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路径单在急性ST抬高型(STEMI)与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2021年1月至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单护理),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更短,进入抢救室时长、心电图完成时长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路径单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40例患者资料回顾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分别比较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采取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 优质护理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时效管理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中,研究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诊治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组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12月,结束于2022年9月,根据需要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总例数为82;其中,41例在对照组中收入,41例在实验组中收入,在急救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提供,护理时效管理为实验组提供,就2组住院患者急救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指标,实验组各项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情况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应用护理时效管理,能够缩短诊疗时间,优化对于患者的急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患者 护理时效管理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48个三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 标签: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单病种 急救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 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 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 48个三级指标, 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 标签: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单病种 急救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将护理配合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影响作为探究方向,分析护理改善措施。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截选收治的100名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所选患者检查时间在2017.08~2020.03中,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将常规护理干预为主,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为进一步的得到用于分析的数据,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将不同护理方案影响进行对比,以评价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分析护理改善情况,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在施加针对性护理护理后,通过更为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恢复效果。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PCI治疗 导管室护理配合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病患选择“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21/1-2022/1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病患,结合护理方案的异同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实验组(n=50例,常规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与对照组(n=50例,常规护理模式),统计对比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针对患者的临床抢救时间而言,实验组远远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针对患者的救治结果发生率而言,实验组8.00%明显小于对照组16.00%,其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 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病患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临床指导,能够逐步增强治疗效果,该护理模式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科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全程优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诊科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50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行全程优化护理,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时间短,成功率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率低,预后好,P<0.05。结论:在急诊科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全程优化护理能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 标签: 全程优化护理 急诊科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简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疏通梗死的相关动脉,使血流重建,恢复组织水平的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降低致死率,主要治疗手段是静脉溶栓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标签: 心肌梗死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运用渐进式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渐进式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前2组LVEF、LVEDD、LVESD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的SF-36量表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其心脏功能康复并改善其预后。

  • 标签: STEMI 渐进式康复护理 心脏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脏功能康复情况、6 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SF-36评分、6 min步行试验结果、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LVEF、SF-36评分、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能改善其心功能和心率波动,提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阶梯式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将我院接收的90例(所有患者入选时间: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按照奇偶分组分为研究组(渐进式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5例,分析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心功能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渐进式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术中配合护理对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T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实验组给予术中配合护理,另一组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术中配合护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本院在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涉及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研究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干预,评价两组急救处置指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抢救时间、心梗三联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均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价值(P<0.05)。结论:在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运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具有显著效果,可提升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 挑选 224例于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STEMI患者,并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各 11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急诊护理模式,实验组则运用责任制、全程优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对两个小组患者的急诊平均就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急诊留观室滞留率进行对比。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的急诊平均就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时间均相对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急诊留观室滞留率相对较低,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两组间的对比区别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责任制、全程优质、分级分区护理的应用,既能够使 STEMI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还可以使其滞留率有所下降,同时还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分级分区护理 就诊时间 滞留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溶栓结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并且对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探究其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份到2020年10月份在我院急诊进行治疗的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9名。然后根据是否已经在急诊中利用引导管进行溶栓药物注射治疗进行分组,将其中已经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患者为61名,对照组中的患者为78名。然后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中的TIMI帧数计数以及TIMI心肌灌注的分级情况,同时对ST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疾病,和在住院时期出现出血现象的发生率。结果:与手术之前相比,手术之后对照组及观察组中的TIMI帧数计数的水平相对有明显的下降,而且和对照组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可以明确在观察组中做完手术以后,帧数计数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对所有患者的住院期间临床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对其出院后30天进行随访记录。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结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溶栓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三维护理干预提升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院前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院前三维护理干预,对比预后状况(抢救成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救治时效性(发病-首次接触医疗时间、首次医疗-首次心电图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00%vs75.00%)更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vs20.00%)更低(P<0.05);观察组抢救时效性更高(P<0.05)。结论:将院前三维护理干预用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能缩短救治各环节耗时,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联合院前预检分诊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取我院21年1月—11月收治的128(数据太少260例左右)例确诊为急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接受双心护理模式后的具体效果。方法:择取70例已确诊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所有对象均接受PCI手术治疗,通过数字表达法分组,每组各纳入35例。对照组(开展基础护理),观察组(开展双心护理模式),对比心理状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手术期间接受双心护理模式,在负面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均得到理想效果,住院期间就诊舒适度也明显升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双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并分析其对术后心理状态、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STEMI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风险。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38%,对照组为29.79%,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STEMI 心理状态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