缺陷;而无细胞的组织技术避免了这些缺点,为原位AC再生带来了希望。无细胞的组织技术主要是通过募集内源性干细胞/祖细胞(stem cells/progenitor cells, SCPCs)到达软骨损伤部位,并提供合适的再生微环境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成软骨分化,进一步促进新生软骨组织成熟,因此也被称为细胞归巢的原位组织技术。成功地募集内源性SCPCs是原位软骨组织中的第一步。选择合适的趋化剂来实现内源性SCPCs的募集尤为重要。因此,通过简要介绍软骨损伤后趋化反应,系统综述传统趋化剂(如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和新兴趋化剂(如功能性多肽、外泌体和核酸适配体等),评估趋化剂与递送装置之间的结合方式,讨论趋化剂介导的原位组织技术的前景与挑战,为基于内源性SCPCs归巢的原位组织技术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因炎症、外伤、肿瘤等导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是常见的缺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给口腔医生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缺损治疗最有效的是自体移植,但存在数量有限、增加患者痛苦等问题。异体治疗缺损效果也较佳,但异体同样存在许多缺点,如免疫排斥、交叉感染等。因此,为了解决缺损的治疗难题,组织应运而生。海藻酸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等优点,广泛用于组织;同样锶离子具有促进成、成血管的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但目前这两者的研究状况没有系统论述,故本文将对锶和海藻酸盐水凝胶在组织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钠,藻酸盐 骨,组织工程 骨再生 水凝胶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下翻截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加同侧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摘要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方法,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供皮区损伤、皮源不足等。研发组织皮肤实现缺损皮肤的永久性替代是一个理想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种组织皮肤已被投入市场使用,但要实现皮肤缺损的再生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总结组织皮肤的现状,并对组织皮肤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初步探讨。

  • 标签: 组织工程 表皮 真皮 皮肤替代物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纳米管地三维多孔组织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制备CNTs/PLA/CHI碳纳米管(CNTs)/聚乳酸(PLA)/甲壳素(CHI)三维多孔支架材料,然后对材料亲水性表征及动物实验效果进行观察。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甲壳素纤维的亲水性理想,可将复合材料的亲水性显著改善。对于本研究所使用的几种材料,唯有聚乳酸(PLA)/碳纤维(CF)复合材料亲水性最佳。与未含碳纳米管的对照组比较,加入少量的碳纳米管地low组的亲水性要显著降低,然而随着复合材料中所加入的碳纳米管(CNTs)逐渐增多,材料亲水性也稍增强。但是材料亲水性与是否交联无显著关系。当CNTs添加至PLA/CF复合材料中,会使得复合材料亲水性显著下降。当CNTs水平逐渐增大时,复合材料的亲水性能则出现一定的增强。(2)经X线片检查,各组术后缺损移植地人工材料均未发生移位以及断裂现象。在第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域能够发现存在非常明显的生成影像,呈现云雾状,且均匀分布于缺损区域,骨密度水平非常低,存在大量孔隙;第8周时,经X线检查,显示植入体已与缺损断端性愈合,缺损部位的骨密度水平显著增大,新阴影非常显著,有成出现,但皮质连续性较差;第12周时,实验组CNTs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均显示,植入体已与缺损部位断端性愈合,皮质连续性比较理想,髓腔畅通性较好。4种不同含量的CNTs复合材料组中,随着CNTs含量逐渐增多,缺损愈合程度逐渐加大。(3)随着CNTs含量的逐渐增加,骨密度水平显著增大,低含量组、中等含量组与高含量组骨密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含量:4周:P<0.01;中等含量:4周:P<0.01,8周:P<0.01,12周:P<0.01;高含量:4周:P<0.01,8周:P<0.01,12周:P<0.01),同组各时间节点骨密度水平两两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含量:4周比8周:P<0.01,4周比12周:P<0.01,8周比12周:P<0.01;中等含量:4周比8周:P<0.01,4周比12周:P<0.01,8周比12周:P<0.01;高含量:4周比8周:P<0.01,4周比12周:P<0.01,8周比12周:P<0.01)。结论碳纳米管可有效促进新生成。

  • 标签: 碳纳米管 三维多孔骨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距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武警海警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距软骨损伤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自体软骨移植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反应程度,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变化,测定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和跖屈活动度,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41±0.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0.45)分(t=8.639,P<0.05);研究组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为(88.73±6.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6.41)分,(t=3.684,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总体优良率(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82.81%)(χ2=5.133,P<0.05);研究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24.83±3.31)°]、跖屈活动度[(44.92±5.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65±3.08)°和(39.61±5.27)°](t=5.247、4.083,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1.88%)显著低于对照组(7.81%)(χ2=5.006,P<0.05)。结论较自体软骨移植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可更有效缓解距软骨损伤患者疼痛反应,提高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距骨 软骨 骨移植 移植,自体 输血,自体 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腔内注射 手术后并发症 疗效比较研究
  • 作者: 董睿 白赟 许建中 董世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材料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解放军第九四八医院后勤保障部,乌苏 833000,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材料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内皮祖细胞(EPC)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基质依赖型组织(ECM-TEB)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MSC和EPC并进行功能鉴定,种植上架于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颗粒,培养14 d后冻干,获得MSC/EPC ECM-TEB和MSC ECM-TEB。扫描电镜观察MSC和EPC在支架表面的生长形态。分别提取MSC ECM-TEB蛋白浸提液(对照组)和MSC/EPC ECM-TEB蛋白浸提液(实验组),加入EPC培养系统中进行迁移、划痕修复、管腔形成检测;另加入MSC培养系统中进行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观察两组细胞募集、血管生成和成分化情况。选取12只SD大鼠,建立股骨缺损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假手术组:仅在缺损处进行清创处理;(2)MSC ECM-TEB组:在缺损处植入MSC ECM-TEB;(3)MSC/EPC ECM-TEB组:在缺损处植入MSC/EPC ECM-TEB,每组4只大鼠。2个月后行Micro-CT检查和缺损区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冻干后低温保存3个月,采取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蛋白质谱检测MSC ECM-TEB和MSC/EPC ECM-TEB在成血管方面的差异,并采用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技术(GO/KEGG)功能富集方法分析其原因。结果MSC和EPC在支架表面生长、增殖良好,形成光滑的细胞层状结构。实验组在细胞迁移数、划痕修复比例和管腔形成长度分别为(121.6±8.3)个、(61.5±5.9)%、(11.3±0.6)mm,较对照组显著增多[(85.0±6.7)个、(39.3±3.6)%、(5.9±0.4)mm](P均<0.01)。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钙结节矿化面积比例显著增加[(38.8±3.3)%∶(49.9±3.0)%、(38.8±2.4)%∶(45.3±3.3)%] (P均<0.05)。Micro-CT和Masson染色结果表明,MSC/EPC ECM-TEB组缺损修复良好,MSC ECM-TEB组仅形成少量新,假手术组几乎没有新形成;体积分数、小梁数量和小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与MSC ECM-TEB组相比,MSC/EPC ECM-TEB组中有83个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显著上调(差异倍数>2,P<0.05);GO/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与MSC ECM-TEB相比,MSC/EPC ECM-TEB在"血管发育"等生物过程存在明显差异(P<0.01),"血管平滑肌收缩通路"等显著增强(P<0.01)。结论与MSC ECM-TEB相比,MSC/EPC ECM-TEB在细胞募集、血管生成和新生成方面显著增强,是一种更佳的可用于创伤性缺损修复的组织构建策略。

  • 标签: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骨再生 新血管形成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报道1例15岁肥胖少年距软骨损伤合并痛风的病例。患者2年前扭伤致左侧踝关节疼痛,加重1个月就诊,诊断为左侧距软骨损伤、高尿酸血症。行关节镜探查术,发现受损软骨表面呈白色尿酸盐结晶。通过文献复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青少年肥胖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可使外伤导致的距软骨损伤加重。

  • 标签: 距骨 软骨损伤 痛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联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剥脱性软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近5年来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采用自体软骨细胞联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剥脱性软骨炎的患者12例,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软骨修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IKDC评分分别为(83.7±5.6)、(91.7±3.7),Lysholm评分分别为(87.5±5.2)、(93.6±2.1),均较术前IKDC评分(53.9±6.7)(F=158.877)、Lysholm评分(59.1±7.2)(F=104.258)明显改善(均为P<0.05);每2个时间点之间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移植软骨恢复良好,均未出现移植物脱落或局部水肿。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感染。结论自体软骨细胞联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剥脱性软骨炎。

  • 标签: 软骨细胞 胶原Ⅰ型 骨软骨炎,剥脱性
  • 简介:摘要生物来源组织支架材料具备良好的物理和机械特性,可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纳米和微观结构,激活细胞所需的各类生物因子,从而促进细胞附着、增殖和分化。天然生物来源支架材料的特性,特别是细胞外基质材料脱细胞脂肪组织基质,在干细胞传递及损伤组织修复等方面有优势及不足,有希望用于皮肤组织进行软组织缺损的注射及填充。

  • 标签: 皮肤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天然生物材料 脱细胞组织基质 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干细胞三维培养和生物反应器的使用能够扩大干细胞培养规模,提高培养效率,联合应用各种细胞因子、共培养、生物材料、基因传递等手段能更好模拟体内微环境,促使组织定向分化。此外,原位组织再生技术能实现体内组织化,进行组织修复与再生。本文介绍了干细胞组织化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深入讨论了其目前所面临问题及挑战。

  • 标签: 干细胞 组织工程学 原位组织再生
  • 简介:摘要组织气管是气管替代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生长因子、种子细胞和气管支架来实现气管组织功能的修复和重建。其中生长因子在组织气管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可促进组织气管软骨细胞增殖、血管和上皮结构重建。本文对常见的生长因子在组织气管替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 气管 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间叶软骨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现报道1例上颌间叶软骨肉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