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远洋海员中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在这部分人群中加强传染病监测和健康管理、开展行为干预等工作提供依据,以防止各种传染病的传入传出.[方法]分别对采集到的远洋海员的血清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检测,并统计比较200~2001年间海员与其他出境人群相应指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远洋海员中,HIV抗体阳性率为0.024%;梅毒感染率为0.285%;HBsAg携带率为5.512%、肝功能异常比例为1.568%.除HBsAg阳性率略低于一般出境人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各级出入境口岸应完善卫生监控体系,依法加强对远洋海员等特定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和健康管理,开展有效的行为干预,为保护其身体健康服务.

  • 标签: 远洋海员 传染病 监测 结果分析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掌握马尾口岸出入境远洋渔轮卫生状况,防止由媒介生物传播疾病.[方法]对2001年1月~2003年7月经马尾口岸入出境的222艘远洋渔轮卫生监管、鼠虫患检查、媒介生物截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马尾口岸入出境远洋渔轮卫生状况差,截获鼠类和其他媒介生物情况均比其他船舶严重.[结论]应加强对远洋渔轮船员的卫生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强化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渔轮及配套的远洋运输船、补给船的检疫、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力度;完善处理制度.

  • 标签: 船舶 鼠科 昆虫媒介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1年1月至10月份对停泊在天津港远洋船舶进行卫生监督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检266艘中外轮,对远洋船舶的鼠虫患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有鼠患的船舶占被调查总数的4.9%,有虫患(蟑螂)的船舶占被调查总数的26.3%,10年以上船龄的鼠患和虫患状况均重于10年以下船龄的船舶,检验结果:P<0.05有显著意义。国轮与外轮鼠虫患状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从以上情况看出,加强对年代较久船舶的卫生监督,对改善船舶卫生状况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鼠患 虫患 船龄 国轮 外轮
  • 简介:1993年作者对120艘中外远洋货船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总体卫生状况较好,虫患鼠患及船上卫生面貌显著改观.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有些国家对卫生重视不够,卫生设施不够、船上卫生清洁度较差。因此作者认为船舶卫生监督不能放松,必须努力,彻底改变我国远洋船舶的卫生面貌.

  • 标签: 远洋货轮 卫生调查 卫生设施 卫生监督 卫生清洁度
  • 简介:作者用ELISA、反相间接血凝法,对青岛远洋公司“永济海”轮和“玲珑海”轮76名船员进行血清乙肝标志物的检测,其检出率:HBsAg各为15.79%和2.63%,抗HBs为34.21%和34.21%,HBeAg各为13.16%和0%,抗HBc各为10.53%和2.83%,且两轮间有明显的差异。

  • 标签: 船员 乙型肝炎 健康体检
  • 简介:[目的]掌握大连口岸出入境远洋船员中梅毒、HIV感染情况,为在远洋船员这一特殊人群中有效防治梅毒、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年1月~2002年7月经大连口岸出入境的船员实施梅毒、HIV感染血清学监测.[结果]共监测出入境船员10405人次,检出梅毒感染者66例,感染率为6.34‰;HIV感染者4例,感染率为0.38‰,均高于一般人群.从年龄分布看,30~39岁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梅毒为63.7%;HIV为75.0%.[结论]应加强对远洋船员的心理健康咨询及性道德教育;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对船员性传播疾病的监测,防止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传入传出.

  • 标签: 大连口岸 出入境远洋船员 梅毒 HIV感染 监测 艾滋病
  • 简介:本文通过对1989年7月~1992年6月三年间,在天津港停靠的远洋船舶受鼠类、蜚蠊侵害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自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公布实施以来,我们对远洋船舶的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为减少和消除鼠类、蜚蠊对远洋船(特别是我国的远洋船舶)的侵害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我们开展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工作的必要性.

  • 标签: 远洋船舶 鼠类侵害 蜚蠊侵害 1989年7月~1992年6月 卫生监督 卫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