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YKL-40与肾间质纤维化各自的研究均较多,但YKL-40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实验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几丁质酶样蛋白 YKL-40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尚未完全阐明。几丁质酶样蛋白YKL-40,可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大量研究表明YKL-40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并且其表达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治疗预后等相关。本文就近年来YKL-40参与哮喘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哮喘 几丁质酶样蛋白 YKL-40 CHI3L1
  • 简介:摘要YKL-40是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几丁质酶样蛋白,近年的许多研究表明YKL-40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对YKL-40与呼吸系统疾病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YKL-40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反复肺炎患儿血清YKL-40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反复肺炎患儿(反复肺炎组)、30例急性肺炎患儿(急性肺炎组)、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YKL-40浓度。并进行血清YKL-40与体液免疫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YKL-40对反复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反复肺炎组血清YKL-40浓度高于急性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急性肺炎组血清YKL-4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反复肺炎组血清IgG和补体C4水平均低于急性肺炎组(P〈0.05)。血清YKL-40浓度与IgG水平呈负相关(r_s=-0.309,P=0.047),与补体C4水平亦呈负相关(r=-0.324,P=0.039)。血清YKL-40诊断反复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0.921~0.994)。结论反复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血清YKL-40可能参与了反复肺炎的发生,并可作为反复肺炎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反复肺炎 YKL-40 体液免疫功能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沉默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顺铂(DDP)耐药细胞株Ishikawa/DDP的影响。方法采用DDP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Ishikawa/DDP耐药细胞株,并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Ishikawa细胞和Ishikawa/DDP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Ishikawa/DDP分别转染NC阴性序列(NC组)和siRNAYKL-40(si-YKL-40组),另设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划痕实验和AnnexinV/PE双染法检测DDP对si-YKL-40组Ishikawa/DDP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体外成功建立Ishikawa/DDP耐药细胞株,3.125、6.25、12.5、25、50、100μmol/LDDP对Ishikawa/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93±2.45)%、(8.14±4.50)%、(11.37±4.62)%、(15.18±3.97)%、(26.29±5.08)%、(41.32±7.64)%,明显低于Ishikawa细胞(P<0.05)。DDP对Ishikawa和Ishikawa/DDP的IC50分别为14.58μmol/L和116.70μmol/L,Ishikawa/DDP的耐药指数为8.004。QPCR检测结果显示,Ishikawa细胞YKL-40、MDR1、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量分别为0.82±0.15、0.43±0.11、1.05±0.23、1.17±0.20、0.96±0.18,而Ishikawa/DDP细胞分别为1.87±0.40、2.34±0.46、1.52±0.28、0.72±0.21、0.4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5、6.25、12.5、25、50、100μmol/LDDP对si-YKL-40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95±2.74)%、(18.73±5.30)%、(32.79±5.47)%、(52.28±6.58)%、(61.73±5.26)%、(65.45±7.33)%,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对si-YKL-40组细胞的IC50为22.19μmol/L。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si-YKL-40组细胞凋亡率升高、愈合率下降;YKL-40、MDR1、Bcl-2蛋白表达量下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YKL-40可显著提高Ishikawa/DDP细胞株对DDP的敏感性,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下调MDR1、Bcl-2表达,及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YKL-40 顺铂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门诊进行乳腺癌筛查确诊为健康者30例(健康对照组),以及就诊于放射治疗科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抽签法随机抽取的30例乳腺癌患者之间,以及10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后CEA、CA153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YKL-40水平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EA、CA153阳性或阴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与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的差异。并且,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升高者与降低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3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分别为(104.21±22.07)ng/ml和(90.14±23.85)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9.04±9.61)ng/ml(t=12.491、8.673,P均〈0.001)。10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分别为(102.17±22.04)ng/ml和(91.67±29.18)ng/ml,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逐步下降(t=4.002,P〈0.001)。(2)CEA和CA153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在放射治疗后较放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CEA:(87.26±30.28)ng/ml比(107.23±25.54)ng/ml,CA153:(77.52±31.01)ng/ml比(108.12±19.95)ng/ml,t=5.443、4.750,P均〈0.001]。(3)无论是放射治疗前,还是放射治疗后,CE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均接近(t=1.414、-0.992,P=0.164、0.523);而在放射治疗后,CA153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却明显低于CA153阴性者[(77.52±31.01)ng/ml比(95.90±27.42)ng/ml,t=-2.559,P=0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糖蛋白类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CD68、 YKL-4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 20例正常子宫内膜、 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5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 CD68与 YKL-40蛋白的表达。 结果 ⑴CD68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0%、 55%、 80.4%,子宫内膜腺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CD68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年龄和临床分期无关。⑵ YKL-40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5%、 40%、 76.8%,子宫内膜腺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YKL-40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⑶ CD68与 YKL-40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s=0.367, P=0.005)。 结论 CD68、 YKL-4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并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且在 EAC中 TAM发挥促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高表达 YKL-40蛋白。

  • 标签: 子宫内膜腺癌 CD68 TAM 免疫组织化学 YKL-4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YKL-40、TSGF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病理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YKL-40、TSGF含量。结果病理组患者血清中YKL-40、TSGF含量以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YKL-40、TSGF阳性患者肿瘤组织中PCNA、Survivin含量高于阴性患者,术后3年和5年的肿瘤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YKL-40、TSGF含量显著升高;血清YKL-40、TSGF阳性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情况较差。

  • 标签: 结肠癌 肿瘤标志物 复发 YKL-40 TS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YKL-40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和90 d时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转归不良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P及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YKL-40对SAP及90 d时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77例AIS患者,血清YKL-40中位数为127.16 µg/L,104例(27.6%)发生SAP,126例(33.4%)在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YKL-40是SAP[优势比(odds ratio, OR)1.00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3~1.008;P=0.001]和90 d时转归不良(OR 1.009,95% CI 1.006~1.011;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YKL-40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95% CI 0.713~0.824;P<0.001),最佳截断值为168.70 µ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和75.1%;YKL-40预测90 d时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95% CI 0.735~0.840;P<0.001),最佳截断值为195.56 µ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3%和84.1%。结论入院时血清YKL-40较高对AIS患者SAP及90 d时转归不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肺炎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治疗结果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术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成功转复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58例(房颤组),心脏瓣膜病58例(瓣膜组),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30天、术后180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YKL-40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YKL-40(3.05±2.76mg/L,3.71±0.62ug/L)明显高于瓣膜组患者(1.49±1.07mg/L,2.80±0.54ug/L)(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血清YKL-40在术后30天(3.05±0.57ug/L),术后180天(2.96±0.61ug/L)较术前(3.71±0.62ug/L)明显下降(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血清YKL-40在术后180天(2.96±0.61ug/L)较术后30天(3.05±0.57ug/L)无明显变化(P=0.421)。瓣膜组及房颤组患者血清IL-6在术后30天(3.65±2.63ug/L,4.51±2.83mg/L)较术前(1.49±1.07ug/L,3.05±2.76mg/L)上升(P=0.000,P=0.000),在术后180天(1.43±1.32ug/L,1.78±1.21mg/L)较术后30天又明显下降(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术后180天血清IL-6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0)。结论血清YKL-40及IL-6与房颤关系密切,房颤射频消融成功转复后患者血清IL-6和YKL-40水平下降。

  • 标签: 房颤 射频消融 白细胞介素-6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和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作为早期糖尿病肾损害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病例组,n=40)和糖尿病非肾病组(对照组,n=40)。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cy, YKL-40和Cys-c水平,探讨上述三个血清学指标作为DN早期肾损害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病例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5.6±13.4岁,糖尿病病史10.2±5.1年;对照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2±12.5岁,糖尿病病史11.1±6.1年。病例组血清Hcy和YKL-40水平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血清Hcy,和YKL-40为标志物鉴别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69和0.73。结论 DN患者血清Hcy, YKL-40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作为诊断DN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同型半胱氨酸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胱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陷窝蛋白1(Cav-1)与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5 cm3)、中梗死组(5~10 cm3)和大梗死组(>10 cm3),选择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v-1、YKL-40水平,并分析脑梗死体积与血清Cav-1、YKL-40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v-1与YKL-40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分析血清Cav-1、YKL-40与预后之间相关性。结果不同梗死体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血清Cav-1、YKL-40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854,P=0.004;r=0.867,P=0.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Cav-1(以21.78 μg/L为诊断截断值)联合YKL-40(以158.69 ng/ml为诊断截断值)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5.59%,约登指数为0.532,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741~0.932),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诊断效能最佳。随访8个月和12个月时,联合诊断结果阳性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以及mRS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呈显著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陷窝蛋白1 甲壳质酶蛋白40 预后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陷窝蛋白1(Cav-1)与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5 cm3)、中梗死组(5~10 cm3)和大梗死组(>10 cm3),选择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v-1、YKL-40水平,并分析脑梗死体积与血清Cav-1、YKL-40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v-1与YKL-40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分析血清Cav-1、YKL-40与预后之间相关性。结果不同梗死体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血清Cav-1、YKL-40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854,P=0.004;r=0.867,P=0.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Cav-1(以21.78 μg/L为诊断截断值)联合YKL-40(以158.69 ng/ml为诊断截断值)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5.59%,约登指数为0.532,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741~0.932),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诊断效能最佳。随访8个月和12个月时,联合诊断结果阳性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以及mRS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呈显著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陷窝蛋白1 甲壳质酶蛋白40 预后 诊断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对YKL-40、NF-κB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12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服用3~5d后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持续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血小板聚集情况;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别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以及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水平,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7d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YKL-40以及NF-κB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疗效 炎症因子 安全性
  • 简介:又一件性侵案爆入耳膜。尽管窗外高温40.6°C,我仍然一阵寒战……这次是"九江"。读史常常困惑:拥有广泛的"广场民主"的希腊、罗马,为什么同时保留最血腥残忍的蓄奴制度?为什么人们可以日日纵论人性的高贵,夜夜感恩诸神的仁慈,可一回家,就算活活磔死一名奴隶也没邻居出来说声"不"!?同样的困惑也在当下——我们已拥有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我们的海外消费让世界为之

  • 标签: 财产转移 环境恶化
  • 简介:在结婚年龄普遍推后、学习周期延长、行业竞争加剧、社会转型提速的今天,40岁已不再是衰老的开始,而是青春期的延续。“30而立,40不惑”的古训也已不适应现状,当下40岁人的典型人生轨迹通常是,30岁开始创业,40岁才真正的“立起来”。

  • 标签: 结婚年龄 学习周期 行业竞争 社会转型 人生轨迹 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