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牟宗的易学研究为的是从易学中发见与解析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旨在抉发中国的玄学与道德哲学,而不是作一种历史的研究.他从哲学上为《周易》的解释提供了一个逻辑符号沦的模型,为中国古典思想的现代诠释作出了首开先河的有益尝试,他对易学的“实在论的价值论”或“超越的内在”的价值论的诠释,与康德、维特根斯坦关于道德世界的“超越的外在论”不同;他对易之道德世界的分析与解释也是极其形式化的逻辑的。在这些分析与解释中,《周易》的“逻辑世界”或“符号世界”变成了语义的价值世界,或者说,作为“数理物理”世界的《周易》变成了价值论的道德世界。无论是在叙述方式,或内容的阐释与解析上,牟氏的这项研究都是十分新颖的,为国内所未有。但是,牟氏的易学研究只是他学思的开端起步,相对于他的逻辑研究来说,易学研究构成了他的哲学思想发展进路的前逻辑起点,而非逻辑起点,具有形式的象征意义。

  • 标签: 牟宗三 前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 数理逻辑方法论 实在论的知识论 实在论的价值论
  • 简介:再说祖师禅——从识认论上来看禅宗的“离四句绝百非”“四句百非”乃佛法为泯除众生有、无对待等迷执邪见而说明缘起性空、真空无相不可得之理时的常用语。论宗与禅宗均常用此一用语或概念以接引学人。所谓四句,通常指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四句,或指肯定、否定、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两者均否定等作为判断一般论议形式的四句。四句之说有十种之多,百非则指百种否定。四句百非都是基于一切判断与议论之立场而设立的假名概

  • 标签: 三大法 禅定 般若 禅宗 非有非无 本来面目
  • 简介:对人体生命的终极关怀是道家、道教的共同的基本价值取向,阐述生命之理、探究延生之道乃是道人乐此不倦的事业。一代“隐仙”、武当道祖张丰,一生仙游四方,留下许多道迹道论,清代道仙李西月曾整理《张丰先生全集》八卷,以示后人,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重人贵生”的生命意识是其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成就,也是道教“生命学”园地的一朵奇葩,本文概而述之。

  • 标签: 张三丰 生命观 终极关怀 价值取向 社会价值 生命意识
  • 简介:论宗是最早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该宗以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提婆的代表作《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立宗依据,故名。论宗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从论学到论宗的转变.到隋吉藏时论宗正式成为宗派.所以,吉藏是该宗的实际创始人。然而。在印度却没有论并称的先例.及至鸠摩罗什法师(公元404年译出《百论》、409年译出《中论》、《十二门论》)将此论传译中土,并盛加弘传,论学风由是蔚为时尚。

  • 标签: 中国 佛教宗派 三论宗 《般若经》 三论学 宗教思想
  • 简介:记得我小时候,所在的农村教堂只订阅一份《天风》,当时在农村要订阅《天风》不是一件易事,复刊以后的《天风》不能直接订阅,只有零售。所以,教堂一本《天风》,信徒轮流传阅。每一期《天风》至少经过十几位信徒的手,传阅到最后页码残缺,纸张污腻。当时我父亲是那个教会唯一的传道人,因此他有第一个阅读《天风》的权利,因为他在讲道时还要负责向信徒传达《天风》里的新闻与见证。

  • 标签: 《天风》 三代 订阅 信徒 传道人 教堂
  • 简介:案例1:我对“性”的好奇与想象.惹怒了爸爸小龙,14岁,初二学生我的脑子很好,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夸我聪明,我无论读书、做作业、温习功课等,都比别的同学快半拍,从小学到现在的初二,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前名。所以我父母对我的课余时间也放得很宽,而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每天在爸爸的书房里呆上一两个小时,这样的孩子有哪个家长会不放心呢?

  • 标签: 男孩 初二学生 课余时间 业余爱好 “性” 家长会
  • 简介:一、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与党的世界观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为完成这一历史责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掌握住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纵观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斗争历史,可以看到,党内有两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种是正确的,一种是错误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内容很多。虽然'法无定法',但'万法归宗',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方法。思想方法最根本的是思想路线问题,即由物到感觉和思

  • 标签: 工作方法 《实践论》 斗争历史 定法 万法 党的建设
  • 简介:道德自信是人们在其社会行为中表现出的一种价值肯定、价值抉断并准备身体力行的行为状态,是信仰层面的坚定、判断层面的坚持、行为层面的坚守。道德自信是文化自信之根,决定着文化的发展走向,是一种文化的根本性标志,是文化的内核。道德自信的心理障碍、认识障碍、制度性障碍是当前提高道德自信必须扫除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文化自信 道德自信 困境
  • 简介:听人说,贵州省天柱县侗寨“门塘,有一个功能特殊,不同于一般老人会的“老人会”。怀着好奇,我专程走访了门塘。据寨中人讲,在明、清时代门塘是清水江木材集散地,内江放下来的小木排,要在此改扎成大排,外江的木商云集于此购买木材,木材交易十分繁忙,人们整日忙碌在木材生意中。遇到家中老人去世,心情悲痛,加上生意红火,怕因丧事耽误,不知如何处理,也就草草行事;

  • 标签: 三门塘 生意 交易 木材 集散地 购买
  • 简介:牟宗先生提出的以道德形上学为圆教解决德福一致的命题,不少学者认为这仅是赋予存在以道德意义,主观上的解决等于没有解决。本文完整地分析了道德形上学的各个要素,认为该理论有自身的逻辑推衍,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要,立足于精英式的实践与体证,对圆善问题有着独到的解决方式。

  • 标签: 牟宗三 圆善 道德形上学 两层存有论
  • 简介:现代都市中,拥有这些不良情绪的人群比比皆是。人们要善于调适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但在调适情绪时,要走出个误区。

  • 标签: 情绪调适 误区 现代都市 不良情绪
  • 简介:本文以明末'教合一'的社会思潮为背景,分析了莲池大师的教观.大师以佛教为本位,以华严的圆融精神融通儒道思想,为佛教修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

  • 标签: 莲池大师 佛教 圆融精神 《自知录》 道教 儒家思想
  • 简介:一净土经(《无量寿经》二卷,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一卷,畺良耶舍译;《阿弥陀经》一卷,鸠摩罗什译)是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所定该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日本现在净土教各宗派尊奉的正依经典。中国佛教大德对《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虽然历代都有分别疏释弘扬,但把这经并称为“净土经”,可能是在明末清初。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却是《净土四经》或《净土五经》。《净土四经》是指经之外再加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土五经》则是四经之外再增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标签: 净土五经 日本净土宗 无量寿经 普贤行愿品 三经 阿弥陀
  • 简介:个倡导”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它从国家伦理、制度伦理、公民伦理个层面建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基本价值目标的国家伦理树立了一种全面现代化的国家形象,蕴藏着共同理想的凝聚力。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基本价值原则的制度伦理建构了一种公平正义、海晏河清的社会理想,蕴藏着制度正义的驱动力。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行为规范的公民伦理塑造了一种顶天立地、正道直行的现代公民理想人格,蕴藏着公民品格的亲和力。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伦理的支持。“个倡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标签: 三个倡导 中国梦 伦理
  • 简介: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正成为全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并展现出光明前景。究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实现这样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有着怎样内在的必然的历史联系?这些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所必须要清晰明了的。

  • 标签: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三个问题
  • 简介:热情好客,拦路唱歌,迎客进寨,是宝干户侗寨的侗族人民,也是所有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

  • 标签: 侗族 传统美德 人民
  • 简介: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把孝作为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了出来,本文试图从以下个向度来阐述孔子的孝道观,即,仁、生、礼。

  • 标签: 孔子 孝道观
  • 简介: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第者”,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分为”的。相对于事物之“一分之二”的观念划分和“一分为多”的实体划分,“一分为”只具数字比附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意义。

  • 标签: 中介 第三者 辩证法 事物 “一分为三” 观念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