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获取最佳证据,制订证据质量审查指标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构建行动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HSCT病房收治的60例患儿及在HSCT病房工作的1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患儿纳入对照组,2020年3—10月收治的患儿纳入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口腔黏膜炎预防措施,试验组患儿接受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的口腔黏膜炎预防措施。证据应用前后,通过自行编制的试卷对护士预防HSCT患儿口腔黏膜炎知识的掌握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儿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家长对口腔黏膜炎预防措施的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实践应用了10条证据。试验组患儿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50%(15/30),低于对照组患儿的8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5)。试验组家长对口腔黏膜炎预防措施的满意度得分为(4.96±0.05)分,高于对照组的(3.65±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9,P<0.01)。证据应用后,护士预防口腔黏膜炎相关知识掌握的得分为(98.22±6.65)分,高于证据应用前的(78.72±1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P<0.01)。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实践对HSCT患儿进行口腔黏膜炎的管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提高家长对口腔黏膜炎预防措施的满意度及护士对预防口腔黏膜炎知识的掌握水平。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预防 口腔黏膜炎 循证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国内多家医院实现了母乳库的信息化管理,但母乳喂养的系统化管理工作是新生儿病房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依托信息技术,将临床决策支持的精准计算、记录、提醒与警告等功能植入到母乳管理系统中,实现了条码化的全流程母乳闭环管理监控与记录,规范了母乳喂养与执行流程,实现母乳喂养的过程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为母乳喂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奶库 母乳 闭环管理 信息系统 新生儿
  • 作者: 顾莺 柳龚堡 王颖雯 王传清 曾玫 陆国平 王中林 夏爱梅 陶金好 翟晓文 周文浩 黄国英 徐虹 桂永浩 张晓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务部,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控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上海 2011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流行下,在儿童专科医院实施有效的常态化管理策略既能保障普通儿科人群的诊疗需求,又能提高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现症感染患儿的救治及时性,同时降低院感发生率。目前,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门、急诊和病房管理措施报道鲜见,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区域性大流行的情况之下所实施儿童新冠门、急诊-病房一体化管理策略进行实践经验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基于新D&M模型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以新D&M模型为框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及著作、课题组讨论等确定新D&M模型6大维度的具体条目,形成初始量表;以德尔菲法多轮专家函询对初始版量表各维度及具体条目进行筛选确定,形成测试版量表;使用区分度分析法、相关系数分析法、Cronbach α系数法对测试版量表的维度与条目进行修改,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对测试量表维度与条目进行优化;采用内部一致性与重测信度法对量表的信度进行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5个共同因素,解释总变异量57.462%;最终版量表由5个维度、23个条目构成,量表总Cronbach α系数为0.768,重测信度总相关系数为0.849。结论该量表保留的5个维度建构效度良好,能够有效解释受试者的心理特质,且量表所测得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可用于评价护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 标签: 新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护理信息系统 量表 信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3±1+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9比19.6(15.4,36.6)×109/L,Z=2.44,P<0.05]。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 标签: 婴儿,新生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临床特征 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