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老子》为道家之至要经典,其影响纵贯古今,遍及中外,二干多年来研究者不可胜数,然其玄义妙理,至今尚有不解误解处,甚而至於有老注我者,窃为老聃抱恨焉。故不揣愚陋,将其文往复观照,反覆绌绎,务得其义,要在老解老,发微纠谬。今公之於世,就正有道焉。

  • 标签: 《老子》 中国 哲学思想 思想研究
  • 简介:<正>第一部分(一)清代浙东史学学派的开创者黄梨洲,是当时学术宗匠。他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而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则超过了顾、王二氏。他撰写了多种明季史书,如《宏光实录钞》、《行朝录》、《海外恸哭记》等,记录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变迁。又撰著了两部不朽的学术史著作,

  • 标签: 明夷待访录 黄梨 顾炎武 全祖望 封建社会 历史变迁
  • 简介:如果说《洛阳市志》第2卷是《洛阳市志》18卷中的“基本地情书”,则《建置沿革志》是最为基本的地情书。因为,地方志的重要属性之一是地方性,首先要明确地方的建置。地方记事的范围,内容的选择等,都要以地方为依托。如果建置不明,就会像南宋郑樵所说“沿革勿明,则人物、山川无所传”(见《通志·地理略》)。由此看来,《建置沿革志》在整个《洛阳市志》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犹如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沿革 南宋 郑樵 山川
  • 简介:姚合是中晚唐之交的重要诗人。我曾撰《姚合年谱》,刊载在2008年《文史》第2辑上。近年,继姚合妹姚晶墓志、子姚潜墓志、媳马琬墓志出土之後,姚合及其妻卢绮两方墓志也已在洛阳出土,为姚合研究提供了最新的、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有必要对姚合生平事迹重新作一番审视。

  • 标签: 姚合 札记 2008年 《文史》 生平事迹 墓志
  • 简介: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周勃,平定了诸吕之乱,并迎立刘恒(即汉文帝)为帝,对汉初政治的安定起了重大作用。文帝即位后,周勃为右丞相,位在左丞相陈平之上,有人诬告他企图谋反,结果被廷尉逮捕下狱。他在狱中遭到侮辱,体验到监狱狱卒之淫威,钱锺书引周勃本人的话感叹道:“吾尝率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管锥编》第1册第303页)

  • 标签: 酷吏 酷刑 《管锥编》 法律制度 中国 封建制度
  • 简介:中华书局点校本《文献通考》是目前学界普遍征引的较好版本,为治史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但仍有一些疑似漏校之处,笔者不惮鄙薄,兹就《宗庙考》与《舆地考》两处略陈愚见,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文献通考》 《宗庙考》 《舆地考》
  • 简介:(一)一部集大成的煌煌巨著——对李白作品全方位的阐释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以下简称《集评》)一书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工作重点项目。全书繁体竖排,三百四十万字,近五千页,煌煌八大本,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李白、杜甫被称为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但前人与近人对李白诗文注释的成就远远

  • 标签: 全集校注 李白全集 校注汇
  • 简介:目前,许多方志部门对读志用志活动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到位,人员不到位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搞好宣传,扩大影响,抓队伍建设,建设用志基地和建立地情信息网站等几个方面入手。

  • 标签: 读志 用志工作 地方志 阅读利用 宣传工作 方志资源
  • 简介:悠悠此情何时了──杜拉斯的《情人》冀可平Resume:MargueriteDurass'estimposeecommel'unedesfiguresmajeuresdelalitteratureactuelle.ElleapasseenIndoch...

  • 标签: 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 女作家 希腊神话 斯坦贝克 那喀索斯
  • 简介:地方志是按类汇萃当地信息的百科全书.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古人编纂方志最初是为了备掌故,考风俗,查人心,有存史资政之功。宋明理学盛行后。其教化功能逐渐强化,端正人心、表励风俗成为后世方志的重要精神支柱。旨在为当地治理提供治世经验的经世之功,则又是方志一大编纂动因。重人、重文,标榜本地人才辈出、文风鼎盛也是其风尚所在。

  • 标签: 地方志 教育价值 百科全书 宋明理学 教化功能 精神支柱
  • 简介:曾枣庄1937年生,四川简阳人。四川大学教授,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三苏'和宋代文学研究。主编有《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中华大典·文学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宋辽金文学卷》(第二版)。著有《苏洵评传》《苏轼评传》《苏辙评传》《三苏传》等四十余部专著。

  • 标签: 历史原貌 尊重历史 枣庄读
  • 简介:《洛阳市志·民俗志》翔实生动地反映了上起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下至1990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洛阳地区民风民俗的历史与现状。这是当前了解和研究这方面内容的第一部官修的权威性的史志专著。

  • 标签: 民俗志 新石器时代 史志 民风 洛阳市 专著
  • 简介:<正>王毓铨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汉史和明史专家。他的论著,素以论证严谨、资料翔实而著称,出版于五十年代的《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科学出版社,1957年)以及六十年代出版的《明代的军屯》(中华书局,1965年),都是功力深厚、腾誉学林的名作,至今仍为历史工作者所参考利用。最近,我们又欣喜地读到了王毓铨先生的新著《莱芜集》(中华书局,1983年10月)。

  • 标签: 中华书局 中国历史 封建政权 起源 秦汉时期 明实录
  • 简介:首先,对龙川县志办公室赠阅《龙川县志》表示感谢!笔者想利用《广东史志》一点版面,将学《龙川县志》所得到的启示与引起的思考,刊录在此,共商共讨,抛砖引玉。一、志首照片资料的选择与编辑具有特色本届修志,创造了“照”体,使许多有存史价值的形象化照片资料编辑到新方志之中,特别是于志首集纳数量可观的用现代化科学仪器摄制的照片资料,志志有之。但是其中

  • 标签: 龙川县 启示与思考 照片资料 集纳 文物古迹 新方志
  • 简介:近几年来,对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视,作为前几年仅仅追求“高楼大厦”的反拨,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拥有丰厚历史资源的古城自然占尽了先机。这种关注当然不是为了追寻古典浪漫的人文情怀,而是看中了旅游者带来的丰厚回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保护,古典人文精神熏陶的缺失,残酷的生存竞争,使即使生活在这些古城里的芸芸众生,也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对这种诗意感知能力。

  • 标签: 诗意 文献学 真相 文化价值 历史资源 人文情怀
  • 简介:《雨余春树》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江南送别图的新潮流中具有相当独特的重要性,文徵明的《雨余春树》对整个明代中期吴派山水画风发展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吴派画风在苏州文化发展史中的意义。

  • 标签: 笔法 江南古意 吴派文化
  • 简介:1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曾表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韩愈本人在《答李翊书》中也说自己'始者非三代两汉(‘两’一作‘秦’)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根据这些几乎已成定论的意见,我们只要一谈到韩愈,就会很自然

  • 标签: 李愿 盘谷 潮州韩文公庙碑 文起 道济 八代
  • 简介:<正>读了《标点本<资泊通鉴>校札记》(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札记》)一文,觉得其中有二则札记所论有欠妥之处,兹略申己见,以供进一步讨论.一、关于《通鉴》两次“初定租庸调法”的记事,《札记》认为:“众多史料清楚地说明了武德二年仅颁布了租调法而不是租庸调法”,“《新唐书·高祖本纪》的记载是不准确的,《通鉴》作者在取材时没有详考,从而出现了两次‘初定租庸调法’.”我觉得下这个结论过于匆忙.其实,唐武德二年颁布的赋税力役制度究竟包含哪几个部分的内容,迄今仍未有定论,原因在于包括《通鉴》在内的几部史籍的记载互有异同,殊难确定.《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云:“(武德二年)二月乙酉,初定租庸调法.”但不载其具体内容.

  • 标签: 职田 校读札记 标点本 商兑 资治通鉴 调法
  • 简介:<正>《尚书正义》是唐初孔颖达主持修撰的《五经正义》中的一种,是最重要的儒家典籍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是通过中华书局影印的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来使用该书。但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也不尽完善,阮元之子阮福曾说:"此书尚未校完竣,家大人即奉命移抚河南,校书之人不能如家大人在江西时细心;其中错字甚多,有监本、毛本不错

  • 标签: 尚书正义 《十三经注疏》 整理本 《五经正义》 怀信 儒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