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药物利用研究(studiesofdrugutilization)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初仅局限于对药物上市后消耗量的研究,随着上市新药的不断涌现和药品消耗结构的变化,药物消费呈现迅速增长趋势,对药物消耗量、消费结构、处方习惯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 标签: 药物利用 DDD 系统 消费结构 drug 药品消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本院植入DDD起搏器以后,分析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在(2015—2018年6月)期间,到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30例,把其中患有传导阻滞的65例患者选为研究一组,把其中患有窦房结功能异常的65例患者选为研究二组,观察两组患者佩戴起搏器以后的各项表现。结果两组患者的起搏比例在60%或以上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本院植入DDD起搏器以后,根据观察患者的起搏状态,能够更好监测患者的病情,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病 DDD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涉及水下嵌岩的四桩导管架基础工程案例较少,一般涉及嵌岩的均为单桩或高桩承台基础,其桩顶均在水面以上,满足钻机无法下水的条件,同时桩内气举反循环下的泥浆护壁质量较高,孔壁相对稳定。而四桩导管架基础则为水下嵌岩,即桩顶在水面以下,常规气举反循环原理无法直接在其工艺上使用。本文针对复杂海床地质的导管架基础施工,结合国内外类似施工经验,重点阐述了一种针对DDD(打钻打Drive-Drill-Drive)工艺研发的水下插尖式护筒嵌岩技术。

  • 标签: 可打入性分析 插尖式护筒 水下嵌岩 四桩导管架 气举反循环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涉及水下嵌岩的四桩导管架基础工程案例较少,一般涉及嵌岩的均为单桩或高桩承台基础,其桩顶均在水面以上,满足钻机无法下水的条件,同时桩内气举反循环下的泥浆护壁质量较高,孔壁相对稳定。而四桩导管架基础则为水下嵌岩,即桩顶在水面以下,常规气举反循环原理无法直接在其工艺上使用。本文针对复杂海床地质的导管架基础施工,结合国内外类似施工经验,重点阐述了一种针对DDD(打钻打Drive-Drill-Drive)工艺研发的水下插尖式护筒嵌岩技术。

  • 标签: 可打入性分析 插尖式护筒 水下嵌岩 四桩导管架 气举反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通道(MV1、MV3、MV5)监测180例患者,按照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90例,均表现为传到阻滞;研究组90例,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观察统计两组患者DDD起搏器的DCG表现、工作模式、感知起搏功能障碍、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情况和自身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发生率,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主要工作模式一次排列为VDD/VAT、DDI,研究组依次为DDI、AAI和VDD/VAT;其中对照组患者工作模式AAI和VDD/VAT的发生率与研究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频发房早和A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DCG表现可判断不同患者DDD起搏器植入后的工作模式,全方位掌握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为起搏器的正确程控和治疗自身心律失常等环节做铺垫。

  • 标签: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表现 工作模式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