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1年平塘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塘县2004-2011年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平塘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7886例,死亡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4.30/10万,死亡率为2.31/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是肺结核(164.96/10万)、病毒性肝炎(64.84/10万)、细菌性痢疾(63.57/10万),发病农民占75%、学生占7%、散居儿童占6%。结论该县乙类传染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其次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重点人群众是农民、其次是学生、散居儿童,是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病学 疾病报告系统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珲春市公共场所用品的卫生质量。方法依据<<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对采样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2010~2012年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总合格率为92.61%,从2010年的89.79%上升至2012年的95.23%。除了理发业毛巾的合格率较低(78.11%)外,其余8类用品合格率为89.32%~97.81%。结论珲春市公共场所用品卫生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卫生薄弱环节。

  • 标签: 公共卫生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茶山镇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和茶山医院调查的个案信息,利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至2011年茶山镇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499例,累计发病率为372.06/10万,累计重症率为1.00%,未发生死亡病例。发病趋势与全市大体一致但发病水平高于全市。病例涉及了全镇全部的村委。男女性别比为2.161,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儿童,其中1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数量最多。重症病例之间无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结论茶山镇开展的各项手足口病相关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应针对流动人口强化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在每年的疫情高发季节期间强化各项防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浙江舟山市普陀山中青年僧尼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对浙江舟山市普陀山僧尼人群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实验室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实际调查僧尼679人,应答率为84.98%(679/799),排除60岁以上(62名)僧尼以及个别缺失的资料,最终纳入581名中青年僧尼为本研究实际研究对象,男性448名,平均年龄为(37.5±9.5)岁,女性133名,平均年龄为(34.3±9.0)岁。男性血压水平、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或〈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1)。男性高血压、高TC血症、高TG血症、糖尿病、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4.33%、12.28%、25.22%、3.79%、20.09%,女性分别为11.32%、3.76%、9.77%、0.75%、9.77%。随着年龄的升高,高血压、高TC血症、高TG血症、糖尿病(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及超重+肥胖患病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不论男性女性人群,低TC发生情况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结论普陀山中青年僧尼人群中,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危险因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应对这类人群开展更为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干预和管理。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僧尼 素食人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福建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福建死因监测系统2007-2011年数据,采用趋势χ2检验对性别、地区、年龄分布特征及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死亡为2007-2011年福建居民首位死因,年均死亡率为149.80/10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71.329,P〈0.01)。无论男女城乡,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χ2男=60.88,趋势χ2女=13.72,趋势χ2城市=17.20,趋势χ2农村=54.03,均P〈0.01)。男性死亡率(200.77/10万)明显高于女性(97.46/10万)(χ2=3703.97,P〈0.01),城市死亡率(157.49/10万)明显高于农村(147.10/10万)(χ2=28.827,P〈0.01)。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胰腺癌。肝癌为男性和农村首位恶性肿瘤,肺癌为女性和城市首位恶性肿瘤。结论福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监测重点,应考虑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来制定防控措施。

  • 标签: 死因监测 恶性肿瘤 死亡 流行病学 趋势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甘肃35岁以上人群肥胖超重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关系,为全省城乡居民的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选取35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5143名,进行体格检查与问卷调查。结果甘肃超重、全身性肥胖、中心性肥胖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2.3%、7.4%、43.9%;女性中心性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0)。DM患病率随人群体质指数(BMI)增加;以非全身性肥胖为参照,全身性肥胖对DM(OR值:男2.482;女2.320)与女性IFG(OR值:1.975)患病风险增加;以非中心性肥胖为参照,中心性肥胖对DM(OR值:男1.941;女1.734)和IFG(OR值:男1.696;女1.863)的患病风险增加。结论甘肃超重肥胖患病形势严峻,亟待加强人群防治;全身性肥胖对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中心性肥胖。

  • 标签: 超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糖尿病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竞赛了解我省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推动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方法将参赛选手按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不同寄生虫病防治任务进行分组,对各组选手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及血吸虫病、疟疾、其它寄生虫病和综合知识部分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来自全省16个市和广德、宿松县18支参赛队伍的72名选手理论知识平均总成绩未达及格线,及格人数占54.17%。对各部分成绩进行分析,仅血吸虫病和其它寄生虫病部分平均成绩勉强达到及格线,其它寄生虫病和综合知识部分不及格人数均超过50%。不同性别、年龄和职称参赛选手之间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机构选手理论知识平均总成绩优于县级机构选手(P<0.05);不同寄生虫病防治任务组选手之间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和各部分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省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较薄弱,需要进行继续教育和加强提高。

  • 标签: 寄生虫病 竞赛 理论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保障儿童在幼儿园的健康成长,为制定幼儿园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本辖区红星幼儿园776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龋齿患病率35%,贫血患病率0.8%,肥胖儿童检出率12.9%,低体重检出率0.6%。结论医院,幼儿园,家长之间要进行相互沟通。重视儿童健康问题,加强托幼园所保健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对于儿童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 标签: 幼儿园 儿童体检 健康状况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镇沅县五一水库2009—2011年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学进行分析,了解镇沅县最近三年男性流动人群干预效果的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均采用PPS法随机抽取镇沅县五一水库施工区的部分民工,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学调查。结果2009-2011年共进行1070份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学问卷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41.70%,65.63%和77.10%;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干预服务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分别为59.11%,76.20%和79.36%;有过性行为的人群占92.71%,最近1年与小姐发生过性关系的人群占36.36%,最近1年与小姐发生性关系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63.50%,最近1次与小姐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79.70%;对1070份血清进行HIV和梅毒检测,HIV检出率分别为0.40%(1/247)、0.48%(2/416)、0.25%(1/407),梅毒检出率分别为1.62%(4/247)、0.24%(1/416)、0%(0/407)。结论通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干预服务的比例均有所提高,但最近1次与商业性性伴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在75.33%-85.71%之间,相对于高危人群其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应继续加强此类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推广使用安全套,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降低艾滋病在此类人群中的传播速度。

  • 标签: 艾滋病相关知识 干预 行为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广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相关性研究方法对广东2010年新生儿G6PD筛查情况与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广东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I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广东共报告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1个案534例;其中异常反应(253例)占总例数47.38%,一般反应(247例)占46.25%,无急性溶血性个案报告。2010年广东共有13个地市报告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数据,患病率为0.89%~7.82%,平均报告患病率为2.93%。8个地市2010年出生新生儿G6PD缺乏症患病率与当地2010年出生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反应发生率及异常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与7种广东第1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该研究未发现广东被调查地区儿童的G6PD缺乏症患病与第1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存在关联。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复治效果。方法对发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WHO推荐方案进行治疗。结果168例肺结核病人,痰阴转138例,阴转率为82.1%。结论采用WHO推荐的化疗方案能保证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肺结核 复治 抗痨治疗
  • 简介:目的以贵州从江县为例,了解"西班牙"项目实施对我国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方法通过听取报告、访谈、现场查看以及文档资料查阅等调查研究方法,了解项目实施对当地妇幼卫生工作指标的影响。结果项目实施后,从江县住院分娩率从2009年的61.2%上升至2011年的94.8%,提高了33.6%;孕产妇死亡率由2009年的87.7/10万下降至2011年的21.5/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39.3‰波动下降至2011年的10.98‰,降低了28.32‰;5岁以下死亡率从2009年的31.8‰下降至2011年的15.1‰,降低了16.7‰。妇幼卫生服务指标明显改善。同时发现三级妇幼保健网薄弱,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结论通过"西班牙"项目实施,有效推动了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建议在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项目活动为抓手,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

  • 标签: 项目 妇幼卫生 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