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3期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采用梨状孔缘进路辅以内镜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T3期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患者,采用梨状孔缘进路切除上颌窦内侧壁,直接开放齿槽窝,使上颌窦与鼻腔融合成一大腔,完整切除鼻腔鼻窦肿瘤后再用鼻镜对上颌窦各壁及筛窦,额窦,蝶窦进行检查,彻底清理病变组织。结果术后随访8月~7年,平均38月。治愈28例(87.5%),复发4例(12.5%)。结论梨状孔缘进路有良好视野,齿槽隐窝,泪隐窝暴露清晰,可以快速完整切除肿瘤,同时辅以鼻镜下对各个窦每个壁的病变组织仔细检查辨认,彻底根治性切除

  • 标签: 内翻性乳头状瘤梨状孔缘T3期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病毒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方法2015年海东市两区四县31513例35~64岁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分HPV项目县和延续性筛查项目县。HPV项目三个县所有的妇女直接进行HPV检测,检测出是HPV16和18亚型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余HPV阳性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如异常再进行阴道镜及组织活检等检查。延续性宫颈癌筛查项目三个县所有的妇女都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醋酸染色检查/复方碘染色检查,如异常再进行阴道镜及组织活检等检查。结果HPV检测试点项目县筛查15001妇女中,HPV阳性有1523例(10.15%),子宫颈炎2606例(17.37%),子宫颈癌前病变(包括子宫颈上皮CIN1-3)146例(9.58%),子宫颈浸润癌(SCC)6例(0.39%)。延续性宫颈癌项目县筛查16512妇女中,子宫颈炎1744例(10.56%),子宫颈癌前病变(包括子宫颈上皮CIN1-3)78例(0.47%),子宫颈浸润癌(SCC)5例(0.03%)。结论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可引起CIN及宫颈癌。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 癌前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肥大伴严重宫颈糜烂药物难以治愈,采用leep刀锥形切除,缩小宫颈,去除宫颈内圈病变组织,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是可行的。

  • 标签: 宫颈肥大 宫颈糜烂 Leep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28例垂体患者行神经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切除术进行术前、术中密切护理配合。结果28例患者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熟悉手术原理及器械性能,术中熟练默契地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做好器械和仪器的养护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动脉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患有颅动脉疾病需要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患者,每组33例。甲组患者实施普通常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在甲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乙组为6%,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患有颅动脉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术后脑血管痉挛对颅动脉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发生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颅动脉患者108例,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有无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n=21)和无脑血管痉挛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术后3个月,无脑血管痉挛组近期预后明显优于脑血管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痉挛增加了颅动脉患者显微手术术后近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Fisher’s分级、Hunt-Hees分级、腰穿次数以及终板造瘘为影响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危险因素控制,以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脑血管痉挛 近期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支架感染并肠瘘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例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支架感染并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患者行支架取出+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肠瘘修补术,1例患者因家里经济原因,家属及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给予保守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该病的特点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感染,控制体温及血压,加强术后并发症护理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术后 感染 肠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压监测在开颅夹闭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62例行开颅夹闭动脉患者病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1例。颅压监测组(ICP组)于术中行脑实质颅压监测,根据ICP的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预后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ICP组应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颅压监测能第一时间反映患者颅病情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和积极妥当的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科手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动脉性SAH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7月本院神内外科收治的继发于颅动脉破裂的SAH患者临床资料56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22例。评价预后标准包括格拉斯哥预后扩展评分(GOSE)以及12个月内再出血情况。结果行手术治疗患者占57.1%,介入治疗患者占42.9%。介入治疗组患者GOSE评分≥4.00分的比率、平均秩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91.7%VS78.1%;39.38VS26.62);然而其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4.67%VS18.13%)。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动脉性SAH效果较好,患者无残疾生存率、致残或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 介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颅动脉的病症而言,全面探析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现阶段的具体临床运用,进而给出该治疗术的未来进展趋势。方法对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予以全方位的详细探究,归纳目前现存的治疗进展,在此前提下总结得出此类介入手术具备的独特优势以及临床运用要点。结果经过分析可见,目前针对患有颅动脉的特殊临床患者有必要施以综合性的动脉治疗与手术。关于此类患者若能够选择栓塞术作为必要的治疗措施,则有助缩减手术难度、简化手术操作、杜绝多样化的并发症并且提升成功率。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于治疗颅动脉体现为不可忽视的优势,因而有必要着眼于全面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应用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动脉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患有颅动脉疾病需要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患者,每组33例。甲组患者实施普通常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在甲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乙组为6%,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患有颅动脉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DSA在颅动脉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innova3100血管平板机,对20例MRA考虑为动脉的患者行常规2D脑血管造影和3D脑血管造影并重建。结果与常规2D脑血管造影图像及MRA图像比较,颅动脉的3D重建图像具有明显优势,为颅动脉的诊断及栓塞治疗发挥巨大作用。结论3D-DSA的重建图像在颅动脉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中作用巨大,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3D DSA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破裂并颅血肿脑室引流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脑动脉破裂并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4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非常满意的有17例,满意的有29例,不满意的有2例,满意度为95.8%。结论脑动脉破裂并颅血肿患者予以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上皮化生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既往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IM)或萎缩性胃炎镜复查者共40例,NBI镜下观察,并取活检,标本行h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病理诊断为肠化的48块标本中,8块标本有hp感染,hp感染率为16.6%。结论大多数肠化粘膜不存在HP感染。

  • 标签: 肠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 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PQ)诱导人肺上皮细胞HPAEpiC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计算PQ对HPAEpiC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计算最适合诱导HPAEpiC细胞发生EMT的浓度。应用不同活性的Rac1质粒pExRed-NLSFlag(空载体组)、pExRed-NLSFlagRac1(野生型Rac1组)、pExRed-NLSFlagRac1T17N(显性负调控Rac1组)、pExRed-NLSFlagRac1G12V(持续活化型Rac1组)瞬时转染HPAEpiC细胞,经PQ处理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标志物Ck8、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α-SMA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ROS水平。结果PQ对HPAEpiC细胞的IC50值为91.3μmol/L;体外PQ诱导HPAEpi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并伴随着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同时促进HPAEpiC细胞ROS的表达。与PQ组、空载体组和野生型Rac1组比,持续活化型Rac1转染细胞后,PQ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明显增强,同时迁移能力增强,ROS表达增高;而显性负调控Rac1转染细胞后,则得出相反的结论。结论PQ在促进人肺上皮HPAEpiC细胞死亡的同时促进其向EMT转化,且通过Rac1-ROS来诱导HPAEpi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

  • 标签: HPAEpiC细胞 Rac1 ROS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令人畏惧,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宫颈癌是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最为有效和必要的手段。目前筛查宫颈癌的方法很多,包括细胞学和病毒学检测等。病毒检测方法包括DNA和mRNA检测,而哪种检测方式能最有效地反应病变发展状态和进展趋势,值得我们深究。本文具体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病毒癌基因E6/E7mRNA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现状和意义。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病毒(HPV)与E6/E7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相关性表达。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诊的80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80例患者接受阴道镜下活检,不同病变HPV与E6/E7mRNA检测对比,炎症患者、CIN-I患者检出率对比与HPVmRNA表达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级别宫颈病变及宫颈癌与HPVE6/E7mRNA检测结果具备显著性差异。结论HPVE6/E7mRNA检测对年轻女性宫颈癌筛查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检测 宫颈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鼻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相关评价。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鼻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进一步探究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主观评价上,患者术后VAS量表在囊泡、粘膜水肿的评分上有所下降,但是在瘢痕、分泌物方面无明显变化。此外,在生活质量的评价上采用了SF-36量表,并显示为患者在术后半年开始恢复到较好的状态,而SNOT-20量表则显示,患者在半年至一年内患者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干扰,采用鼻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能够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 鼻窦冲洗治疗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