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评估食管癌放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4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放疗前1天、放疗中1-5周及放疗后1天行DWI,测量并且计算弥散示数(ADC)。结果b值为(0、1000)、(0、800)、(0、600)时,放疗后,ADC值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放疗后,食管癌患者ADC值显著升高。DWI对早期评价食管癌放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管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放疗 评价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0-02
  • 简介:成熟勘探工区的工业化程度高,高压线密集,地震记录中常常存在较强的50Hz工业干扰,其能量极强,频带范围与地震资料优势频带范围重叠,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品质.50Hz工业干扰压制方法基于正余弦加权逼近法,实现工业干扰的自动识别与压制,即仅对存在工业干扰的数据进行噪音压制,这样既能有效压制噪音,又不损伤有效信号,50Hz工业干扰得到较好压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工业干扰压制 地震资料 自动识别 正余弦加权逼近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0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脊髓损伤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SWI序列及MRI扫描,同时分析常规序列、SWI序列出血价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SWI组水肿、挫伤、出血等显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SWI组扫描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伤所致脊髓损伤出血中,水肿最多,明显高于坏死、增粗及出血,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表现脊髓损伤病灶范围,属于脊髓损伤的临床理想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出血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中应用 MR 灌注加权成像的价值。 方法 选择 8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来源于本院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收入,分别对患者进行 MR 灌注加权成像检查和 CT 检查,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 特异性、准确性和灵敏性。 结果 MR 灌注加权成像检查的特异性、准确性、灵敏性分别为 84.52% 、 97.62% 、 89.29% ,均比 CT 检查的 59.52% 、 83.33% 、 65.48% 高( P< 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中应用 MR 灌注加权成像检查能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和灵敏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MR 灌注加权成像 CT 检查 诊断
  • 简介:平均单一依赖估计算法(averagedone-dependenceestimators,AODE)是通过放松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假设条件得到的一种更加高效的分类算法,但AODE算法将所有父属性对分类的贡献程度看成是一样的,这使得AODE算法的分类效果受到限制。针对这个问题,利用相关系数Tau-y和Lambda-y分别计算各个特征属性对分类的贡献程度,并用计算结果对父属性加权,得到了两个改进的AODE算法:T-AODE和L-AODE算法。然后,利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埃文斯(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UCI)标准数据集在Eclipse上对这两个算法进行分类实验,结果显示两个改进的AODE算法的精确度要优于原始AODE算法。

  • 标签: 分类 平均单一依赖估计 相关系数 属性加权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时可应用PROSET技术以及DW-MRN技术,为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扩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以及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目标选择在我院进行腰骶部检查的受检者,纳入其中的30例进行研究。结果 针对受检者的腰丛神经显示效果进行分析,PROSET的显示率明显比DW-MRN好很多,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同时对骶神经以及腰骶干的显示效果进行分析,比DW-MRN优秀很多(P<0.05)。受检者的根鞘和腰骶神经根可以通过PROSET清晰的显示出来,同时腰骶丛神经信号增高和受累增粗则DW-MRN较为敏感,受检者的腰骶丛节后神经可以通过MIP重组的3D图像有效的显示出来。结论 受检者腰骶节后神经和腰骶丛神经节可以通过DW-MRN直观的显示,通过和PROSET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更加直观的诊断腰骶丛神经病变。

  • 标签: 腰骶丛神经 扩散加权成像 临床应用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肿瘤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50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该种诊断方式应用于良性与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差异性。结果当b值取0s/mm2时,良性与恶性肝脏肿瘤之间ADC值接近均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脏灌注之间ADC值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取1000s/mm2时,上述两组对比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脏肿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术前预测垂体腺瘤质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3.0TMRI多b值DWI扫描(b=0,b=1000s/mm2,b=2000s/mm2),以及内分泌激素检查。选取两种b值(b=1000、2000s/mm2)重建ADC图,并获取肿瘤实质区域的ADC值。根据术中肿瘤质地将患者分为质软组及质韧组;比较两种b值下,质软组与质韧组ADC均值的差异性;并分析肿瘤质地与患者性别、年龄、激素分型及肿瘤胶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b1000中,质软组与质韧组ADC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000中,两组间ADC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1000和b2000中,肿瘤质地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激素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而质软组的肿瘤胶原含量均明显低于质韧组(均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质地与ADC值及肿瘤胶原含量有密切关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激素分型无关。DWI和ADC可在术前预测肿瘤质地,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MRI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垂体腺瘤 肿瘤质地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判断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结合扩散加权像和磁共振平扫结合增强成像确定术前分期的差异。结果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为81.1%,Ⅱ期为95.0%,相比磁共振平扫结合增强成像,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升高;子宫内膜癌的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P<0.05),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3.0TMRI膀胱癌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探讨高场强MRI最佳b值的选取。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MRI常规成像及DWI检查。梯度扩散因子b值分别取700s/mm2、1000s/mm2和1500s/mm2。观察膀胱癌不同b值的DWI表现,测量肿瘤信噪比(SNRC)、肿瘤对正常膀胱壁和尿液的对比信噪比(CNRCB、CNRCU)及测量不同b值时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WI可显示所有肿瘤病灶,呈偏高信号肿块影;随着b值增加,肿瘤SNRC下降,而CNRCB、CNRCU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加,肿瘤平均ADC值虽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F=3.04,P〉0.05)。结论:当b值取1500s/mm2时,在不影响病灶显示的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的对比信噪比和相对准确的ADC值,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分期。

  • 标签: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有围生期窒息病史患儿110例,同时选取颅脑磁共振及基础指标相同的正常新生儿11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均进行颅脑磁共振及DWI检查,对两组患者DWI相同位置异常高信号带进行ADC数值比较。结果HIBD灶状和弥漫性病灶ADC均值为(0.975±0.042)×10-3mm2/s、(0.948±0.038)×10-3mm2/s;HIE灶状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平均ADC数值分别为(0.638±0.105)×10-3mm2/s、(0.623±0.113)×10-3mm2/s,实验组病灶平均ADC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磁共振及DWI技术能明显提高新生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诊断率,为患儿提供早期防治措施提供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传统的深度信念网络模型缺乏并行有效的算法来确定网络层数以及隐藏层神经元的数目,实验时大多依据经验来选取,这样做不仅使得模型训练困难,且范化能力差,影响实验结果.针对此问题,通过比较重构误差和验证集错误分类率的乘积(加权误差)大小来选取网络层数,网络层数确定后,再根据重构误差使用渐增法或二分法来选择合适的隐层神经元数目,以使整个模型达到最优.实验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确定模型网络层数及隐藏层神经元数目,能有效提高模型分类或预测的精度.

  • 标签: 深度信念网络 网络层数 神经元数目 重构误差 加权误差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3.0T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乳腺癌的3.0T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乳腺癌MRI表现: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部分呈深浅不同程度分叶状,边界模糊,并见毛刺征。DWI像: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ADC值为(0.97±0.22)×10-3mm2/s。动态增强示:不均匀强化,多呈斑点状、条片状或团状,部分病灶周围血管影增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Ⅲ型)曲线29例(80.6%);平台型(Ⅱ型)型曲线5例(13.9%);流入型(Ⅰ型)曲线2例(5.5%)。36例中34例诊断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乳腺癌具有一定MRI表现特征,结合3.0TMRI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通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中模糊评估法对舰艇装备系统生命力进行了模糊评判,建立多武器攻击下舰艇装备生命力加权模糊评估模型,并以某舰艇装备的主动力系统回路为例,运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对其生命力进行具体评估,结果分析表明根据加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选用合理的加权系数,就能把模糊性很强的装备生命力指标定量化,为设备系统设计方案选优提供依据.

  • 标签: 武器攻击 舰艇装备生命力 加权模糊综合评估 损伤因素 生存概率 潜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HIE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35例HIE新生儿(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经MRI检查结果正常的新生儿35例(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进行DW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新生儿经过检查后,观察组HIE新生儿的灶状病变以及弥漫病变ADC值分别为(0.63±0.11)×10-3mm2/s和(0.62±0.09)×10-3mm2/s,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中,采取(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能够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为患儿后期的治疗机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 HIE 预后
  • 简介:把有序加权几何平均(OWGA)算子推广到所给定的数据信息均为区间数形式的不确定环境之中.首先给出了区间数两两比较的可能度的一个公式,证明了该公式与现有的公式是等价的,并给出了该公式的一些优良性质.其次,研究了不确定有序加权几何平均算子,这里算子的权重参数不能够确定,但是值的范围是给定的,并且不确定OWGA算子的集结值是已知的.建立了一个线性目标规划模型,求解该模型,不仅可以得到不确定OWGA算子的权重向量而且可得到方案的估计值,然后用可能度公式通过对估计集结值的比较来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区间数 不确定有序加权几何平均算子 可能度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评价家兔急性脑出血针刺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兔25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治疗组10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每隔24h针刺一次,分别于造模后2h、3d和7d行PWI检查,观察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并记录相应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后2h即可观察到脑灌注损伤改变,针刺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血肿周围及对侧血流灌注的改善更加明显,即不同时间点MTT较模型对照组缩短、rCBF较模型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均〉1,P〈O.01)。结论:PWI能够客观评价针刺干预家兔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研究针刺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机制的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针刺疗法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及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2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能清晰显示,而在常规核磁共振成像上不能或显示不清;25例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两种检查上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无特异性显示,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能明确显示。结论对于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更清楚更精确的显示脑梗死灶,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期脑梗死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