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用追踪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差错 的预防效果。方法:于 2015年 1月 ~2016年 1月,记录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差错 情况,分析原因并还制定防范措施。自 2016年 2月 ~2017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追踪方法在我院三级医院现场评审护理准备的应用及体会,梳理过程,评价效果。方法我院认真学习、细化分解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运用追踪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医院评审中的护理管理进行策划,包括个案和系统追踪;通过完善PDCA、五常法管理思维,探索护士能级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专科优质护理亮点拓展进行追踪。结果在一系列三级医院现场评审准备工作中,科室护理工作严格对照评审标准,整体护理质量、优质护理亮点拓展与护理人员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追踪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现场评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蔷薇科中药配方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使用方法加以验证 。方法 采用常规法(平血法)、薄膜过滤法。 结果 使用常规法测定, 蔷薇科中药 8 种配方颗粒中 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木瓜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白色念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高于 70% ,而其中地榆、金樱子、枇杷叶对试验菌株均出现不同的抑制作用,回收率部分低于 70% ;使用薄膜过滤法, 蔷薇科中药 8 种配方颗粒对 5 种 试验菌株均无抑制作用,回收率均高于 70% ,说明 蔷薇科中药 8 种配方颗粒均可 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检查、酵母菌以及霉菌计数 。 结论 蔷薇科中药配方颗粒对大多数菌株无抑制作用,对个别微生物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用 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酵母菌以及霉菌计数 。

  • 标签: 蔷薇科 中药配方颗粒 微生物限度 方法学验证
  • 简介:目的:建立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组胺检查法对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进行限度检查方法研究,并与现行猫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加标回收率86%~117%;豚鼠法方法特异性(真阴性率)100%,灵敏度(真阳性率)70%,猫法方法特异性100%,灵敏度68%;四个实验室室内重复性分别为82%、75%、83%、81%;实验室间重复性为92.9%~96.4%.结论:该法准确度与猫法相当、重复性好,可作为降压物质检查法的替代方法

  • 标签: 注射用糜蛋白酶 组胺类物质检查 豚鼠 离体回肠
  • 简介:摘 要:目 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评价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 法:筛选我院在一年之间抽取的12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液共360份进行研究,进行涂片镜检、罗氏固体培养、BACT/ALERT3D60液体培养及Genexpert分子检测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显微镜镜检红细胞(RBC)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200份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液立即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镜检有红细胞的有83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12例。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阴性镜检有红细胞的有6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99例。两种方法结果出现差异。结论临床工作中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应联合进行,尤其是显微镜检查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潜血反应 镜检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追踪方法应用于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600例病人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成立对进行静脉治疗的病人的护理质量进行追踪的检查组,依据静脉输液目前调查出现的与静脉输液的治疗有关的问题,实施追踪的方法对于全院的护理单元中实施静脉治疗的情况实施系统以及个人的追踪评价。结果医院进行静脉输液的并发症、穿刺部位的不正确、贴膜维护的欠佳、导管维护的欠佳、敷贴固定并不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实施追踪方法治疗的病人,能有效的提高满意度,其临床效果很好,可进行推广。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质量管理 追踪方法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妇炎洗液中该制剂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50.5∶49.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4nm。结果槲皮素的进样量在2.768~27.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9.66%,RSD为2.8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妇炎洗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妇炎洗液 槲皮素 HPLC
  • 简介:摘要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为肠道外营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应用本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但产品中氨基酸在灭菌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分解产生氨,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中氨的含量对控制该样品的质量意义重大。为了控制产品质量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广度法对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中氨的含量进行测定,进行了方法研究。

  • 标签: 紫外-可见分光广度法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危重症病患,进行追踪方法的护理管理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入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症病患,随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并记录、观察结果;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采用追踪方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并报告。结果:在无客观因素影响影响的前提下,B组病患各项实验数据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病患。结论:在危重症病患的护理中,采用追踪方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于病患的护理效果更有利,且患者满意度上升,方法有效,具备临床护理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危重症病人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追踪方法并精细化管理对介入诊疗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病患,随机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传统模式管理)与研究组(追踪方法与精细化流程管理结合)。观察指标包括介入手术室内消毒行为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介入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与依从也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实施追踪方法采取了精细化流程管理之后,研究组的手术之内消毒行为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并且对照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比研究组要高,P<0.05,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正确率与依从率也是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追踪方法并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控制介入诊疗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通过强化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加强手术室的环境管理以及严格落实预防感染的管理制度,可以显著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减少患者的病痛并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精细化管理 介入诊疗 医院感染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免疫比浊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中存在的差异和偏倚的评价。方法 通过选择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8名作为本次的研究的实验组对象,与此同时选择128名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考组,两组患者均运用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的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最后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关性和偏倚等进行评价。结果 设定Y为免疫比浊法的测定值,X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值,最终得出直线回归的方程式=(0.966X+0.0491),r=0.9912,进一步表明两者间的相关性良好。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均具良好重复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显著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结果十分准确,能够当作临床的参考标准,而免疫比浊法的检测整体较为简单且容易操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也具备一定的相关性,比较适用在广大的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免疫比浊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主体为本院收集的常规血液标本,共计 70 份,所有标本均采用免疫比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检测,对比检验数值的偏差。 结果:检验结果表示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取得的各项数值均高于免疫比浊法,数值差异 为 P<0.05 。 结论: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可以作为临床参考标准,而免疫比浊法因操作简便,适合推广应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免疫比浊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评价逍遥散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及报告质量。方法检索PubMed、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截至2013年11月,收集逍遥散治疗CFS的RCT和病例系列研究,分别参考Cochrane手册5.1.0版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CONSORT声明2010版,并结合9项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纳入RCT的方法和报告质量;分别参考NICE病例系列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和STROBE声明第四版评价纳入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结果初检出相关文献117篇,最终纳入27篇文献,包括11个RCT和16个病例系列研究。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价结果显示:54.5%的RCT采用了较为合理的随机分配方法,仅9.1%的RCT采用了分配隐藏和盲法;72.7%的RCT采用了意向治疗(ITT)分析却不清楚是否存在失访;研究均无选择性报告。中医药特色指标补充评价结果显示:54.5%的RCT未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研究中采用的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不统一;干预措施的质控措施质量参差不齐;没有RCT严格符合多中心研究。CONSORT声明2010版评价结果显示:文献均不能从文题识别是随机临床试验;样本含量计算、随机化实施细节、流程图的使用、结果分析类型、试验注册及方案等的报告率均为0。NICE病例系列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病例系列研究中仅6.25%符合多中心研究;81.25%的研究纳入排除标准不明确;均未做到连续招募患者和使收集的数据达到预期目标,也均未做到分层分析结局。STROBE声明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病例系列研究均未在题目中明确注明是病例系列研究;研究设计、样本大小、受试者流程、偏倚、局限性、可推广性的报告率均为0。结论逍遥散治疗CFSRCT和病例系列研究的报告质量较差,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方法问题,建议今后在设计和报告RCT和病例系列研究时分别参�

  • 标签: 逍遥散 慢性疲劳综合征 质量评价 CONSORT STROBE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肝毒清胶囊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正丁醇—乙酸—水(715)取上层,在366nm下进行薄层扫描测定小檗碱含量,并进行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小檗碱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48~0.240μg,回归方程为Y=635.7X+184.8(r=0.9991,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6%(RSD=2.6%,n=6),其他成分对样品测定无干扰。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肝毒清胶囊中小檗碱含量测定的方法

  • 标签: 薄层扫描 小檗碱 含量测定
  • 简介:3-巴洛沙星,流动相为乙腈-0.4%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47,采用乙腈-0.4%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签: 反相液相 巴洛沙星 方法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4种不同药敏方法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性能,为实验室选择可常规开展的药敏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88株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其中6株携带mcr-1基因),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黏菌素肉汤纸片洗脱法(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的MIC值。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的基本一致性、分类一致性、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χ²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法对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金标准相比,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和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分别为94.32%(83/88)、92.05%(81/88)、90.90%(80/88)和96.59%(85/88),分类一致性均为100%(88/88),未出现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P=1),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一致性较强(Kappa=1,P<0.001);4种药敏方法测定的MIC值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呈正相关,一致性较好(r均>0.5,P均<0.05)。结论多黏菌素4种药敏方法在本实验室均达到了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及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联合推荐的性能标准,其中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CBDE检测性能表现最佳,目前可应用于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

  • 标签: 肠杆菌科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黏菌素类 mcr-1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个体病例数据(IPD)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并明确需要改进的领域。研究设计系统综述。数据来源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系统综述数据库。研究的合格标准以评估干预措施疗效为研究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IPD meta分析的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1991—2019年发表的涵盖21个疾病领域的323篇IPD meta分析:270篇(84%)为非Cochrane系统综述,269篇(84%)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排名前25%)。IPD meta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质量不佳:运用适当的方法评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43%,95%可信区间38%~48%),解释结果时考虑偏倚风险(40%,34%~45%),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及排除理由(32%,27%~37%),预先制订研究计划(31%,26%~36%),预先确定评估总体效应(44%,39%~50%)和病例-干预交互作用(31%,26%~36%)的方法,评估和考虑潜在的发表偏倚(31%,26%~36%),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19%,15%~23%)。126篇(39%)IPD meta分析未能获得90%及以上的合格病例或试验的IPD,其中只有60篇(48%)提供了未获得的原因,21篇(17%)采取了某些策略来探讨无法获得的IPD可能造成的影响。结论IPD 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不理想。未来开展IPD meta分析需要预先制订研究计划(包含数据分析方案),全面检索文献,运用适当的方法评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时考虑偏倚风险的影响,解释无法获得IPD的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高速传播,我国居民越来越注重科学化的育儿理念,使得儿童预防保健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极其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评估角度,检测不同的指标。人生长激素(h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性激素(sex hormone)、抗苗勒管激素(AMH)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 VD)等是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常用指标。本文旨在阐释生长发育常用指标的概念与特点,概述近年来研发的生长发育评估常用指标的检测方法,为儿童预防保健选择合适的检测指标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激素 化学发光测定法 生长发育 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