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2例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讨论扭转的诊治问题。结果19例经腹部X线平片检查确诊,9例行螺旋CT检查确诊,2例经剖腹探查确诊,2例经结肠镜诊断。仅2例保守治疗成功(但1年后均复发行手术治疗),其余30例均行手术治疗(施行坏死肠管切除术14例,行粘连松解扭转复位或加系膜固定术者16例)。治愈出院30例,死亡2例。结论有腹部手术史,青少年饱餐后剧烈运动史,老年人有腹胀和习惯性便秘史,或已诊断有小肠憩室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对本病确诊率较高,但检查阴性征象不能轻易除外本病。对于有明显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结肠扭转一般情况良好者,行一期吻合术为佳。

  • 标签: 肠扭转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扭转的早期发现、及时手术的重要性。扭转是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扭转的肠管迅速发生坏死穿孔和腹膜炎,是肠梗阻中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一类,如未能及时发现、处理,死亡率较高(10%~33%)。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9例扭转患者的诊治及结果。全部患者诊断明确,急诊手术,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尚好。

  • 标签: 肠扭转 早期发现 及时手术
  • 简介:先天性旋转不良是由于胚胎期中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旋转发生异常所致,大多在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发病,且多合并扭转,而成人发病率极低[1]。2011-05—2014-06间,6例成人旋转不良合并扭转患者经我院手术证实,现回顾分析超声检查并与其他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检查在成人先天性旋转不良合并扭转中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妊娠合并内疝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妊娠期急腹症,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造成严重后果。临床工作中需注意与产科严重并发症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以及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等进行鉴别诊断。本文通过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例妊娠晚期内疝致扭转坏死孕妇,结合文献分析,旨在为妊娠合并急腹症的诊治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我院行CT检查的13例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为主要重组方法。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和手术证实为扭转。64层螺旋CT表现上述患者均有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现象,液气平面清晰可见,其中有7例为顺时针扭转,6例为逆时针扭转扭转度数介于180°~420°之间。包括10例回肠扭转、2例空肠扭转和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论64层螺旋CT用于诊断肠扭转时可精确反映扭转程度,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同时可清晰显示出病变形态,是准确判断肠壁血运情况和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非手术体位法复位治疗扭转,避免腹腔手术创伤,减轻患者伤痛。方法经严格筛选的17例扭转患者,采用膝胸位摆动臀部使扭转袢逆转复位,观察复位情况。结果17例扭转病例顺利复位15例,2例乙状结肠扭转袢较大,未成功复位,中转手术治疗。结论经筛选采用膝胸位摆动臀部可促使扭转袢逆转复位,使部分患者避免腹腔手术创伤和手术伤痛,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标签: 肠扭转 逆转复位 胸膝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旋转不良是一种肠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旋转和固定异常造成的疾病。肠管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易并发扭转扭转可造成严重的肠管缺血坏死,在宫内胎儿期也一样。产前发现旋转不良及扭转具有挑战性,超声检查是筛查的首选方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产前诊断消化道结构畸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胎儿期旋转不良及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肠扭转 肠旋转不良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不良合并扭转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意义。方法:从2021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接收旋转不良合并扭转患者中抽取30例,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表现。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超声图像表现为SMV位于SMA前方或左侧,肠系膜根部见低回声包块;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SMV围绕SMA旋转,呈现“漩涡”征;手术治疗后,坏死3例,切掉部分肠管;肠管呈暗红色1例,复位后好转。结论:给予旋转不良合并扭转患者超声检查,“漩涡”征声像特异性高,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中扭转坏死的病例特点及发生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确诊的新生儿中扭转病例资料,发生坏死的病例为坏死组,并从无坏死患儿中随机抽取约4倍于坏死组病例数的患儿为无坏死组,比较两组个人史、发病日龄、首发症状、入院2 h内生命体征、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临床结局、入院2 h内实验室指标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扭转发生坏死的相关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有效预警指标。结果(1)231例中扭转患儿中,手术时已出现坏死21例,占9.1%(21/231),无坏死组共纳入87例。(2)坏死组入院2 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糖及血钾水平均高于无坏死组(P<0.05)。入院日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钠、pH及BE水平均低于无坏死组(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2 h内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钠水平降低、血清白蛋白降低、低pH为中扭转坏死的相关因素。(4)C反应蛋白单独预测中扭转发生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最佳切点值为9.88 mg/L,敏感度76.2%,特异度94.3%。血清白蛋白单独预测中扭转并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最佳切点值为36.65 g/L,敏感度70.1%,特异度94.3%。结论心率、平均动脉压、C反应蛋白增高及血钠、血清白蛋白、pH降低对判断新生儿中扭转是否发生坏死有一定帮助,其中C反应蛋白>9.88 mg/L和血清白蛋白<36.65 g/L为较好的预警指标。

  • 标签: 中肠扭转 肠坏死 相关因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中旋转不良合并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临床确诊为中旋转不良合并扭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通过多层螺旋CT对18例病患进行扫描;对照组通过常规CT对18例病患进行扫描。对比两组CT图像表现和手术验证结果。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血管漩涡征者占比100.00%(18/18),比对照组的77.78%(14/18)要高,鸟喙征者占72.22%(13/18),靶环征者占55.56%(10/18),均比对照组38.89%(7/18),22.22%(4/18)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扭转者10例,包括扭转180°者1例,270°者4例,360°者5例。乙状结肠扭转者6例,包括扭转180°者1例,270°者1例,360°者4例。空肠扭转者2例,包括270°者1例,360°者1例。内疝引发扭转360°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中旋转不良合并扭转的图像以血管“漩涡征”为主要特征性表现。多在小肠好发,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手术定位有重要意义,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一点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中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 多层螺旋CT扫描 血管&ldquo 漩涡征&rdquo
  • 简介:摘要目的旋转不良合并中扭转是严重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手术。文献报道彩超检查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依据它们的位置变化及有无“漩涡征”可以确诊。为了证实彩超检查对旋转不良合并中扭转的患儿诊断价值而进行了病例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新生儿旋转不良并中扭转病例的图文资料,确定SMV与SMA的关系,部分病例同时作了消化道造影。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6例疑有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均发现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旋转形成的“漩涡征”,旋转度数为270°~720°,诊断符合率为100%。36例患儿均出现典型或非典型漩涡征血彩,1例合并腹腔囊性肿块,3例伴有壁增厚、间积液。前瞻性术前彩超检查组6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其中5例有“漩涡征”。结论新生儿旋转不良合并中扭转的超声图像特异性强,诊断符合率高,不仅能提供诊断的直接依据,还能排除其他导致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应作为MVIM术前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SMV与SMA的位置关系及有无漩涡征判断是否存在扭转,对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中肠扭转 超声检查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例胎儿扭转的诊治过程。病例1因“孕33周+4,自觉胎动减少”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简称本院),病例2因“孕32周+5外院超声发现肠管扩张”转诊至本院。本院超声检查发现2例胎儿肠管扩张伴典型“漩涡”征或“咖啡豆”征。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行急诊剖宫产,2例新生儿均行产时外科手术,术中确诊扭转坏死,手术切除坏死肠管。病例1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病例2患儿在肠道手术后并发肺动脉血栓,24 h内再次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随访2例患儿各生长参数及神经系统发育测评均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肠扭转 胎儿疾病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肠套叠与扭转的64层螺旋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definitionAS64螺旋CT行全腹部薄层扫描,结合MPR、CPR、容积再现(VR)等重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肠套叠34例,扭转3例,术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MSCT结合MPR、CPR等方法对肠套叠与扭转的术前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肠套叠 肠扭转 MSCT 鉴别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内疝并扭转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T扫描,并急性MIP、MPR、VR等处理。结果在15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患者曾经行腹部手术,6例患者可见疝口显示,并患者的肠系膜血管、聚集均表现为异常,其中有12例患者伴随扭转,可见血管与肠管显示为漩涡症。结论利用螺旋CT扫描,对于腹内疝并扭转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疾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腹内疝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作者: 李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 629200
  • 简介:扭转综合征是指末端回肠与乙状结肠互相缠绕、扭结而产生的一组肠梗阻症候群。在临床上,扭转指一段袢沿着肠系膜的长轴方向旋转或者两段袢相互纠缠打结导致闭袢性肠梗阻,并且能引发内部脉管以及肠系膜扭转,对肠管内血压的正常供应有所影响,短期内会导致肠管缺血、穿孔、坏死等。

  • 标签: 肠扭转综合征;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2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所有患儿的首发症状均为胆汁性呕吐,23例患儿伴有血便,8例患儿中坏死,5例患儿伴有黄疸、6例患儿伴有腹泻,11例伴有影响营养不良,8例患儿伴有发育性障碍。结论小儿扭转病理机制比较复杂,多与周围韧带先天发育异常有关,旋转不良多并扭转,主要临床表现为经常性的胆汁性呕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便秘、黄疸、发育不良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便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 标签: 肠扭转 患儿 临床表现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扭转的产前超声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前超声提示胎儿扭转且经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的病例4例。分析超声仪器中储存的4例扭转胎儿的11次超声检查动态及静态图像,总结声像图特点。随访妊娠结局及伴发畸形。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例胎儿共11次产前超声检查声像图中,扭转直接征象—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6次、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流呈漩涡样改变5次以及咖啡豆征3次,检出间接征象—肠管扩张11次、腹腔积液8次、羊水过多5次、腹膜钙化4次、假性囊肿1次。3次处于扭转初期阶段,均可见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及血流呈旋涡样改变,但随病程进展,进入胎粪性腹膜炎阶段,该2种征象可消失,间接征象出现。出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均证实节段性扭转,均不合并旋转不良,3例合并小肠闭锁。结论胎儿扭转超声检查有典型的直接征象与不典型的间接征象,是诊断胎儿扭转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肠扭转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疑诊扭转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超声诊断和手术结果的相符率为95.00%;其中由旋转不良所引起的扭转36例(63.16%);肿块所引起的扭转21例(36.84%);说明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诊断为扭转180?患者29例(48.33%),360?患者22例(36.67%),720?患者9例(10.00%);而手术结果诊断为扭转180?患者28例(50.00%),360?患者22例(38.29%),720?患者6例(10.71%),两种检查方法的扭转度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扭转诊断检出率高,且还能对其病因和并发症进行提示,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儿童 肠扭转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中扭转的影像学表现,并总结影像学方法所具有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择取2013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中扭转的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并分别采取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分别为采取X线检查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的40例研究组患儿,将两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计算其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67.5%(27/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中扭转的诊断上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 标签: 中肠扭转 新生儿 X线 临床诊断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