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 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 2

倒置 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李薇娜 林育红

福建省漳州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零九医院骨科, 363000

:[目的]探讨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12 采用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6例老年外侧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46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平均18.4 (1232) 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93 (8697) 分;优30例, 良13例, 可3例, 优良率为93.5%。结论 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更好地重建股骨外侧壁, 且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促进骨折愈合, 提高护理满意度,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外侧壁; 倒置LISS钢板; 内固定; 微创; 老年; 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人群是骨折的高发人群, 在全身可能出现的各类骨折中, 髋部骨折占比在7.0%左右, 年龄越高, 出现骨折的可能性越大[1]。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折, 长期以来学者们把股骨小粗隆、股骨距在内的后内侧骨折块认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而Gotfried提出外侧壁的概念后, 外侧壁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2015-09—2017-12采用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46例老年外侧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年龄>66岁, 外侧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闭合性损伤, 受伤前肢体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 合并严重基础疾病, 有明确手术禁忌证。纳入46例, 男17例, 女29例;年龄66~93岁, 平均74.6岁。骨折按AO分型:A2.2型17例, A2.3型14例, A3.1型6例, A3.2型4例, A3.3型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 跌伤13例, 重物砸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 d, 平均4.5 d。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取健侧卧位, 采用股骨外侧入路。在股骨大粗隆外侧作长6~8 cm纵形切口, 逐层切开, 纵向切开股外侧肌, 显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外侧肌皮质, 分离阔筋膜肌纤维, 用骨膜剥离器从股骨表面潜行推出一隧道, 尽量保留游离骨块的软组织附着。闭合复位10例, 有限切开复位36例, 骨折复位后, 顺股外侧肌下在股骨骨膜上间, 骨干部分位于股骨干外侧面。在钢板远近端置入克氏针临时固定, 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骨折端的位置良好及钢板的位置合适, 远近端分别置入锁定螺钉。再次透视确认内固定物位置合适, 固定牢靠, 螺钉未置入关节腔。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热情接待, 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 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因为股骨干骨折患者受伤后对自己病情不了解, 对手术效果及治疗费用担忧, 容易焦虑。护理人员应该倾听患者的心声, 为患者进行心理引导,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2)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有无相关疾病。同时完善各种检查,了解各种检查有无异常。对合并有高 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慢性支气炎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并进行心理指导,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加强患者做呼吸功能锻炼 ,行翻身拍背 ,避免肺部感染 。 指导患者在皮牵引状态下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以防止肌肉萎缩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术后护理

1、一般处理: (1)术后让患者去枕平卧并禁食6 h, 在患肢下方使用海绵枕垫高, 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改善肿胀。 (2) 病情观察:遵医嘱给予使用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记录患者的面色、尿量、患肢自主体活动情况等指标。(3) 引流管的护理:术后使用切口引流管和导尿管, 确保引流在位、通畅, 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 及时告知医生。(4) 疼痛护理。患者切口疼痛剧烈, 导致患者的饮食和休息都受到影响, 可视情况为患者使用止痛泵, 在护理时需要轻柔操作, 播放轻音乐,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可根据医嘱给予适当使用止痛药 (5) 饮食的护理:制定饮食计划, 增加高钙、高蛋白食物摄入, 适当摄入高纤维食物预防骨折卧床而引起的便秘。重点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防止术后出血性休克。大多数老年患者有高血压,同时术后疼痛刺激,部分患者可以发生高血压危象,应加强对术后患者血压的监 测。有失眠及焦虑者,给予镇静治疗。根据疼痛评分,进行必要的镇痛。

2、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坠积性肺炎: 老年患者呼吸 系统逐渐出现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老,肺通气不足,顺应性下降,咽反射弱和 胃内容物与口腔分泌物误吸。同时长期 卧床,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术后观察其皮肤的温度、颜色等情况, 全面分析患者的呼吸情况, 术后6 h给予患者呼吸锻炼, 帮助患者排痰, 必要时选择雾化吸入方式。护理时应给与呼吸功能锻炼,鼓励自行咳痰; 对不易咳出痰患者,给予翻身、拍背; 痰液黏稠者予以雾化吸入,以稀 释痰液,利于咳出。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大部分患者有血管粥样硬化,术后活动少,易发生静脉血栓。因此,术后早期应对下肢不负重肌肉和髋膝踝关节被动锻炼。同时,给予药物预防,预防血液高凝状态。一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则应卧床休息,必要时下滤网,以防血栓脱落,起其他重要器官栓塞,甚至致命的肺栓塞,同时进行溶栓治疗。(3)预防泌尿系感染: 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给予会阴护理和膀胱冲洗。鼓励患者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有膀胱刺激症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4)预防褥疮: 术前、术后均用气垫床; 交替垫起半侧臀部,防止骶尾部受压。

3、早期活动

患者手术后麻醉消失, 护理人员就需要开始知道患者进行踝关节跖屈与背伸等, 患者术后第1 d开始进行抬臀练习, 并且让患者进行深呼吸与吹气球训练, 之后根据患者情况让其开始进行关节松动与直腿抬高训练。患者术后2个月以后, 护理人员需要让其进行下床训练与步行训练。

3.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40 min, 平均82.5 min;术中出血量35~245 ml, 平均92.4 ml。住院时间3~14 d, 平均8.7 d。46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平均18.4 (12~32) 个月 。切口均一期愈合, 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 未出现钢板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切出、髋内翻畸形。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平均6.1 (4~8) 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93 (86~97) 分;优30例, 良13例, 可3例, 优良率为93.5%。

4.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随着社会的老 龄化 ,股骨粗隆问骨折发生率增多。由于长期卧床及牵引治疗,并发症较多 ,如感染 、压疮 、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还可以引起关节僵硬、髋内翻等后遗症。手术治疗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3]。等到患者手术结束之后, 护理人员会加强其各方面的观察, 并且严格控制患者的并发症, 并且帮助患者加强早期活动, 这样有助于患者。因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 ,且常并存其他系统 病 ,主要脏器生理机能衰退,给手术及术后恢复 带来了一定难度。由此,围手术期的护理 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 认为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大提高 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认真全面评估患 者 ,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护理 ,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积极指导功能锻炼,可有效的促进患肢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参考文献

杨婉瑜, 郭清花, 王淑平.综合护理与康复指导应用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价值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 (26) :139-140.

作者简介:李薇娜(1990),女,福建漳州,护师,大专,主要从事骨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