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  侧支循环相对于脑供血动脉系统而言是一套辅助性的血管性网络,它是通过相邻血管的终末交界区的沟通血管(如颅内的软脑膜血管)或经过血管性的通道(如前、后交通动脉)向缺血区域提供一定的补偿性的血液灌注方式.当脑供血动脉闭塞时,侧支循环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2].……

  • 标签: 侧支循环 脑血管造影术 评价研究
  • 简介:脑分水岭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其发生除受颈动脉系统狭窄/闭塞影响,还与侧支代偿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与侧支代偿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系统 分水岭梗死 侧支循环
  • 简介:脑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良好的血液循环,在脑部病变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生、诊断与治疗中,脑血液循环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改善脑的血液循环,重视其微循环水平的治疗,以更好地恢复脑细胞功能.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微循环 溶栓治疗 抗凝 降纤 抗血小板
  • 简介:缺血性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而侧支循环对缺血性卒中的代偿作用至关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性得到大幅提高,许多大型临床试验也开始结合侧支循环的评估制定治疗策略。另外,改善侧支循环具有巨大的潜在治疗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侧支循环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侧支循环 缺血性卒中 神经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方法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对比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其1年期全因死亡、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3分]和卒中复发的差异。结果共8099例新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前循环(anteriorcirculationinfarct,ACI)梗死6415例,后循环(posteriorcirculationinfarct,PCI)梗死1684例。ACI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发生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高于PCI组(均P〈0.001)。PCI组男性居多,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I组在出院时[优势比(oddsratio,OR)0.5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396~0.718,P〈0.001]、3个月(OR0.592,95%CI0.472~0.744,P〈0.001)、6个月(OR0.636,95%CI0.516~0.785,P〈0.001)、1年(OR0.719,95%CI0.591~0.876,P=0.001)的死亡风险均低于PCI组。ACI组在出院时预后不良的风险高于PCI组(OR1.272,95%CI1.075~1.505,P=0.005),但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预后不良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卒中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结论在1年内,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前循环梗死,而在出院后卒中所致预后不良和卒中复发方面,两者风险相似。

  • 标签: 脑梗死 前循环 后循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闭、载瘤动脉狭窄及夹闭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6年6月~2009年9月,我科经内镜辅助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颅内动脉瘤做创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对3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均采用一侧翼点锁孔入路,以直径约2cm×2.5cm的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共36个动脉瘤均一次夹闭成功。根据GOS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29例,轻残4例,死亡1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锁孔入路
  • 简介: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侧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急性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尤瑞克林治疗,疗程14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erebralvasculardynamicsindexes,CVDI),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尤瑞克林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外周阻力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及外周阻力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管特性阻抗显著降低(P〈0.01)。结论尤瑞克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循环动力学指标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 平均血流速度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西门子Artiszeebiplane双平板DSA,所配设备Systemsyngo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将DSA二维原始序列数据用Iflow软件分析处理,在一张图像上分别用红色、淡蓝色、深蓝色标记显示一侧颈内动脉或一侧椎动脉的全程血流情况。结果利用Iflow软件处理后能在同一张影像上显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图像,清晰显示血管走向、狭窄、闭塞等病变,可以自动计算出循环不同期血流达峰时间,帮助诊断、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指导治疗。结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影像诊断学的新方法。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TrevoProVue支架对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本中心13例采用Trevo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thrombolysisincerebralinfarction,mTICI)分级评估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并于术后90d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独立生活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术后即刻8例获得mTICI分级2b~3级再通,4例mTICI分级2a级再通,1例血管无法开通mTICI分级0级。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5.0(9.5~21.0)分,术后24hNIHSS评分7.0(5.5~16.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35)。90d临床随访,mRS评分0~2分6例(46.15%),3分2例,4分2例,5分1例,6分(死亡)2例。结论应用Trevo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Trevo ProVue 前循环 急性缺血性卒中 取栓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瘤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子阜、顶颈比、指向、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在75例患者的8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有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18.2%,占患者22.9%),所有患者术后Rank评分为0分51例,2分8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36,优势比(OR)=0.408),术前Hunt-Hess评级(P=0.041,OR=0.426),动脉瘤指向(P=0.008,OR=0.341),瘤体是否具有小阜(P=0.008,OR=0.517),手术时机(P=0.000,OR=0.316)以及动脉瘤顶颈比(P=0.028,OR=0.163)都是IAR发生的预见性因素,动脉瘤的位置(P=0.187)不是预见性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瘤指向术者,瘤体具有小子阜,早期手术以及顶颈比在1.97±0.67范围内的动脉瘤在术中较易发生破裂,术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破裂
  • 简介: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PICA)或椎动脉(VA)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有很大的可变性,主要由于其血管形态学及侧支循环的差异性所致。因此,了解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正常血管解剖、血管形态学变异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能为其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WALLENBERG综合征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血管形态学 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老年后循环缺血(PC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老年PC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CD及MRA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后循环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共入选我院诊断为PCI的住院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平均年龄67.4±8.5岁;TCD确诊老年PCI患者56例,TCD的阳性率为93.3%;MRA确诊PCI患者39例,MRA的阳性率为65%。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类型的检出率,χ^2=15.21,P〈0.05。TCD的阳性检出率高于MR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的TCD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RA,TCD可了解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对老年PCI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观察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经颅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  近年来,随着国内神经科医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认识的不断深入,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ly,TCD)检查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颅内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支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1)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支和出现侧支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2)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软脑膜吻合支(leptomeningealanastomoses,LMA)。(3)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支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支循环,分析组合侧支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结果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出现侧支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支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62.2%)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vs62.2%,P=0.011,优势比(odds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vs38.3%,P=0.007,OR=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vs13.1%,P=0.009,OR=3.786)。结论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

  • 标签: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WILLIS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方法通过应用丹奥粉针剂治疗51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并利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测定其用药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的各项指标.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极显著.结论丹奥粉针剂对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丹奥 腔隙性脑梗死 病人 脑循环 血液动力学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麝香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麝香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甲襞微循环血液流速流态等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麝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麝香注射液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甲襞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