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被称为“压路机前捡硬币”的吲定收益套利策略,以高杠杆著称。LTCM因滥用高杠杆而落败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暴嚣的高杠杆危害,使这一策略的发展遇阻。

  • 标签: 套利策略 固定收益 杠杆 2008年 金融危机 LTCM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4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优27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可避免发生术后再次移位,创伤小。较石膏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桡骨骨折 外固定架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事件发生的实践及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常规预防跌倒/坠管理方法,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预防跌倒/坠风险管理。比较预防跌倒/坠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跌倒/坠发生率。结果:预防跌倒/坠风险管理前患者跌倒/坠发生率为0.88‰,实施后为0.4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风险管理 住院患者 跌倒 坠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坠进行分析探索现有住院患者存在的跌倒安全隐患。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所发生的6例跌倒/坠进行分析。结果及时准确评估患者并给以正确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安全。讨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安全护理属于重中之重,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安全隐患并针对性进行防范,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跌倒 坠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翻身护理的方法和技巧。方法本组患者18例,烧伤面积均在70%以上,均使用翻身治疗,护理过程中均按照规定操作,同时注意护理要点,加强护理技巧。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17例,死亡1例,在翻身护理过程中均未发生意外,未出现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烧伤创面愈合较为顺利,疗效良好。结论翻身是治疗护理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有效工具,熟知其操作规范及护理要点,同时结合心理护理、护患合作等护理技巧,能极大的降低翻身的使用风险,发挥其最大的治疗优势,为大面积患者烧伤患者的顺利恢复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翻身床 护理 大面积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旁护理模式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中实施,在分娩过程中,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方式。方法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共10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仅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旁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知情对围产保健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科室服务满意度,是促进良好融洽医患关系建立的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

  • 标签: 新生儿 床旁护理 母婴同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配合。方法对80例重症肺炎患儿行肺泡灌洗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80例重症肺炎患儿均能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治疗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段,护理配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肺炎 纤支镜 肺泡灌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跌倒/坠高危患者风险评估单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76例高危患者实施了跌倒/坠风险评估单管理。结果通过对高危患者风险评估有效地防范了跌倒/坠发生,保证了患者安全。讨论通过对筛查出的跌倒/坠高危患者建立风险评估单,实施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防范了跌倒/坠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跌倒/坠床 风险评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产科护理中母婴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在我院生产的2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母婴旁护理,由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在床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妇对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母婴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技能。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治疗。方法分析6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CRRT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CRRT组27例采取电解质钠离子高于150mmol/L时予CRRT治疗,对照组33例采取输注葡萄糖水同时每2小时胃管内注入蒸溜水200ml治疗,治疗后统计分析两组之间治疗结果。结果CRRT治疗组高钠血症纠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一旦出现高于150mmol/L的高钠血症时,可考虑行旁CRRT治疗,能明显快速纠正高钠血症,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但病残率无明显改善。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钠血症 CRRT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疾病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65对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为2%,目前我国的帕金森患者人数已超过200万[1].早期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达到治疗效果,但发病10年后的患者2/3严重残疾或死亡。我病房为帕金森优质护理单元病房,为使患者更系统的,有规律的得到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我院帕金森医护组对此病患者常见的各种功能障碍创编了一套《帕金森患者康复训练操》,在我病房临床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帕金森患者 实施床旁《康复操》 指导训练 效果分析
  • 简介:ICI甲醇合成工艺中,转化的水臌比对转化反应乃至对整个甲醇生产非常重要.本文简介根据转化的反应机理确定水,碳比及其控制方案。

  • 标签: 甲醇合成 转化炉 碳比 控制
  • 简介:随着国内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加热节能减排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从燃烧控制的角度介绍了基于CO控制的燃烧优化技术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当前基于O2的燃烧控制技术的不足,并以延迟焦化加热的实际应用为例,展示了此技术在实际生产中节能减排、安全运行和精细操作的效果.

  • 标签: CO控制燃烧优化技术 理论配比燃烧 CO控制 燃烧优化
  • 简介:2011年4月26日为期50天的祥光“双闪”冷修及一、二期工程对接顺利完成,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后,投料量达到了240t/h。之后以脉动旋流喷嘴为核心的旋浮熔炼一直保持240~270t/h投料量。阐述了在高投料量状态下生产实践及况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标签: 脉动旋流喷嘴 高投料量 生产实践 炉况控制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封闭负引流对治疗顽固性疮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18例老年性疮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9例,另一组为对照组9例,观察组应用负吸引治疗疮,对照组则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经VSD技术治疗,使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愈合良好,而对照组的患者创面愈合慢。结论应用负封闭引流技术处理,不仅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而且还能透气,全方位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刺激血管、肉芽组织生长,改善局部组织供血,恢复组织活性,且方法简便,省时省力,疗效显著,是治疗老年疮的好方法。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顽固性压疮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 标签: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掌侧锁定板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多发性肋骨骨折采用钢板固定与可以吸收肋条骨钉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可以吸收肋条骨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肋骨骨折采用可以吸收肋条骨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比较观察 肋条 骨折 可吸收肋条骨 钉内固
  • 简介:目的比较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4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2例(A组),其中男13例,女9例,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26例(B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评价手术效果,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系统评定骨折复位满意程度,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x线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48例均获随访,切口长度A组(15.3±2.4)cm,B组(9.7±1.9)cm,住院时间A组(18.3±1.5)d,B组(11.8±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2,P,〈0.05;t2=3.34,P1〈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A组优良率83.5%,B组94.9%,术后1年Rasmussen评分A组优良率82.7%,B组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且关节镜能早期发现和处理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的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胫骨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体会。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按AO分类为C型合并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采用清创切开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5.4%。结论采用支架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技术对于治疗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可收到较好效果

  • 标签: 桡骨骨折 支架外固定
  • 简介:本论文以丁玲的小说《夜》为中心文本,兼及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一系列创作,描述了丁玲到延安之后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及其所再现出的延安文化政治。论文围绕小说主人公何华明的“公家人”身份展开论述,分析了以丁玲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如何在追求真实的革命激情中与现实政治相遭遇,并经历了从“奇观”到“庸”的革命想象的转变,以此呈现出1930、40年代左翼文化内在的脉络承续与冲突。

  • 标签: 丁玲 《夜》 公家人 左翼文艺 延安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