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先天性缺牙患者92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6%,观察组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都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缺牙的患者,采取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语言和咀嚼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 标签: 先天性缺牙 口腔修复 语言功能 咀嚼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其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33例应用常规非语言沟通护理,研究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比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94%,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5.76%高,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88.7±2.4)分高于对照组(85.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患者满意度高,生活质量改善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急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目前自媒体行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因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而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就广播媒体而言,想要以自身广泛的受众范围、传播便捷的优势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前提就应该给予广播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现力充分的重视。广播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提升有助于广播语言情感内容的丰富、受众实际情况的满足、节目受众范围及传播效果的拓展。本文分析了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特征要求,分析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特点,并体出了提升语言表现力的对策,希望给广播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 标签: 广播电台 播音员主持人 语言表现力 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3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66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67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并且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及依从性,促使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自闭症患儿语言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2~4岁已确诊为自闭症的患儿150例,均进行Gesell评估并检验血清25羟维生素D3,比较语言能区DQ>86与语言能区DQ<86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3水平。结果语言能力正常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于语言落后的儿童。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自闭症患儿语言能力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血清25羟维生素D3 自闭症 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护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患沟通性语言进行手术室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无焦虑症状以及轻度焦虑症状多于对照组,但中度、重度以及极重度焦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患者进行护患沟通性语言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护患沟通性语言 手术室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后失语患者采取中西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纳入的120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取复语汤,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1.67%(P<0.05);治疗前两组失语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失语患者采取中西医治疗效果明显,可进一步缓解病情,改善语言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中西医治疗 失语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卒中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治疗,研究组在传统的治疗的基础上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tDCS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语言能力,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实施。

  • 标签: 脑卒中 语言功能障碍 颅直流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小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对比,有突出性的差异(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充分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儿科整体护理质量,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唐氏综合征儿童由于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水平也被视为先天愚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患儿语言发育迟缓,这与患儿自身出牙晚、牙列不齐、舌头大、肌张力低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为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有必要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促进语言康复和自理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口肌定位治疗在学龄前唐氏综合征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具体运用及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 标签: 口肌定位治疗 学龄前 唐氏综合征儿童 语言训练 应用效果
  • 简介: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五行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与文化源头。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汉语热”和“中医热”的大背景下,以汉语词语为切入点,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解析与探讨中医五行文化,对于传播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意义。

  • 标签: 中医药文化 五行文化词语 汉语国际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先天缺失牙修复过程中应用牙体种植联合正畸疗法进行治疗并对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先天缺失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对照组(n=43)和联合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种植手术进行缺失牙修复,联合组患者应用正畸治疗和种植手术联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正畸组患者修复后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先天缺失牙修复过程中应用牙体种植联合正畸疗法进行治疗,修复效果明显提高,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明显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先天缺失牙 牙体种植 正畸疗法 咀嚼功能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及语言方面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老年痴呆患者中,随机抽取64名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均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及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后,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老年痴呆
  • 简介:目的:观察非语言沟通宣教图册在ICU气管插管重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ICU气管插管重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沟通方式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沟通方式,实验组沟通中加以非语言沟通宣教图册,比较两组一次沟通时间及一次沟通成功率、沟通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沟通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沟通时间(2.14±0.6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1.08)min(P<0.05);实验组一次沟通成功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沟通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低于沟通前(P<0.05),且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沟通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实验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有效沟通、满足需求、住院安全感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分别为(454.23±15.38)ml及(27.52±3.51)h,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气管插管重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宣教图册,能够缩短一次沟通时间,提高一次沟通成功率,减小患者因躁动、焦虑等引起的血压、心率升高,缓解患者出血情况,降低沟通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ICU气管插管 清醒患者 非语言沟通 宣教图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2~2018.3期间收治84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AQ、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明显更高(X2=9.283,P<0.05);治疗前研究组AQ、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AQ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871、t=14.1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疗效理想,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梗死 失语症 丁苯肽注射液 语言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语言沟通技巧训练和心理学教学对住院医师管理肿瘤患者的满意度。方法该院于2018年1月对住院医师展开语言沟通技巧训练和心理学教学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管理后患者对医师语气亲切、医师能表现同情心、医师交待病情清晰完整、患者能得到尊重、综合沟通能力五方面的满意度(94.74%、96.15%、94.64%、96.23%、96.55%)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住院医师展开语言沟通技巧训练和心理学教学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语言沟通技巧 心理学 满意度 教学方法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检查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对两组检查时的心理状态及心率、血压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开始10min时,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程度,也能减少血压上升与心率加快,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正性非语言暗示 心理疏导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康复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两组患儿语言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语言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语言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康复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康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小儿脑性瘫痪 语言功能 粗大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