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维青1,2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15
  • 出处:《当代介入医学》 2021年第4期
  • 机构:1.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 杭州310022;2.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22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抚摩被投入使用至医学卫生事业中来,比如放射治疗法,在科学技术元素不断加入与融合的基础上,放射治疗法也越来越精准,其精确度也在日渐提升上来。在获得病患详细的三维图像的基础上可以保证放射治疗的准确性,这也是提升放射治疗效果的基础。在临床中,对于恶性肿瘤通常运用CT扫描技术,通过此技术可以准确获得病患病变位置的三维影像与周围组织变化情况。将病患的三维影像作为依据展开放射治疗计划,使照射剂量得以精确化,除了可以消除癌细胞,而且还可降低对机体正常细胞所造成的损伤问题。

  • 标签: 大孔径 CT模拟定位系统 放射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这种疾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变化,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早期乳腺癌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而为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目前临床上建议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随着社会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后已经不仅仅将治疗目标放在挽救患者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乳房的美观度依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也是我国近年来保乳手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大多数女性患者在接受手术时都会要求尽量保留乳房外形,在这一背景下给予患者乳腺癌放射治疗,就成为了医务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CT模拟技术是近年来的放射治疗定位新技术,能够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肿瘤病灶进行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技术分析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CT模拟是以CT图像为基础的放疗模拟技术,可以建立三维坐标系,精确显示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精确显示周边重要器官轮廓、肿瘤和重要器官之间相互位置关系,为放疗计划设计提供电子密度,是精确放疗的基础条件之一。为规范CT模拟临床操作技术、精确肿瘤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提供放疗定位质量保证,特制定本专家共识。本共识内容包括CT模拟应用概述、常见肿瘤CT模拟规范共识、CT模拟技术常用后处理、呼吸运动管理技术、CT模拟不良反应及处理和CT模拟展望等,以期指导放射治疗师、放射肿瘤医师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标签: CT模拟定位 临床操作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三维成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前均行CT三维成像,30例(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血流分布,实时引导穿刺,避开重要血管行PCNL;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B超引导下PCNL。观察手术条件、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血红蛋白丢失少,结石清除率高,肾动脉血流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肾动脉阻力指数低(P

  • 标签: 三维CT预定位 复杂性肾结石 肾镜取石术
  • 简介:摘要:合成孔径雷达依赖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且单机飞行时难以实现小角度前视成像;传统实波束成像雷达由于孔径大小与空间角分辨率的矛盾性,使用场景大大受限。超材料孔径成像作为一种“近似光学”体制的新型微波成像技术,可以用来弥补上述两种成像雷达的缺陷。本文利用超材料孔径成像系统实物进行二维成像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成像机理。

  • 标签: 超材料孔径, 成像雷达
  • 简介:摘要:陕西黄陵二号煤矿在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方面选用瓦斯综合治理手段取得良好效果,在二盘区多个工作面使用常规高位裂隙抽采钻孔与定向长距离高位裂隙钻孔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高位裂隙瓦斯,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探究定向长距离钻孔孔径对钻孔抽采效果的影响,在211回风巷施工长距离高位裂隙抽采钻孔并通过二次扩孔,达到153孔径,通过抽采数据对比分析,评判孔径钻孔优劣性。

  • 标签: 大孔径 定向高位裂隙 综合治理
  • 简介:摘要64岁男性患者,体检发现左下肺结节1年余入院,术前使用Hookwire行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定位结束后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咯血、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CT扫描证实气体栓塞。1年后,患者仍存在截瘫,排除禁忌后经手术取出Hookwire定位针,并行胸腔镜左下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肺腺癌ⅢA(T1b,N2,cM0)。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装置是一种符合工业工程学的中小型孔件孔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零件位和检验轴,其零件位为一凹入部,其截面呈凹形,零件位与被测孔件的外形相适配,零件位的上部内边缘为光滑倒角:装置检验轴的检测端朝下与零件位相面对,检验轴的上部与复位弹簧连接。装置检验轴的检测端分为两部分,其中检测端前部为下限检测部,检测端后部为上限检测部。下限检测部前段为光滑尖头。这种检测装置能减少消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工业工程学 中小型孔件孔径检测装置 提高效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日照市中医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内科胸腔镜巨型肺疱减容术前人工气胸条件下CT定位(CTLAP)的32例患者资料。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方法评价 CTLAP和胸腔镜诊断胸膜粘连的一致性。CTLAP对胸膜粘连的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80.0%,敏感度96.2%,特异度66.7%,准确度90.6%。根据CTLAP优化手术入路,使所有胸膜粘连患者避免了常规入路可能导致的进镜困难、进镜相关肺及疱损伤等并发症,为内科胸腔镜巨型肺疱减容术前适宜病例选择、手术入路优化及减少损伤等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是煤矿瓦斯治理的重要方法, 也是瓦斯抽采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兴达煤矿 1415东翼顶抽巷K0+100m-K0+300m 为研究对象, 分析确定以孔径钻孔,下双套管为前提。 通过对封孔工艺的研究和现场试验, 表明“两堵一注” 瓦斯抽采封孔技术对降低煤层瓦斯含量、 提高瓦斯抽采浓度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瓦斯抽采 封孔工艺 “两堵一注” 突出煤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运用头针结合CT影像定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共80名患者参与,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筛去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一组实施头针+CT影像定位结合治疗(观察组,n=40),以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差异比较。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观察组/对照组:97.50%/85.00%,(p<0.05);治疗不良反应相比,观察组(10.00%)与对照组(2.5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针+CT影像定位结合治疗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而言,能够起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佳,值得应用。

  • 标签: 头针 CT影像定位 缺血性中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本文从某工厂GE水煤浆气化炉的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出发,结合水煤浆气化炉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搜集材料、整理数据、讨论论证、加以改造,并将改造情况及改造后取得的效果进行详细介绍,从高压煤浆泵入口缓冲罐、煤浆槽C内壁、分散剂泵出口缓冲罐、添加剂泵改型、研磨水槽厂房异味等方面着手,细致介绍了上述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优化改造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 标签: []GE水煤浆气化 直三通 下部进料下部出料 限流孔板
  • 简介:摘 要: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全天候高分辨率成像设备,广泛用于侦察敌方,为战场决策提供可靠和及时的支持。如何抑制和干扰合成孔径雷达设备的图像识别,确保高价值目标和重要地点的有效保护,已成为电子对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件审查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面的技术进展和趋势。首先详细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情况,然后利用比较仿真实验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示范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目前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的不足之处,并确定了今后的趋势,供专家参考。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 电子对抗 干扰样式 发展分析
  • 简介:摘要: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新体制雷达,具有全天候工作、穿透地表、高分辨率等独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本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剖析了其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并结合应用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 信号处理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孔隙结构对多孔钛合金力学性能影响极大,孔隙引入可大幅降低多孔材料弹性模量。高孔隙率和孔径有利于骨长入,但同时也降低了材料力学性能。为保证力学性能,研究孔径尺寸对力学性能影响非常重要。因此,本文通过COMSOL有限元模拟研究一定孔隙率和孔隙形状下,不同孔径尺寸对多孔Ti65Nb25Zr5Ta3Si2(简称TiNbZrTaSi)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为多孔钛合金的制备提供一定指导。

  • 标签: 多孔TiNbZrTaSi合金 COMSOL仿真 孔径尺寸 弹性模量
  • 简介:摘要目的实现CT定位影像和轮廓自动导入Eclipse和Monaco两套治疗计划系统(TPS)。方法基于Eclipse和Monaco的TPS,利用流程自动化可编程程序UiBot,根据Eclipse和Monaco各自CT定位影像和轮廓导入流程,使用UiBot提供的窗口元素等功能开发出CT定位影像和轮廓自动导入的自动化脚本程序。结果通过比较手动导入和自动导入的导入时间,自动化脚本程序不仅实现了从CT定位影像和轮廓到Eclipse和Monaco的TPS准确自动导入,而且也具有与手动导入相同的效率。大部分患者影像层数在130~180之间,且手动导入时间与自动导入时间在此区间的平均时间为76 s和75 s。结论通过利用脚本开发程序UiBot的自动化功能,结合放疗工作的实际问题和重复的工作流程可以开发出自动化的脚本,极大提高了放疗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为放疗流程自动化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

  • 标签: 治疗计划系统 自动导入脚本 CT定位影像 UiBot软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机载成像雷达。它具有全天候、全时、高分辨率、远距离等优点。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SAR天线是决定SAR系统性能的最重要、最复杂、最昂贵的子系统之一。在多波段、多极化、多模、高分辨率、高测绘带宽的SAR中,天线的搜索和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 天线技术 微带天线 辐射方向图综合 模糊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在术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体表定位的准确性差异。方法我科自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对54例拟切取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部创面的患者,术前均行CTA和CDU检查,根据穿支血管的口径、位置以及走行方向选择合适的穿支血管,标记出不同检测技术所确定的穿支血管体表定位点,术中以定位点为中心探查穿支血管的实际位置,并与术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CTA与CDU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术后随访54例皮瓣均存活,1例皮瓣术后边缘暗紫,皮瓣表面出现水泡,经及时蒂部拆线、清除皮瓣下方血凝块后存活。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均Ⅰ期愈合,经术中验证分析,CDU和CTA对于腓肠内侧动脉皮穿支的识别率分别为96.0%和92.0%,对于穿支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4.5%和92.0%,CDU对于穿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更高。结论术前穿支血管的定位能够大大提高手术的效率。CDU展现出较CTA更优越的准确性,是一种可靠的术前定位手段。

  • 标签: 外科皮瓣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CT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