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富顺县中医医院 四川自贡 谭光栋 6432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4-02
  • 出处:《健康世界》 2018年第25期
  • 机构:说到超声检查,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躺上检查床后,医生让你暴露检查部位,然后往检查部位涂上黏黏的东西,拿着探头进行按压。可能大家都有个疑问,这样就能看到检查部位的情况了?说的是做彩超,为啥也是黑白的?为啥有的超声需要憋尿,有的又要求空腹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超声检查那些事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进行产前检查的中孕期孕妇中选取4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采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32切面和9切面),对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32切面和9切面筛查出的畸形率。结果400例孕妇中,共有9例畸形,分别是1例肾缺如、1例四肢畸形、1例多囊肾畸形、1例膈疝、1例十二指肠闭锁、1例唇腭裂、1例心脏畸形、2例唇裂;9切面检查的特异性、准确性以及敏感性都低于32切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孕期孕妇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应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效果较好,并且32切面检查效果更佳,有助于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 中孕期 9切面 32切面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和其临床意义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当前中孕期胎儿的超声检查准确性,以32切面和9切面的不同超声检查方式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200例中孕期胎儿作为研究对象,为200例胎儿均实施上述不同检查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检查结果。结果:经对比后发现,32切面系统超声检查组和9切面系统超声检查组之间检查准确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中孕期胎儿进行超声检查时,采取32切面的超声检查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误诊率,提升检出率,保证胎儿健康。

  • 标签: 中孕期 胎儿 系统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提示骨骼系统畸形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的产前超声高度怀疑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孕妇21例(孕妇和配偶均无骨骼系统畸形),抽取羊水/脐带血、孕妇及其配偶外周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或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的“致病性”“可疑致病性”“临床意义未明”变异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骨骼系统畸形胎儿的遗传学病因。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5例(21-三体4例,18-三体1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出拷贝数变异异常1例(16p11.2微缺失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单基因病10例,累及8个基因(SGMS2、FGFR3、DYNC2H1、WDR35、TBX5、COL2A1、FGFR2、ALPL);检出14个基因变异,包括7个数据库未报道过的新变异(DYNC2H1基因c.8129T>A、c.7126G>A、c.10307_10320del、c.2641G>T,WDR35基因c.3085G>A、c.491G>A,COL2A1基因c.1070G>T)。结论对于孕妇和配偶均无骨骼系统畸形但产前超声检查高度怀疑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的胎儿,遗传因素是其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拷贝数变异异常和单基因病。

  • 标签: 肌肉骨骼畸形 先天畸形 核型分析 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外孕中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宫外孕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阴道超声检查,给予观察组阴道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宫外孕患者采用联合检查方式(阴道超声+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宫外孕 阴道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汽车总装作业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现状,探讨多部位WMSDs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3至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63名男性汽车总装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选用《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调查问卷》对工人的一般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汽车总装作业工人近7天内WMSDs的检出率为37.9%(251/663),近1年内WMSDs的检出率为51.9%(344/663)。WMSDs仅涉及1个部位的比例为13.6%(90/663),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占38.3%(254/663)。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时经常转身是工人1~3部位、4~6部位和7~9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OR=1.65、2.47、3.65),下肢及踝重复动作是工人4~6部位和7~9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OR=2.15、2.98),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是工人1~3部位、4~6部位和7~9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OR=1.95、2.67、3.04),工作时长时间站立是工人1~3部位和4~6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OR=1.87、1.79),加班是工人7~9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OR=5.48),休息时间充足是工人1~3部位和4~6部位WMSDs的保护因素(OR=0.50、0.31)。结论汽车总装作业工人WMSDs检出率高,多部位WMSDs的发生较单一部位常见;工人多部位WMSDs的职业性危险因素是不良姿势以及组织管理因素。

  • 标签: 肌肉骨骼系统 肌肉骨骼痛 肌肉骨骼疾患 多部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基于CT图像的肌肉减少症诊断指标——线性骨骼肌指数(LSMI),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收集入院前6个月内在本院的腹部CT图像,通过Itk-snap软件提取第三腰椎平面全部区域中的骨骼肌面积,通过人工分割计算骨骼肌指数(SMI),通过椎旁肌群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最大径计算LSMI。以人工分割所得SMI男性<50 cm2/m2,女性<39 cm2/m2为金标准诊断肌肉减少症,评估LSMI诊断肝硬化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15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Child-Pugh A级90例(78.26%),肌肉减少症56例(48.70%)。所有纳入者根据随机数法分为建模组(n=58)和验证组(n=57)。建模组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在总人群中为0.913(95% CI:0.840~0.986,P<0.001);在男性中为0.895(95% CI:0.793~0.997,P<0.001),最佳界值为24.114 cm2/m2;在女性中为0.917(95% CI:0.782~1.000,P=0.008),最佳界值为22.54 cm2/m2。建模组LSMI诊断肌肉减少症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85.7%,约登指数为0.724。根据建模组所得的诊断界值,验证组中LSMI诊断肌肉减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 CI:0.737~0.954,P<0.001),灵敏度88.5%,特异度80.6%,阳性预测值79.3%,阴性预测值89.3%,约登指数0.691。结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中48.7%存在肌肉减少症。LSMI是一种可应用于临床的简便诊断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方法。

  • 标签: 肝硬化 肌肉减少征 骨骼肌指数 椎旁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2019年4—9月抽取沈阳市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进行横断面与回顾性调查结合的方法,发放手术室护士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和自设的手术室护士人体工效学情况调查问卷,对300名手术室护士近1年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1)近1年手术室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为86.62%(246/284),颈部患病率最高72.54%(206/284),其他依次为腰部71.13%(202/284)、肩部62.68%(178/284)、背部48.94%(139/284)、膝34.15%(97/284)、手腕30.99%(88/284)、踝足25.35% (72/284)、髋臀21.48%(61/284)、肘14.79%(42/284)。(2)手术室护士工效学负荷总分为(51.21±8.10)分。负荷水平"高" "中" "低"者分别占3.17%(9/284)、80.28%(228/284)、16.55%(47/284),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962,P<0.001)。(3)患病组与非患病组不同特征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职称(χ2=8.883,P=0.031)、BMI(χ2=9.023,P=0.011)、每日平均工作时长(χ2=5.212,P=0.022)、人体工效学负荷(χ2=8.098,P=0.017)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OR=1.808)、文化程度(OR=2.104)、职称(OR=1.686)、婚姻状况(OR=3.739)、每日平均工作时长(OR=2.205)是手术室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高,人体工效学负荷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每日平均工作时长、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导致发生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影响因素 工效学负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基于CT图像的肌肉减少症诊断指标——线性骨骼肌指数(LSMI),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收集入院前6个月内在本院的腹部CT图像,通过Itk-snap软件提取第三腰椎平面全部区域中的骨骼肌面积,通过人工分割计算骨骼肌指数(SMI),通过椎旁肌群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最大径计算LSMI。以人工分割所得SMI男性<50 cm2/m2,女性<39 cm2/m2为金标准诊断肌肉减少症,评估LSMI诊断肝硬化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15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Child-Pugh A级90例(78.26%),肌肉减少症56例(48.70%)。所有纳入者根据随机数法分为建模组(n=58)和验证组(n=57)。建模组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在总人群中为0.913(95% CI:0.840~0.986,P<0.001);在男性中为0.895(95% CI:0.793~0.997,P<0.001),最佳界值为24.114 cm2/m2;在女性中为0.917(95% CI:0.782~1.000,P=0.008),最佳界值为22.54 cm2/m2。建模组LSMI诊断肌肉减少症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85.7%,约登指数为0.724。根据建模组所得的诊断界值,验证组中LSMI诊断肌肉减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 CI:0.737~0.954,P<0.001),灵敏度88.5%,特异度80.6%,阳性预测值79.3%,阴性预测值89.3%,约登指数0.691。结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中48.7%存在肌肉减少症。LSMI是一种可应用于临床的简便诊断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方法。

  • 标签: 肝硬化 肌肉减少征 骨骼肌指数 椎旁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