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左心室心肌消融心肌坏死范围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兔9只,兔龄8~12个月,体质量(3.0±0.2)kg(2.8~3.5kg)。HIFU治疗频率1.5MHz,强度9.64kW/cm2,脉冲照射方式,Ton=0.2s、0.3s,Toff=1.0s、1.5s,重复次数20次,靶区范围3mm×2mm。照射后行左心室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然后取下心脏,做2mm心肌切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量造影剂充盈缺损面积及与之相对应心肌切片TTC染色心肌坏死面积,并计算其占整个心肌的面积百分比。结果造影剂充盈缺损面积百分比(13.7%±6.7%)与TTC染色心肌坏死面积百分比(15.5%±4.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呈显著相关(r=0.94,P〈0.05)。结论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可用于评价HIFU左心室心肌消融心肌坏死范围。

  • 标签: 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临床诊断为心肌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检查(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阳性的5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ECG)及高频心电图(highfrequencyelectrocardiogramHFECG)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ECG阴性,HFECG阳性,切迹数14~25个,治疗后ECG阴性,HFECG阴性切迹数5~7。提示HFECG诊断心肌炎的敏感性高于ECG,且可作为心肌炎动态变化的指标。

  • 标签: 心肌炎 高频心电图 心电图 心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
  • 简介:本文观察了1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应用黄芪治疗前后高频心电图(highfrequencyelectrocardiogramHFECG)中高频切迹(highfrequencynotchingHFN)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平均HFN为10.92±4.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80±1.34(P<0.05);治疗后HFN为7.65±3.2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减少(P<0.05)。表明高频心电图可作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
  • 简介:我们对1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肌梗塞前的高频心电图(HFEC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心肌梗塞发生前1周内的HFECG较心肌梗塞发生前1月以上的HFECG高频切迹明显增多,提示HFECG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HFECG
  • 简介:研究了5-AZA、AngII及其联合诱导人心脏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和提高分化率的方法。经患者或家属同意,从心外科手术中获取人心脏右心耳组织,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传代,选用P2-P8细胞与心脏干细胞抗体CD117(c-kit)结合后,经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纯化心脏干细胞,对分选纯化后的c-kit+CSCs进行培养(见前期试验)。选取无菌分选纯化后c-kit+CSCs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实验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普通心脏干细胞培养液)、5-AZA诱导组、AngII诱导组、5-AZA和AngII联合诱导组。4周后用WesternBlotting测定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I、Cx43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分化率。人心脏干细胞诱导4周后,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四组均有cTnI、Cx43表达,对照组表达最弱,5-AZA和AngII联合组表达最强。人心脏干细胞诱导4周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分化率,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27.86±4.52)%、5-AZA组(52.71±7.40)%、AngII组(40.48±7.02)%、5-AZA和AngII联合组(64.74±6.11)%;四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AZA、AngII均能诱导人c-kit+CSCs分化为心肌细胞,5-AZA和AngII联合诱导的心肌细胞分化率高于5-AZA、AngII单独诱导方案。

  • 标签: 人心脏干细胞 分化 心肌细胞 5-氮杂胞苷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9.69岁。另选择非糖尿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55岁。做实验室检查,行颈部血管超声和头部MRI,分析两组患者影像特点。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高血脂史比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P〈0.05)。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63.75%vs47.50%;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部分位于颈总动脉窦部,斑块呈强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两组头部MRI病灶均以单发病灶为主,病灶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明显,不稳定斑块增多,血脂检测及颈动脉颅外段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预防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糖尿病 老年人 影像特点
  • 简介:罗斯医学科学院心血管外科手术科学中心利用骨髓细胞移植技术,首次成功地治愈了心肌梗塞疾病,对发展细胞内科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导致心肌细胞死亡,从而使心脏功能受到极大损害,极易引起患者死亡或残废。对于这种疾病,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细胞内科手术,即移植新的收缩性细胞,理论上可将成年人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心脏的相应位置,使其转化成肌肉细胞。骨髓细胞移植中不会引起排异问题,也不需要预先对患者进行观察。在试验中,科研人员选择了10名年龄在50岁至60岁的患有心肌梗塞的男性患者。他们首先对患者做了几次冠状血管手术,然后在5天至7天的时间内,将骨髓细胞直接注入患者受损的心脏供血干流,骨髓细胞中含有大量能够分离血管增长因子的单核细胞。一个月后对患者重新检查发现,患者病情明显地获得改善,心脏的跳动正常了,供血状况也正常了。在试验中,科研人员首次使用了超声波心动记录仪来鉴定细胞移植的结果,该仪器可以同时鉴定心脏的供血和收缩功能。上述试验表明,利用移植骨髓细胞治疗心肌梗塞可靠、安全。有关专家指出,该科研成果对推动利用移植骨髓细胞治疗心肌梗塞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只有通过临床试验,才能更好地确定如何选...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20例急性非透壁心肌梗塞病人的高频心电图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高频切迹较正常明显增多,且主要集中于QRS波群的起始部。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急性非透壁心肌梗塞
  • 简介:本文从两方面跟踪观察了3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前、治疗1月、1年、2年后)连续高频节(SHFCS)的变化。(1)SHFCS数量的变化,37例心肌炎患者初诊时,共有117个SHFCS(人均3.16±1.61),治疗1月后SHFCS减少到87(人均2.35±2.12),1年后人均2.00,2年后复查人均1.33。对照组24例正常女青年的SHFCS数不变,基本保持稳定(P>0.05)。(2)按崔氏[1]提出的sHFCS判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标准,初诊时,37例患者中有34例阳性(占91.8%),治疗1个月后,阳性人数为19(占51.35%)。由此可见,SHFCS有可能成为一个诊断心肌炎和评估药物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连续高频段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正常人
  • 简介: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hM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将细胞移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在细胞移植中有无成瘤改变,是否具有细胞移植的潜能性。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M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纯度;用5-氮杂胞苷(5-Aza,10μmol/L)体外诱导成CM,并进行鉴定;将诱导成CM的hMMSCs接种于裸鼠皮下,移植后18d分别取接种局部皮下及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体外培养扩增出hMMSCs,流式细胞检查CD44阳性,表达Vimentin;hM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CM,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TroponinⅠ及Desmin,透镜观察可见肌丝样结构;进行细胞移植的裸鼠注射局部皮下组织没有形成结节样结构,但发现有表达TroponinⅠ、Desmin及Vimentin的细胞;此外,在心肌组织中也发现有表达这三种抗体的hMMSCs。结论hMMSCs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具有向CM分化的潜能,体外诱导分化成CM的hMMSCs在细胞移植中并没有成瘤性,且经皮下细胞移植诱导分化成CM的hMMSCs具有向心脏归巢的现象,可用于心肌损伤的细胞移植。

  • 标签: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MSCs) 心肌细胞(CM)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复习一组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均于伤后4小时~2天内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神经功能A级7例中1例无恢复,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伤椎高度由术前51.30%恢复为95.94%,矢状面弯曲恢复正常,术后随访伤椎高度丢失1.27%,矢状面Cobb角增加1.54%,没有出现断钉,断棒等.结论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多节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损伤节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而且可有效预防远期纠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 胸椎 腰椎 骨折
  • 简介: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I,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作为标志物在临床前毒理实验中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雄性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0.5、5、50mg/kg,于给药后1、3、6、12、24h采血及解剖。采用液态悬浮芯片系统Luminex测定血清cTnI,ELISA法测定H-FABP与CR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ROC曲线比较给药后1-24h各标志物的灵敏度与特异性。cTnI在3-24h内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FABP在1-3h时给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于可见病理损伤出现的时间;CRP在24h时中、高剂量组略有升高。大鼠血清中cTnI、H-FABP、CRP、AST、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763、0.584、0.741、0.742。在本心肌损伤模型中,cTnI和H-FABP诊断效能可能高于传统心肌酶谱,而CRP未表现出对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肌钙蛋白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标志物 心肌损伤 ROC曲线
  • 简介:探索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神经支配研究模型的可行性。用含0.04%EDTA的0.25%胰酶分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然后与NGF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在液态的Ι型胶原中共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等对其进行评价。在三维共培养模型中,NGF诱导的交感神经元样PC12细胞长出神经突起,突起及其上的膨体能够到达跳动的心肌细胞表面,神经突起随心肌细胞一起跳动。说明采用神经元样PC12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心肌神经支配的模型是可行的,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可能有支配关系。

  • 标签: 组织工程 心肌细胞 PC12细胞 共培养 神经支配 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骨折合并截瘫38例.结果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8°矫正到术后平均2.6°.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6%和70%恢复到术后的92%与97%,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平均随访10.5月,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例全瘫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能达到间接的椎管减压.但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截瘫 AF内固定
  • 简介:目的初步评估多节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多节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1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和置换节活动度,观察评估患者术后假体位置、颈椎曲度、异位骨化、吞咽功能等情况。结果最终纳入21例多节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20例行双节置换,1例患者行三节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JOA、NDI、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值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平均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略下降,值均P〈0.05,随后历次随访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平均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值均P〉0.05。未发生假体材料过敏、人工椎间盘假体移位脱出、置换节过度活动、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术后反弓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多节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颈椎病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留置换节活动度以及颈椎整体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无假体移位脱出、过度活动、反弓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ProDisc-C椎间盘假体 颈椎病 颈椎间盘置换 多节段
  • 简介:实验在32只戊巴比妥纳麻醉的新西兰兔上进行,记录心率、呼吸心电图和HRV(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以HRV频谱成分指标分别记录正常时,正常加药对照组,急性心肌缺血时,缺血后加麝香保心丸时总变异性(TV),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比值(LF/HF),结果显示正常时与加药对照时的HRVP值均>0.05,其它除急性缺血时LF/HFP值>0.05外,所有P值均<0.001,因而本实验提示,麝香保心丸能调整急性心肌缺血时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的适当比例,有益于心功能恢复,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 标签: HRV 急性心肌缺血 麝香保心丸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所致多节脊柱骨折的特点,以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多节脊柱骨折的致伤因素与骨折类型、骨折形式、延迟诊断或漏诊、Frankel分级的关系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现多节脊柱骨折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占81.3%),致伤机制复杂,常合并其他损伤,易于漏诊或延迟诊断.其中交通事故伤多以相邻型骨折为主,骨折形式以椎体爆裂或压缩为主(以前、中柱损伤多见),脊髓损伤较重(FrankelA、B级为多),较少发生延迟诊断或漏诊,而高处坠落伤则以非相邻型骨折为主,易导致后柱(椎弓、椎板、小关节)损伤,脊髓损伤相对较轻,很易发生延迟或漏诊.结论对较重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尤应仔细了解受伤情况,宁可多照脊柱(尤其两端)X光片,以免漏诊.必要时行全脊柱摄片,治疗应全面考虑,相互兼顾,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 标签: 交通事故伤 坠落伤 脊柱 多节段骨折 受伤机理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有限切开借助自制导丝器导入钢丝环扎辅助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骨折的实践经验。方法有限切开用自制导丝器导入钢丝环扎做为辅助和带锁髓内钉中心性低占位性固定治疗37例胫骨多骨折。结果随访9~18个月,平均随访12.67个月,骨折在11~48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问为16.27周,按Johner功能评价标准,优33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94.60%,1例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感染骨外露。结论带锁髓内钉复合自制导丝器导入钢丝行环扎治疗胫骨多骨折,能显著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大大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且创伤小,操作简便。

  • 标签: 胫骨多段骨折 自制导丝器 带锁髓内钉
  • 简介:在小鼠腹腔中注射垂体后叶素20min后造成心肌缺血,心肌纤维的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明显降低,闰盘双膜间隙变宽,局部出现囊状膨大。高频心电图QRS波群低频相对能量增加,而高频相对能量减少。心肌超微结构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又注射硝酸甘油20min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心肌超微结构 功率谱
  • 简介:本文观察了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辅酶Q10治疗前后高频心电图的变化,发现治疗后高频成分明显减少。提示:辅酶Q10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高频心电图是反映心肌炎转归的灵敏检验手段。

  • 标签: 辅酶Q10 病毒性心肌炎 高频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