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护理措施及感染因素展开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2月~2015年8月实施气管切开患者同时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结果20例气管切开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0%。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气道湿化、不同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患者在气管导管留置过程中的时间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予各种侵入性操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切口护理失当等多种因素直接相关。将合理给氧、口腔护理以及气道湿化等基础护理工作做好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对一些操作规范进行严格执行,对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对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器官切开术 肺部感染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机器人辅助下行腹腔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总手术时间平均139(83~222)min;机器人手术时间89(50~170)min.平均住院2d,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当日进食清流质,次日配方饮食.1例术后2个月症状复发,其余病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具有放大的三维成像和震抖过滤的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适用于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这类要求高度精细动作的手术,能有效地预防食管穿孔和括约肌纤维切开不全,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外科治疗
  • 简介:总结65例老年危重患者行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环境、用物和患者准备;中安置患者适宜体位,密切配合医生实施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加强病情观察;术后加强气道管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中发生不明原因渗血1例、血压下降5例、脉搏氧饱和度下降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术后发生痰中带血3例,均予对症处理。

  • 标签: 危重患者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气管切开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月25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进行了气管切开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危重型患者,年龄63~72岁。4例患者中行经典气管切开3例,经皮穿刺气管切开1例。分析总结者在气管切开全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和流程步骤。术后监测者的体温和临床症状;术后第14天取者咽拭子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者均按照医务人员分级防护要求采用三级防护,并采用带过滤持续正压通气头罩。术前充分制定详细操作步骤、流程,有效缩短了者在污染区停留时长;其中3例经典气管切开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 min,1例经皮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为8 min。参加4例手术的者5名,术后均未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术后第14天全部者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时应该采用严密的三级防护措施,其中采用正压头罩、术前充分准备以尽可能缩短和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能减少或避免中痰液对者直接喷射的操作步骤等可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防护细节。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急重症病人、解除呼吸道梗阻的常用方法。但随之而来的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是危及病人生命的又一主要并发症,因其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病人的预后等,所以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急重症监护病房(EICU)今年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急重症行气管切开合并上呼吸机病人21例。,通过以下几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控制了各种危险及感染因素,使病人较快的恢复到最佳状态。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0例处女膜多点切开会阴愈合的转归。方法对60例行处女膜多点切开分娩的产妇观察其产时会阴部创伤大小、对产程的影响、产后会阴愈合的时间、愈合状况等。结果处女膜切开后愈合时间快,创伤小,缩短产程,会阴切开率降低,利于母婴健康。结论处女膜多点切开对处女膜发育坚韧的孕妇在产科分娩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处女膜 坚韧 多点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另9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比较经皮气管切开和传统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以及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气管切开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在ICU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避免延误气管切开时机,提高内科ICU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师标准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会阴切开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产科手术,通常认为应用会阴切开可以导致产道出口扩大,加速分娩的速度,防止会阴以及盆地组织严重裂开,与此同时会阴切开之后的伤口更容易修补,这种方式在国内外的妇产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在上世纪后期欧洲国家会阴切开率达到了30%,而美国的会阴切开率则超过了50%,随着会阴切开的普遍推广以及开展存在的,一些医源性损伤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上世纪末期WWHO等国际组织纷纷提出了爱母分娩行动,倡导会阴侧切率基本维持在2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5%,并且禁止会阴切开常规应用在正常分娩的过程中。本文主要了解会阴切开的应用以及在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 标签: 会阴切开术 分娩 问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60例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BE、PaCO2、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肺炎 气管切开 循证护理 血气分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前言:目的:总结 ICU重症病人在气管切开中的配合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来 ICU急诊重症病人40例,全部采用气管切开。采用手术配合和术后护理,对40例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结果:40例病人全部成功地施行了气管切开,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术后1例伤口轻微渗出,1例口腔感染,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改善。结论: ICU急诊气管切开病人在中的护理与护理,既能确保手术的疗效,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ICU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的外科手术,它可以拯救重症病人的性命,气管切开的作用是针对咽喉堵塞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呼吸困难,使患者可以快速地吸收空气,从而缓解窒息,拯救病人的生命。在临床医学上,由于多种病因所致的呼吸系统损伤,急需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致使患者的呼吸系统得到很好的改善,以免造成感染。

  • 标签: 重症医学,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在颌面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颌面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切开,观察组进行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颌面肿瘤应用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切口更加美观、平整,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光索 辅助 微创气管切开术 颌面肿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镜下放射状切开(ERI)与球囊扩张(EBD)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手术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8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行放射状切开治疗(ERI组),21例行球囊扩张治疗(EB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狭窄病因等临床资料;统计每组患者的吞咽困难评分和手术操作时间,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ERI组中位手术时间15 min(11~31 min),手术时间(17.6±5.8)min;EBD组中位手术时间11 min(7~16 min),手术时间(11.2±2.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术后3个月、6个月,ERI组有效率分别为82.4%(14/17)、62.5%(10/16),EBD组分别为71.4%(15/21)、33.3%(7/2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6.7%(7/15)、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胸痛、感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治疗食管良性狭窄与球囊扩张相比虽然手术耗时较长,但术后6个月内疗效相当、12个月时疗效更佳,而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 球囊扩张术 食管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混合痔伴肛裂的治疗中,采用痔上黏膜环切+内括约肌切开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内括约肌切开,观察组痔上黏膜环切+内括约肌切开,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混合痔伴肛裂的治疗中,可采用痔上黏膜环切+内括约肌切开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混合痔 肛裂 痔上黏膜环切术 内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在普外科单纯性肛裂肛痛的治疗效果,并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挑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的单纯性肛裂肛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60例。研究组与对症组,研究组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用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临床疗效。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普外科单纯性肛裂肛痛在进行治疗时,保守用药治疗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临床治疗效果两大方面。侧方内括肌切开(闭合法)治疗单纯性肛裂肛痛,在能够有效弥补常规用药治疗的不足,可作为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切开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3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切开联合支架置入进行治疗,评估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另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吞咽困难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36/36),手术平均操作用时(43.15±3.94)min,平均住院时间(5.7±0.2)d。中2例患者少量出血,者内镜下采用止血钳钳夹处理,成功止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36),无感染、大出血以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周、第4周时患者吞咽困难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t=13.570、23.673,P=0.000,0.000)。结论内镜下切开联合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成功率高,术后较少并发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切开 支架植入术 吞咽困难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天幕裂孔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评估指标。结果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治疗的B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病人数均显著少于单纯行去骨瓣减压并清除血肿A组(P<0.05)且预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天幕裂孔切开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避免脑干受压后继发性损伤,有效保护脑组织并对显著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天幕裂孔切开术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后囊切开治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CC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4 500例(4 500眼)术后发生的囊袋收缩综合征12例(12眼)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23 G玻璃体切除器头进行前囊后囊咬切及硅油取出。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CCS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CS发生率为0.27%(12/4 500),均发生在术后2~3个月。中前囊及后囊切开成功率为100%,未发生由于实施前囊及后囊切开而导致的前囊或后囊开口撕裂等并发症。12例视力均得到提高。随访期末,无CCS复发或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晶状体前后囊切开治疗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效果良好。

  • 标签: 综合征,收缩,囊袋 切开术,前囊,后囊 超声乳化术 植入术,晶状体,人工 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