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接诊急性梗死患者共88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护理研究,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取随机抽选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组44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3周后,其SS-QOL量表评分结果如下:体能(12.35±1.57)分、语言(16.65±2.16)分、移动(16.08±2.09)分、自理(17.02±2.75)分、上肢功能(16.82±2.31)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 护理质量 生活质量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标本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之前的质量干扰影响进行分析,旨在对采血标本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采血标本13462份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将质控前的6478份采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将质控之后的6984份采血标本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采血标本不合格出现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采血标本不合格出现率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控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对不合格采血标本数量能够有效减少,为实现采血标本全程质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保障了免疫学检验分析。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采血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3质量改进”模式在提高医院药库药品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我院药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1+3质量改进”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改进前后的盘点错误率、药品过期率、药品变质率、药品周转时间、药剂科人员对药库管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 改进后的盘点错误率、药品过期率、药品变质率、药品周转时间显著低于改进前(P

  • 标签: 药库 “1+3质量改进”模式 周转时间 满意度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血站采血质量管理中,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干预模式对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同一采血组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0日沿用常规质量管理模式为对照阶段;2021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采用质量管理有效干预模式为实验阶段。对照阶段采取常规质量管理模式,对450例成功献血人员及关联的采血过程和关键质量指标进行效果评价;实验阶段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干预模式用于另外450例成功献血人员及关联的采血过程和关键质量指标的效果评价。就前后两个阶段献血人员及关联的采血过程和关键质量指标进行比对,包括:献血服务满意率、不符合工作项发生率、血液采集后的合格率、质量抽样合格率。结果 (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干预模式下(实验阶段)献血者服务满意率99.49% ,较常规管理模式(对照阶段)献血服务满意率88.59%满意率更高;(2)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干预模式下(实验阶段)不符合工作项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中全面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体检中心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的126例受检者,回顾性分析,将2019年7月-12月采取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健康体检的63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取全面质量控制理论进行健康体检的63例受检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投诉率、满意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健康体检 护理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控制理论 投诉率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应用质量敏感指标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来自我院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医疗器械196件,按照1:1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98件应用常规质量管理方法,试验组98件应用质量敏感指标质量管理,对比两组各项检测指标率。结果:对比两组清洗质量合格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干燥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发放及时率以及手术感染率,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的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更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应用质量敏感指标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增加使用安全性,对医院器械质量管理有重要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质量敏感指标 消毒供应室 骨科外来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急诊科的30名护理人员,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15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的急诊科护理方式,实验组的15名护理人员采用质量管理工具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表现。结果:统计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接到的投诉情况,其中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护理人员在三个月的护理期间接到了34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投诉,护理满意度比较低;而采用质量管理工具的实验组护理人员在三个月的护理期间仅仅接到了3位患者以及患者结束的投诉意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质量管理工具 急诊科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在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给予实验组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有组间差异性(P

  • 标签: 全面质量控制理论 健康体检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选取时间:2021.1~2022.6;分组及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健康体检护理中,运用全面质量控制理论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以400例健康体检人员纳入研究;随机选出半数人员为研究组,采用全面质量控制护理,另外半数人员为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体检者接受的体检护理的各维度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更高,P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健康体检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实施基于护患沟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间接收的208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将其纳入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护患沟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干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患沟通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 急诊输液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应用于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6例为于本院参与体检的健康人员,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3)、观察组(n=33)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全面质量控制理论,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投诉率,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1月。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应用在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减少投诉案例,优化体检工作品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面质量控制理论 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影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价值。通过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确诊的8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并收集干预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肝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命质量。具体而言,干预后患者的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同时生命质量评估指标也显示出明显的提升。这些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在肝病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并推广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以更好地满足肝病患者的需求。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肝病患者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对比《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框架结构、内容特点等情况,并以此明确医疗器械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差异,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特别是兼有药品经营的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手段、力度以及具体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 管理规范 差异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老年肺心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指标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各项评分指标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不仅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 标签: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 老年肺心病患者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PDCA)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消毒器械与护理人员等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为实施PDCA管理前,2016年5月-2017年5月为实施PDCA管理后。比较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及消毒器械合格率。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与消毒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模式可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 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对象,分别分为观测组和对比组,其中观测组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而对比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两组的患者分别为 4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调查得出,观测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 95.3±2.6),生活质量程度为 75%,对比组的会满意程度为( 78.4±1.1),生活质量程度为 57.5%,两组的差异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能够提升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急性胆囊炎患者 护理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82例,分为两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41例给予专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置管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为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中需要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促使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提高静脉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质量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