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过程中DRX线技术、传统X线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1年08月--2023年04月该院接收的77例高度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入院后均应用DRX线技术、传统X线技术给予检查诊断,参照病检结果,比较DRX线技术、传统X线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结果:DRX线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技术检出率(P<0.05)。参照病检结果,DRX线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高于传统X线技术(P<0.05)。结论:DRX线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传统X线技术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DRX线投照技术 传统X线投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RX线技术与传统X线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单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6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8)行传统X线检查,研究组(n=48)行DRX检查。以患者CT诊断结果为准,分析DRX线技术、传统X线技术诊断效果。结果:(1)DRX线技术诊断所得中期、晚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均高于传统X线诊断,差异显著,P<0.05。(2)DRX线技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传统X线技术,差异显著,P<0.05。结论:DRX线技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优势优于传统X线技术,但就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仍存在应用局限,需联合其他诊断技术予以完善。

  • 标签: DRX 传统X线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X线技术与传统X线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的异同。方法:2022.05至2023.05,选取7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目的。以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参照组:传统X线技术进行诊断。试验组:DRX线技术接种诊断。对各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影像学表现方面,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由DRX摄片未见显著的异常,但是有高密度灶、不规则的斑点状的表现。在疾病进展到中晚期的情况下,可见局部密度值提高,并且股骨头存在塌陷的表现。(2)未检出例数方面,试验组为1例,参照为8例,占比为2.70%、21.62%,两组检出率为97.29%、78.37%,试验组数值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X线技术而言,在股骨头坏死等类型疾病的诊断中,DRX线技术的诊断效能更高,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从而指导后续治疗的开展。

  • 标签: DRX线投照技术 传统X线投照技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DRX光机对患者进行体位的分析,对诊断过程受X线体位是否正确和合理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方法取2010年5月~2013年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15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对于其中的误诊以及漏诊现象,经分析发现多因在进行X线时患者体位不合理或选择不当体位所致,部分病情较重病例或被其他类别X线征象所遮蔽。结论正确选择DRX线体位对于提高和优化X线诊断率来说是关键措施。

  • 标签: X 线投照 数字化X 光机 诊断
  • 简介:摘要X线胸部摄片的质量好坏是胸部X线诊断可靠保证,也是对X线工作的考核标准。笔者总结了我院三十年摄工作中的各种经验,较好地解决了摄胸部片的各种困难,提高了照片的质量。

  • 标签: 小儿胸部片 胸部后前位 中心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胸骨方法,在X线的检查中,由于其密度低,又与脊柱、胸廓、心脏等在中重叠,很难摄出清晰的图像,历来是中一大技术难题.利用长时间、小千伏、小毫安、倾斜X线入射角度或透视点片两种方法是我们多年累计的经验,均得到满意结果·对胸骨外伤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临床35例胸骨方法,评价这种方法对胸骨的X线显示情况。结果正确地选择方法和条件,能较好的显示胸骨结构。讨论对缺少CT扫描机的基层单位,正确地掌握X线胸骨方法,

  • 标签: X线检查特点 胸部正位片 肋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X线技术质量控制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所摄普通X线胸部及四肢骨关节影像资料300例,对影像质量进行评定并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290例影像资料达到优质影像标准。5例经过图像后处理系统处理后所获影像能够用于诊断。5例重新调节曝光条件或嘱被检者配合后重新摄影。结论充分认识X线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对于做好X线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投照技术 影响因素 密度 对比度 锐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X线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肩部前后位、肩部应力位检测、肩部内旋位检测,其中肩部前后位、肩部应力位检测作为对照组,肩部前后位、肩部应力位、肩部内旋位检测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间的Ⅰ、Ⅱ型肩锁关节脱位检出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肩锁关节脱位X线方法主要以肩部前后位、肩部内旋位为主,而内旋位照在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中的检出率更高。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X线投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DR技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在我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DR技术和传统的X线,并结合诊断过程和最终结果,对比检出率。结果DR技术的特点是图像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动态范围广并能够后期处理;通过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患者进行两种技术,其中DR技术诊断出292例,诊断率97.33%;传统X线技术诊断出249例,诊断率83.00%,DR技术诊断率高于传统X线技术诊断率。结论DR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功能多,易操作,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放射学科普及。

  • 标签: DR投照技术 特点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底卵圆孔的形态及对x线的影响。方法测量卵圆孔诸形态特征。结果管状卵圆孔的平均倾角值为28.2±10.2°。结论中心X线角可优先在倾角平均值的范围内选取。

  • 标签: 卵圆孔 X线投照
  • 简介:目的探讨载距突轴向X线技术,为判断跟骨骨折内固定置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侧成人足踝标本(标本组)行足踝X线摄片、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3D重建,然后行解剖观测;收集2014年7月—2017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人足踝侧位X线影像资料225例(X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2例、女93例,年龄18~72(42.6±11.7)岁.借助形态解剖和MSCT3D图像观察标本载距突形态,分析载距突与内踝、距骨、舟骨解剖关系,研究内踝、距骨、舟骨对载距突轴向X线影响.以足底平面为参照面,测量标本的载距突长、宽、高和前倾角;在临床X线图像上测量载距突前倾角,比较各组前倾角差异,分析载距突与轴向角之间关系,确定载距突轴向角.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标本组5例标本行实验置钉,2017年1—6月对我院10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置钉,用载距突轴向X线法分析置钉效果.结果标本解剖和MSCT图像观察表明,载距突位于跟骨内侧,高出跟骨前部的上面并向内侧延展,呈后上-前下倾斜,与内踝、距骨、舟骨之间具有密切的解剖关系.但在轴线方向,仅有距骨后突与载距突重叠,影响载距突轴向X线效果.标本组载距突平均长(24.36±2.25)mm、宽(14.91±1.58)mm和高(11.03±1.24)mm.标本组载距突前倾角分别为解剖测量30.38°±1.21°、MSCT测量30.47°±1.54°和X线测量30.17°±1.44°,X线组男性与女性载距突前倾角分别为30.09°±1.82°和30.52°±1.6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68,P〉0.05),表明不同研究方法获得结果一致,确定载距突前倾角约为30°,此角度即为载距突轴向X线角.应用轴向X线法判断实验和临床载距突置钉情况,成像效果较为满意.结论载距突轴位X线成像能显示载距突长轴方向的前后位影像,及中距关节面,可用于跟骨骨折内�

  • 标签: 跟骨 骨折 解剖学 局部 载距突 轴位
  • 简介:目的:采用近距离技术,探索在下颌骨体多部位的临床检查方法。方法:利用放大入射点空间,近光源物像模糊,近片物像清晰的原理。使用普通牙片x光机,60~70kv、6~7mA、5″×7″片盒。将被检部位体表置于x线片盒中心并贴紧,x线管遮线筒口贴紧入射点皮肤表面,(实际焦点距皮肤20cm),中心线对准片盒中心曝光。结果:新创建下颌8-4及4-8口外位、下颌骨体侧位、下颌骨升支侧位、下颌骨单尖牙位、下颌骨切牙区后前位、腮腺造影侧位,共6个位置。结论:使用近距离技术,新创建上述六个新位置,摆位方便,操作简单,入射准确,影像清晰,增加了对颌面部新的平片观察点。在放射诊断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近距离投照法 下颌骨 X线平片 牙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X线体位在骨盆中对图像显示及诊断的价值及其临床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收取此段期间到院接受骨盆摄片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接受常规CT摄片以及改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X线技术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2例肩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摄取肩关节前后位,观察组摄取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片,对比两组对肩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技术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中更能突出显示肩关节病变,尤其是在明确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等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

  • 标签: X线投照技术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 诊断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 简介:目的提高前胸第3~8肋骨骨折的显示,探讨切线位和展开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25例肋骨前端骨折难以显示的现象进行多方位展示,得出新方法经验。切线位采用仰卧位显示肋骨轴位,展开位采用俯卧位显示肋骨前端正位。两者联合观察。结果该组病例骨折显示十分清晰,表现为骨折线、断端移位、胸膜下血肿。其中切线位显示骨折断端的前后移位,展开位显示骨折线的宽度、断端的上下移位。所有病例均经过平片复查和(或)CT薄层扫描证实。结论新方法应用在显示第3~8肋骨前端的骨折,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肋骨 前端骨折 X线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