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完整的外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CT证实为外侧粉碎的AO/ASIFA3型骨折、接受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8个月者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术中在牵引床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采用对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倒置固定,10例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7%。术后3个月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18-44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62-86分,平均71.4分。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等。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锁定接骨板 外侧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CP治疗老年人股骨外侧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并得到随访的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PCCP髓外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肢体短缩、肢体对线情况,术后随访18~48月,并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手术时间(从切皮到缝合)为59.7+5.2分钟,术中出血67+3.1ml,全部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肺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5.7+3.3周,术后1年Harris评分88.9+3.5分。结论PCCP钢板内固定为老年人股骨外侧完整的粗隆间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PCCP 内固定 外侧壁完整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骨折分型及外侧厚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骨折分型分为对照组(外侧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观察组(外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每组40例。对患者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骨折分型和外侧厚度可影响康复效率,需在临床上区别对待。

  • 标签: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分型 外侧壁厚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骨折患者66例,根据外侧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未骨折组,两组患者均采用PFNA治疗。治疗结束后,测量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感染、骨折移位、螺钉松动等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未骨折组患者,同时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也长于未骨折组患者,骨折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2%,未骨折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结论PFNA对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骨折治疗有效,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转子 外侧壁骨折 PFNA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外侧的完整性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2022年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PFNA手术治疗,并以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外侧不完整,n=23)、观察组(外侧完整,n=27)。比较两组术式相关数据、并发症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 标签: 外侧壁完整性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治疗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致死率。但在以往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存在头颈螺钉切出、髋内翻、退钉、股骨颈短缩、内固定断裂等问题,并缺乏合理的解释。“外侧”学说曾获得多数学者的认可并用于指导内固定研发和临床应用,但并未完全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正确认识股骨近端外侧的力学作用,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首先讨论外侧测量和加强固定的方法,同时根据杠杆-支点平衡理论,合理解释骨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提出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PFB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后并发症 杠杆平衡重建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外侧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外侧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为(57.5±16.2)岁;骨折AO分型:31-A2.2型14例,31-A2.3型13例;采用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B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59.3±15.1)岁;骨折AO分型:31-A2.2型17例,31-A2.3型16例;采用单独Gamma 3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0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A组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外侧再移位的发生率[7.4%(2/27)]显著低于B组患者[24.2%(8/33)],术后负重时间[(5.4±1.0)周]及骨折愈合时间[(18.3±3.9)周]显著短于B组患者[(7.4±1.3)、(21.7±5.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9.3±7.1)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79.5±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切割、内固定物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髋内翻畸形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与单独Gamma 3钉固定比较,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外侧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避免髓外固定及单纯髓内固定带来的外侧移位、内固定失效等,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与PFNA治疗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外侧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PFNA与DHS。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6月行走活动能力评分,髓关节功能评价及外侧破裂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行走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月行走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髓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6%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相对于DHS,PFNA治疗外侧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好。

  • 标签: 外侧壁 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 PFNA
  • 简介: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腔外侧诸结构的大小、分别与鼻前棘距离及其连线与鼻底平面之夹角.结果:上鼻甲长度为15.9±2.9mm,宽度为4.7±1.1mm;中鼻甲长度为36.5±3.4mm,宽度为10.4±3.4mm;下鼻甲长度为42.7±3.6mm,宽度为12.3±1.7mm.鼻前棘至中鼻甲前下端、后下端、额窦开口、蝶窦开口连线的距离及其与鼻底夹角分别为34.0±3.5mm、51.7±4.6mm、49.3±4.3mm、54.5±4.0mm及73.2±6.4°、22.8±3.3°、78.5±8.3、43.5±5.2°.结论:鼻前棘至中鼻甲前下端、后下端、额窦开口、蝶窦开口连线距离及其与鼻底夹角的测量,为临床在内窥镜下寻找窦口、探入窦口及保护中鼻甲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标签: 鼻腔外侧壁 解剖学 手术 鼻甲 鼻前棘 内窥镜
  • 简介:目的:探讨兔上颌窦外侧截骨术对上颌窦黏膜功能及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成年兔12只,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全麻后切开龈颊沟黏膜,充分剥离,显露上颌骨前、外侧。上颌窦外侧截骨线做20mm×2mm上颌窦骨壁及黏膜缺损。右侧上颌窦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侧。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2、4和8周处死一组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上颌窦黏膜的组织学变化过程及杯状细胞的分泌情况。采用GraphpadPrismv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2周.上颌窦黏膜附着纤毛脱落.且有腺体部分破坏、减少;术后4周。黏膜细胞水肿呈空泡样,黏膜固有层腺体、血管增生;术后8周,黏膜上皮层基本恢复正常,纤毛上皮减少、排列不完整,形态仍有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侧2、4、8周MUC5AC表达较对照侧显著增加(P〈0.001)。2周时MUC5AC表达最强.4周时表达稍减弱,8周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兔上颌窦外侧截骨术后的上颌窦黏膜分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修复,但与正常结构相比仍有一定差异。减轻手术对上颌窦及黏膜的损伤.可降低术后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上颌窦外侧壁截骨 上颌窦黏膜 MUC5AC
  • 简介:股骨近端内侧主要有股骨距、股骨小转子等重要结构,其在抗屈曲、抗内翻方面有重要作用。股骨近端血供丰富,骨折经治疗后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方案。股骨近端骨折术中恢复内侧皮质的连续性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如何在术中恢复股骨近端内侧的连续性及其支撑作用,仍是临床上的难题。本文将对股骨近端内侧壁及其支撑固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选取其中32例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优良率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达95.2%,愈合良好,未发生固定物松脱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容易操作,利于恢复,疗效稳定且感染等并发症少.关键词锁定板股骨髁上骨折优良率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7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经验。方法本组48例股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均采用股骨外侧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一18个月,全都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膝关节的优良率为87.5%。结论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锁定钢板 股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窦炎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的效果。方法选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94例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鼻窦开放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施行鼻窦开放术联合中鼻甲外侧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4%)明显高于对照组(88.66%)(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12%)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P<0.05)。结论鼻窦炎患者在施行鼻内镜下开放手术时切除中鼻甲外侧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鼻窦炎 中鼻甲外侧壁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