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现代人物画从开始出现到现到现在在仅短短半个多世纪,已显示出作为新生艺术的勃勃生机,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已融进了现代意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期待视野。然而,现代人物画如何更进一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如何完成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式与内涵的转变。

  • 标签: 现代人 现代意识 中国现代 继承传统 转变 期待视野
  • 简介:中国古代把音乐或歌曲称之为『风』,这一认识与体察自然界的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古人在谈论治国方略时往往将『礼乐』并称,认为音乐与礼一样,同样承担着治国的责任.他们在推崇音乐的作用时,除了注意到音乐正人心的一面,还注意到音乐有『淫邪』的一面.注意到音乐的审美功能是在东汉后期.时至魏晋,人们在面向自然中获得了音乐的新知识.在这中间,嵇康、阮籍、向秀等是代表人物.从音乐中寻找面向自然的生活清音,嵇康的音乐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音乐 自然 礼乐 嵇康
  • 作者: 崔勇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艺术创作过程是对生活美的认识和创造。视觉艺术也随着时代向前发展,而审美充分展示了艺术的魅力,美术作品要以它特有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以视觉形象真实地表现主观和客观世界,这就提高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是对美的感受、爱好、鉴赏。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一些审美欣赏的经验。过去的美学,着重研究美和艺术的本质,并从客观方面来探讨这一本质。有的把美当成是客观事物物质属性,如理念等。到了文艺复兴后期,研究方向开始逐渐从客观方面转移到人的主观方面。对于艺术家来说,出现了“巧智”一词。说艺术之所以能够创作,是有一种灵巧的智慧。后来这个词很快合并到想象力的当中,并为想象力而代替。对于欣赏者来说从出现了“趣味”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美学向着心理学方向发展,从客观转主观的西方美学观念,他们所关心的是人的主观美感经验,是人作为审美欣赏主体的心理结构,是审美欣赏的心理过程以及构成这一过程的种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原始音乐教育现象,必然涉及到音乐的起源、教育的起源、原始音乐教育意识的萌发、音乐教育的表现形态等问题。搞清这些问题,不但对于完善中国音乐教育史学科建设有着积极意义,也为我们如何认识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现象和由这一现象产生的教育行为、原始审美意识及学校音乐教育的起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

  • 标签: 原始 审美意识 自然形态 音乐教育
  • 简介: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死亡意识显得异常突出。陶渊明对死亡的必然性有透澈的认识,他能够以平常的眼光看待死亡,并且以此获得了委运任化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对生命有了更大的承担,故而我们可以用“向死而生”来概括陶渊明的生死观。在中国思想史中,陶渊明的死亡观与道家颇为接近,但他不求仙、不养生的态度,又类似儒家的平实与理性。总之,陶渊明的死亡观可以说是中国思想中非宗教性生死观的一个代表,其文学表现,也具有难以企及的感人力量。

  • 标签: 陶渊明 死亡文学 中国文学
  • 简介:近年来,对女性艺术家的工作研究兴趣重燃,其中许多女性艺术家已经投身艺术界几十年。去年春天,《纽约时代风格杂志》的“作品进行时”栏目选取了11位有特色的女性(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她们的作品“我们应该多年前就已熟知”。

  • 标签: 女性艺术家 意识转变 黛西 70年代 时代风格 90年代
  • 简介:《守望都市》是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出品的一档一个小时直播社会新闻栏目,创办三年来,始终秉承民生新闻的理念,坚持“市民新闻”的定位,节目影响不断扩大,收视率在长春地区所有上星频道及地面频道排名第一。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守望都市》在长春地区平均收视率达33.93%,最高收视率达40.74%,远远超过央视一套的平均收视率16.05%和最高收视率18.56%。《守望都市》在长春地区的市场份额最高达60%,这就意味着在长春市,

  • 标签: 《守望都市》 吉林电视台 社会新闻栏目 中国 节目制作 收视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07
  • 简介:秧歌舞蹈作品中也有这样的,打破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变化的,有些舞蹈动作甚至可以不合音乐节奏

  • 标签: 审美意识 汉族秧歌 现代审美
  • 简介:  王昌言(1925~1999),河北邢台县人,1940年参加抗日工作,曾任小学教师、县政府科员.1950年调邢台专区文工团,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后又调河北省戏曲研究室,1959年调河北梆子剧院任编剧至退休.自1950年创作到1993年的,他的戏剧创作生涯前后达40余年,整理、改编、创作近百个剧本,河北戏曲尤其是河北梆子广为流传的经典性剧目如等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1994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河北梆子、京剧、武安落子、武安平调、隆尧秧歌、评剧等戏曲剧本19种.……

  • 标签: 原型意识 意识现代 戏曲原型
  • 简介:本文从汉族秧歌舞蹈的视角,将民族民间的传统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为汉族秧歌舞蹈的三大现代审美意识特征,即秧歌舞蹈的现代步伐,秧歌舞蹈的审美变化和秧歌舞蹈的纯舞性,通过对三个特征的具体分析,探讨了没族秧歌舞蹈在纵向发展过程中,与现代艺术意识的融合,进而强调了对回到和重新发现人本身的寻根逆向追求的这一艺术的现代意义的理解,并由此得出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应走向世界,从纵向和横向的双方面共同汲

  • 标签: 秧歌舞蹈 现代审美意识 审美变化 纯舞性 汉族
  • 简介:我国众多戏曲剧种的出现,昭示了各自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其最具典型的体现应是剧种的唱腔音乐。我国戏曲艺术是不断发展的民族传承艺术,为此,其创腔手法由传统的"经验切磋型"向今天的"专业作曲型"发展是一种必然,但无论怎么发展,戏曲唱腔音乐的创作非同一般意义的"作

  • 标签: 剧种意识 意识戏曲 戏曲音乐创作
  •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社会“都市化”的进程中,其“两极分化”的走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对“精英文化”的“颠覆”中,朝着“大众化”、“社会化”的回归,另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精品化”或“经典化”的走向,必将经历当代社会“个性化”的选择与重组,并逐步脱离先前的“规定”,在一定意义上真正成为“当代”与“当代人”的创造。本文作者从一个城市的民族民间舞蹈生成、存活、发展形态的调研出发,立足从“实践中_来到实践中去”的“叙说方式”,“以点带面”,试图对“都市化”语境中的“广场性”与“剧场性”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现状作出一些个人的思考与评论。

  • 标签: 大都市化 地域意识 社会文化 人文地脉 民族民间舞蹈 呈现形态
  • 简介:时间:2017年8月3日地点:上海电影集团一、中国放映市场格局:“群雄”并立与国际接轨问:观察近两年电影行业的变化,放映领域的整合与重组势头越来越猛。比如万达院线先后收购世茂影投公司旗下14家影院,完美世界收购今典院线旗下217家影院,中影控股大连华臣,保利影业接管星星文化下属影院,大地院线收购橙天嘉禾在大陆地区的所有影城。按照形势的发展,

  • 标签: 院线 天嘉 公司旗 万达 连华 商业大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莎乐美》在中国的摹仿者也在推销莎乐美唯美主义式的死亡艺术和刹那主义的瞬间快感,社会生活的物质商品关系在《莎乐美》中并没有明显的痕迹,中国对于唯美主义的接收以及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发展和上海的都市生活方式和这个城市的消费文化有极大的关系

  • 标签: 启蒙现代性 吻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消费主义
  • 简介:在福州市城市乡间,特别是在郊区乡村,可以说几乎是无日不演戏,无处不演戏,镇镇有戏台,村村闻锣鼓。在当前全国戏曲市场并不景气的今天,福建的民间戏曲市场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态。据调查,福州地区民间职业剧团有143个,其中闽剧团127个,黄梅戏团1个,伬唱队、木偶团15个。这些活跃在城乡中的民间职业剧团演出活动非常频繁,演出收入也相当可观。

  • 标签: 戏曲活动 福州市 城乡 民间职业剧团 消费 社区
  • 简介:《圣经·旧约)中这样讲述过一个故事:“……亚当管理着园子里的树木和各种动物,没有人帮助他,上帝想:让那个人独居不好,我要给他一个配偶帮助他。于是上帝让亚当沉睡,亚当就昏昏沉沉睡着了。上帝就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用那根肋骨,造了女人。上帝把女人带到亚当跟前。亚当看到女人很高兴,说:‘这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可以称她为女人,

  • 标签: 女性艺术 文化意义 时尚消费 精神生活 载体 亚当
  • 简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经不满足于物体的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追求其隐藏的符号价值,从而使商品成为可以代表消费者身份地位的象征,从而建立有文化底蕴内涵的品牌形象,改变大众审美观念,促进社会进步。

  • 标签: 符号 符号消费 消费社会 品牌形象设计
  • 简介:编剧王海钨说,《中国式离婚》这部电视剧是一道“命题作文”.由制片人先定好名字后请她创作的。片子还未播出,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已开始炒作。有人称其为“现代版《围城》”,比《牵手》还好看;还有人将之定位为“一个当代中国普通家庭的离婚故事白描、一次中国人婚姻状态的深度探访”,“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的婚姻现状.定格中国人的婚姻伤害”……然而,

  • 标签: 电视剧 全景 《牵手》 编剧 制片人 美学特征
  • 简介:引言:问题与对象本文要讨论的所谓“当代戏曲中的女性意识”,是指当代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背后所体现出的女性观。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和直接面向观众的现场艺术,戏剧是艺术家和观众以及有关意识形态合力完成的作品,所以必然体现这三个方面的价值诉求,其女性观自然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第一,艺术家以怎样的女性观在塑造女性形象?第二,观众(集体无意识)接受和需要怎样的女性形象?

  • 标签: 当代戏曲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塑造 中国 综合艺术 集体无意识
  • 简介:鸟、蝴蝶、飞行器以及由空酒瓶创作而成的险峻中略带几分邪气的抽象带状作品——这些由鲍尔·维林斯基创作的作品都具有远离无序的机械化的程序。尽管他的绝大多数雕塑是用捡来的材料制作而成的。2014年,他突然转变了创作风格和思路,在纽约画廊繁殖活蝴蝶。这个精致的、构思缜密的、诗一样的装置至此成为了一件艺术服务于科学的范例。

  • 标签: 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