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LPC1700系列ARM是基于第二代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是为嵌入式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处理器,适用于仪器仪表、工业通讯、电机控制、灯光控制、报警系统等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恩智浦公司LPC1752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双轴交流伺服电机位置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交流伺服电机的具体电路和程序。

  • 标签: 嵌入式微控制器 ARM Cortex-M3内核 双轴交流伺服电机 位置控制
  • 作者: 黄美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04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31期
  • 机构:广西省百色市中医医院输血科   533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检验应用流程中引入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低离子凝聚胺法的价值展开试验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100例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人为此项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分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50例/组。实验组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低离子凝聚胺法进行输血检验,对照组则进行低离子凝聚胺法输血检验。根据输血检测和应用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正向、反向检验的准确度以及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结论:实验组正向和反向输血检验准确度明显超过了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输血检验中引入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低离子凝聚胺法,能够提高临床输血检验的准确度,减少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低离子凝聚胺法 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水法配合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应用于输血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进行输血检验的患者60例,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30例,予以盐水法检验,观察组30例,予以盐水法配合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验,就两组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符合情况、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正向定型及反向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水法配合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应用于输血检验中,能明显提高正向定型及反向定型符合率,安全性更高,值得肯定。

  • 标签: 盐水法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输血检验 正向定型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2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于此基础上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42±1.65)d、(96.15±1.56)分,与常规组的(14.53±1.43)d、(78.27±1.21)分相比,较优,P<0.05,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与对照组17.14%(6/35)比,较优,P<0.05。结论于混合痔TST治疗围术期行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全程优质护理 TST 护理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圆盘式(CD)微流控芯片的CALR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初步评价其用于脑梗死患者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个用于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同步检测的CD微流控芯片检测平台,并验证该平台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前瞻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8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CD微流控芯片法检测抗凝外周全血样本中的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情况,每块芯片同时检测4个样本,同步检测每个样本的3个指标,等温扩增40 min后读取结果。同时采用测序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比较2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采用CD微流控芯片平台,无需热循环,40 min即可完成样本中3个指标的同步扩增,样本的整个检测过程在60 min内完成。对核酸靶标浓度较高的样本,扩增10 min即可出现阳性信号,收到样本后30 min内报告检测结果。CD微流控芯片法针对CALR-1和CALR-2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和0.5%突变负荷浓度,对于其非靶标的核酸样本均未发生任何非特异性扩增,特异性良好,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的符合率均为100%(20/20)。在脑梗死组中发现2例CALR基因突变,且均为CALR-1突变(L367fs*46),对照组中未发现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CD微流控芯片法与测序法结果一致率为100%(204/204)。结论CD微流控芯片法用于检测脑梗死患者样本中CALR-1和CALR-2突变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速度快和检测通量高等优势,有助于明确脑梗死患者的病因。

  • 标签: 脑梗死 钙网蛋白 基因 微流控芯片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作用研究。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2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8例。对照组使用试管法进行ABO、RhD血型检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用凝聚胺法检测;而研究组则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来进行检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ABO、RhD血型准确率分别为99.69%、99.84%;而对照组患者ABO、RhD血型准确率分别为98.90%、99.3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57%,对照组检出率为0.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中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血型鉴定准确率和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还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而且在检验结果也能得到长时间保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血型鉴定 不规则抗体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临床研究 血管内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翻转"式微课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步教学的口腔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教师通过"课前—课堂—课后"连环设计对实验组进行"翻转"式微课教学,对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授课。教学结束后,通过自主学习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翻转"式微课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引领他们进入医学生物化学的自主学习中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结论"翻转课堂"和"微课"的结合对于促进课程教育方式转型、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翻转"式微课 自主学习 医学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 简介:传统的敌我识别系统已经不适应信息化作战的要求,现提出了一种以Cygnal公司的嵌入式单片机C8051F020为核心的新型敌我识别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和程序流程图.该方案与现有系统相比有很大的技术改进,利用了扩频技术、纠错编码技术、最新的加密标准和GPS系统,各方面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 标签: 敌我识别系统 微控制器 无线扩频收发模块 GPS接收机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以微课的使用最为突出。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微课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课程系统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 标签: 计算机网络课程 微课教学系统 设计细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入选的290例受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5例。对照组采用聚凝胺试剂盒,观察组采用凝胶卡进行标记。比较两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5.52%,高于对照组2.07%,P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输血 红细胞 不规则抗体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开环时微创痔吻合术(TST术)与PPH手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痔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PPH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痔病的临床治疗中,与PHH手术治疗方式相比,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更具疗效性,且术后的出血量少,能够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体验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术) PHH手术 痔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配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输血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联合方式,对照组采用聚凝胺法,对比数据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阳性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更高,输血不良反应明显更少,P<0.05。结论:预防配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效果理想。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配血 预防 输血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新教材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而且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我们教学时间又很有限,如何在紧张的教学时间里妥善处理教材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难题。开展主题式微阅读教学模式既符合高中生历史学习需要和历史学科学习特点,承载大容量的同时又能化繁为简,强调“做中学”以专题活动和解决问题等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轴有助于落实学科素养。本文主要以高二历史一轮复习课人教版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子,探求主题式微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输血检验过程中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筛选本院在2021.9-2022.9期间到院接受输血检验患者的血液样本攻击60例,其中30例为采取低离子凝聚胺技术进行检验,另外30例为采取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验,分别两组患者纳入为普通组、研究组,比对两组患者的输血检验结果。结果 通过结果分析可知,在临床输血检验的过程中,采取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检验各有优劣势,前者在交叉配血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以及一次性配血成功率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两组结果比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后者则有较高的检验准确绿、灵敏度和稳定性,检验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为临床输血患者提供输血检验的过程中,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各有优劣势,但是综合来看,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优势更突出,为此建议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推广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介绍了用于非金属无损检测(NDT)的超声检测仪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以嵌入式微处理ARM940T内核为主控制器,以XilinxSpartan3FPGA作为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核心,在Linux平台上实现新型数字式非金属超声检测仪的设计方法。

  • 标签: 嵌入式系统 ARM940T LINUX FPGA 超声检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院360例临床输血患者分别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和低离子凝聚胺试剂交叉配血,其中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为A组数据,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为B组数据。结果:B组的交叉配血时间长于A组,交叉配血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一次性配血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所得稳定性、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抗体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优势性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 简介: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为开发微课程、录制微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文中详细介绍微课程的开发、微课的录制、上传共享、总结反思的过程。微课程发挥了数字平台的优势,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共享,同时创造性地开发运用教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名师数字课堂的传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 标签: 微课程 十字相乘法 数字平台 资源共享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器(maxillaryskeletalexpander,MSE)治疗成人上颌骨宽度不足时,腭中缝扩展情况和扩弓对磨牙颊舌向倾斜角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对18~29岁(平均21.58±3.12岁)上颌骨性宽度不足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应用改良式MSE治疗,分别于扩弓前、扩弓结束后1周内拍摄CBCT,用DolphinImaging11.8Premium软件测量患者上颌尖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夹角以及螺旋扩大器的螺旋扩开宽度。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扩弓后,腭中缝尖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3.08±1.48)mm,磨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2.62±1.06)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4.28±1.56)mm,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倾斜夹角平均增加量为0.69°,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式MSE可扩开成人腭中缝,扩弓后,上颌第一磨牙仍维持原有生理性颊舌向倾斜角度。

  • 标签: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上颌骨宽度不足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