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颞叶重度脑挫伤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和分析本院收治的19例双颞叶重度脑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有12例,占63.2%;中残有3例,占15.8%;重残有2例,占10.5%;植物生长有1例,占5.25%;死亡有1例,占5.25%。结论要重视对双颞叶重度脑挫伤患者的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以及瞳孔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脱水机的停用不能太早和太快,对患者进头颅CT动态探查,对手术适应征要能够把握好,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开颅,将坏死的脑组织清除等,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双颞叶重度脑挫伤 临床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额叶对冲性脑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1999年7月至2002年6月我们治疗的22例前额叶对冲性脑挫伤患者,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结果在13例手术治疗病人中,8例恢复良好,中残3例,重残2例;而保守治疗的9例中,死亡5例,残疾2例,恢复好2例。结论对伴有昏迷的前额叶对冲性脑挫的患者应尽早确诊,及时手术治疗。

  • 标签: 前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CT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缝合分期拆线法在面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面部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缝合拆线法,实验组给予双层缝合分期拆线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甲级愈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0%。结论双层缝合分期拆线法应用在面部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愈合效果,更具有美观价值与实用价值。

  • 标签: 双层缝合分期拆线法 面部裂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隐性脾脏挫的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伤患者进行CT诊断,对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诊断后发现,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伤患者中,脾脏撕裂5例,脾门血管部分断裂4例,左侧后肋骨折4例,左侧脾区侧肋骨折3例,2例左侧胸腔积液,左侧侧胸壁肿胀5例,后壁肌层软组织肿胀3例。结论脾脏内高密度以及片状密度减低区可以作为脾脏损伤的直接证据。若是没有明显CT脾脏损伤表现时,出现侧肋骨折或左侧脾区软组织损伤时,则可以判定为脾脏损伤。

  • 标签: 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 CT诊断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挫发生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挫伤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28例)和保守治疗联合手术治疗(联合组,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保守组20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1.4%,8例无效患者中,有1例死亡,6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联合组经保守治疗后行手术治疗,26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9%,2例(7.1%)无效患者均为中度残疾,无重度残疾和死亡病例。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脑挫伤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密切观察及CT动态监测,予以保守治疗后视病情变化及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挫裂伤 发生原因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及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双额叶脑挫并发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半年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双额叶脑挫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CT影像学变化,及时的双侧开颅减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额叶 脑中心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挫伤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挫体积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脑挫体积≤50ml为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而脑挫体积>50ml为观察组,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病死率、致残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及时给予脑挫伤患者手术治疗,能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脑挫裂伤
  • 简介:目的探讨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变化规律,为临床改善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治疗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脑损伤组.损伤组按后不同观察时相点又分为8个亚组,每亚组9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模型。每组6只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POD)组织化学染色、脑含水量测定,并进行图像分析。余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脑损伤后30min区可见出血灶.区内无血管染色.区周围存在微无血管区。微无血管区的存在持续至后3d。(21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面密度明显下降,后2d达到高峰,直到后7d才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3)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后24h、2d回升,3d再次下降,至7d仍未恢复正常。(4)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后2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后6h微绒毛增多。后12h~3d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EPOD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准确反应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脑损伤后即发生脑缺血改变,而脑缺血的发生源于脑损伤后脑微血管结构的破坏和微循环灌注不足。

  • 标签: 颅脑损伤 微循环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泛双侧额叶脑挫伤患者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3例双侧额叶脑挫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23例广泛双侧额叶脑挫伤患者均行双额去骨瓣减压其中恢复良好16例,轻残4例、死亡3例。结论双额去骨板减压术是治疗广泛性双侧额叶脑挫积极有效措施,提高了手术效果。

  • 标签: 广泛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双额去骨瓣减压 治疗分析
  • 简介:近年来脑损伤的机制研究已日臻完善,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降低以及伴随的脑缺血、缺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及时提高脑内的血氧饱和度,阻止恶性缺血、缺氧的发生是治疗脑挫的关键。我院2000年1月-2008年8月,20例重型脑挫伤患者早期行高压氧(HBO)加常规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裂伤 高压氧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水肿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为急性脑水肿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治愈及好转(含各种后遗症者)32例,死亡8例。结论:急性脑水肿的临床诊治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脑水肿的临床特点,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脑水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额叶挫致脑中心疝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3例脑中心疝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间脑期手术效果最好,延髓期手术效果最差。结论双侧额叶挫伤患者的潜在危险性较大,所致脑中心疝不能以意识、瞳孔变化、血肿量大小、中线结构移位衡量病情轻重,应重点参考影像学的动态变化,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双侧额叶挫裂伤 脑中心疝 间脑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由体位自然分娩助产技术,与传统的平卧位分娩早断脐的助产技术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实施自由体位接产、自然娩肩和晚断脐自然分娩助产技术,与前三年指标相比较。结果自2013-2015年三年间,会阴侧切率下降,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和晚断脐的自然分娩助产技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新生儿产,优于传统平卧位接产,应当在临床实施应用,保障母儿健康。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平卧位分娩,等待宫缩娩肩(二步法),晚断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后臀挤压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预防措施,避免挤压的形成。方法对科里发生的4例臀挤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结果科内发生的4例挤压伤患者已痊愈出院,科内再无挤压发生。结论科里对术后患者易发生臀挤压伤得以重视,制定出护理措施,避免挤压的形成,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压疮 挤压伤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分析助产士有效沟通对自然分娩软产道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80例足月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给观察组行助产士有效沟通,记录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以及阴道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和阴道损伤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助产士有效沟通可缓解产妇紧张情绪,促进产妇配合分娩,减轻软产道,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 标签: 自然分娩 心理 有效沟通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