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及正常新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及预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8月期间共45例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及20例正常新生分组进行比较,对其TCD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大脑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S可升高或降低,舒张末期峰值流速D降低明显,S/D升高,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尤其以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较敏感。4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大脑动脉的舒张末期峰值流速较高(D〉10cm/s),S/D较低(〈3.0),RI较低(〈0.63)的患儿预后较好。结论运用TCD检测新生大脑动脉的血流情况,分析血流速度,S/D比值,RI值,对评估及预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大脑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患胃食管反流的新生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在本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新生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7例,分别采取西沙比利与红霉素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3.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胃食管反流的新生采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治疗效果突出,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治疗 小剂量 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治疗新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20例呼吸衰竭新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鼻塞CPAP给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罩给氧,观察治疗后ih血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

  • 标签: 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新生儿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曾患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儿童的智力结构与正常儿童的差异,并为此类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指明了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颅内出血患儿,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颅内出血患儿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组颅内出血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67%、NBNA评分正常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NBNA评分正常率为51.1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颅内出血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神经节苷脂钠 颅内出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掌握影响接种的因素。方法查看两所医院、八所乡镇卫生院2007~2012年产科出生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登记、常规免疫接种报表,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新生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医院出生高于在家出生(86%﹥35%),医院出生未种原因主要是新生的健康因素,在家出生未种原因主要是家长对疫苗接种的免疫意识不强。结论玛沁县新生HepB1接种率较低,为进一步提高HepB1接种率,要加强产妇产前检查和孕期健康指导,保证儿童健康出生,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同时指导接种人员正确把握接种禁忌症。

  • 标签: 新生儿 乙型肝炎疫苗 首针乙肝疫苗(HepB1)及时接种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黄疸18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照射,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在此基础上均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均能获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蓝光照射。

  • 标签: 新生儿光疗 不良反应 间隙 持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胎粪吸入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48例新生胎粪吸入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肺氧合功能改善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以及生存率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以及生存率结果分别是(3.44±1.39)小时、(7.17±2.37)小时以及79.17%(19/24),对照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以及生存率结果分别是(5.00±2.10)小时、(11.02±3.70)小时以及58.33%(14/24),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胎粪吸入综合症患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氧合功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用氧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 临床疗效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