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患者替米沙坦治疗,探析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54例患者,均为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开始,2017年1月停止。54例患者分组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且分别命名为观察组(27例;替米沙坦治疗)和对照组(27例;拉西地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房颤持续时间、房颤发作次数、左房内径改善情况均显著更优,将其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替米沙坦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 替米沙坦 临床治疗效果 左房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体位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复合维生素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时间点的症状评分以及其立位、卧位血压血压差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各时间点的卧位DBP、卧位SBP、OCs、OCd与降压前及对照组同时间段相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血压,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效降压药 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RSD)对难治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恢复期)3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9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日一次),卡托普利片(25mg,q8h),氢氯噻嗪片(12.5mg,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RSD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每30min一次,主要记录血压晨峰(收缩压)和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数值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晨峰和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数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治疗后对照组血压晨峰收缩压(mmHg,下同)171.2±15.4,治疗组血压晨峰收缩压为153.1±14.6,二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SD对难治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晨峰及平均血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交感神经支配术(RSD) 高血压 脑出血 血压晨峰
  • 简介:摘要:针对合并高血压的 2019冠状病毒病(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血压管理,关于 ACEI/ARB类药物的是否应用存在分歧,我们整理了一些相关文献结合我院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对当前疫情背景下的血压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COVID-19 高血压 血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血压房颤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替米沙坦并胺碘酮的治疗,对于患者的血压、左心房及房颤的影响 。方法:选入我院于 2018年 1 月至 2019年 6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200 例 高血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00 例,两组患者均行胺碘酮治疗,之后对照组行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行替米沙坦 ,对比和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左心房的内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 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左心房的内径变化无差异( P>0.05 ),治疗之后,研究组的血压和左心房的内径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 P<0.05 )。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六个月后,研究组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 P<0.05 )。 结论:对高血压房颤患者进行替米沙坦并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血压、左心房内径更低,房颤复发率下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替米沙坦 胺碘酮 高血压 房颤 血压 左心房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房颤患者应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血压房颤以及左心房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办房产患者,采取随机法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纳入38例,采取胺碘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其余38例患者归入观察组,采取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不同组间患者的血压情况、房颤复发情况、左心房内径情况进行比对研究。结果:实施治疗后,比较患者血压情况,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明显更低,P

  • 标签: 胺碘酮 高血压伴房颤 左心房 替米沙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方法此次研究涉及患者为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以及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复发率也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较高,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同时安全较高,能降低房颤的复发率,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缬沙坦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根据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为高血压组,观察组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同时分析各项指标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所具有的相关。结果通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可包括年龄、吸烟史、血尿酸以及低水平的HDL-C;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吸烟患者较多、血尿酸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水平的HDL-C、年龄、吸烟史以及血尿酸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危险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诊断应用在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9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20高血压心脏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60例患者,分别实施心脏彩超诊断以及心电图诊断。医护人员两组患者的病情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电图 病情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多元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56例,应用平均分配方法,将其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28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8例:多元化延续护理模式;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高血压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遵从医嘱情况、饮食控制、服药依从、定期复诊等评分均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  多元化延续护理,可提高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非瓣膜房颤动患者华的自我管理能力,服药从依,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元化延续性护理 高血压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华法林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8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房颤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按照房颤指南给予常规围术期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在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波离散度、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P<0.05),但未出现低血压及相关症状。随访3、6和12个月试验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0.0%、78.9%和75.6%,高于对照组的72.2%、70.0%和68.9%(χ2=4.866、6.667和4.091,P=0.027、0.010和0.043)。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NT-proBNP、P波离散度、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试验组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持续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维持窦性心律、逆转心脏重构、纠正心功能方面有满意疗效。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沙库巴曲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华法林用于持续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抗凝治疗临床观察及治疗不足原因分析。方法入选本研究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治疗组)34例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2.0~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脑出血出现1例(2.94%),因病人摔倒后出现,死亡。对照组脑梗死5例(14.70%),其中1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3例多发性基底节区腔隙梗死,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血尿1例,主要为留置尿管感染,服用左氧氟沙星,停药1~2d后好转。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在预防持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效果显著,安全与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异。我国持续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

  • 标签: 房颤 华法林 抗凝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观察36例有PA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的血浆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36例无PAF病史的高血压患者(B组)进行比较;并在有PA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了19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和房颤发作期的血浆BNP水平对照,以及5例患者在房颤发作前、中、后的血浆BNP水平对照.结果有PAF病史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无PAF病史者、LVEF显著低于无PAF病史者,2组左房内径无差异.此外,19例PAF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时,5例PAF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房颤发作前及房颤中止后的BNP水平.结论PAF发作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NP释放.窦性心律时血浆BNP水平可能用于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PAF的发生.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脑钠肽;高血压;老年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脑梗塞动态血压情况。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脑梗塞3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3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但不合并腔隙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动态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24h收缩压为(125.3±11.1)mmHg,夜间收缩压为(126.3±9.3)mmHg,24h脉压为(53.3±6.8)mmHg、日间脉压为(52.3±7.5)mmHg、夜间脉压为(50.3±8.1)mmHg;对照组患者24h收缩压为(115.3±11.2)mmHg,夜间收缩压为(112.3±14.8)mmHg,24h脉压为(43.4±7.3)mmHg、日间脉压为(43.3±6.9)mmHg、夜间脉压为(40.3±9.1)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脑梗塞患者而言,夜间收缩压升高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伴有腔隙脑梗塞的患者发生血压调节机制紊乱的几率更大。

  • 标签: 老年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 腔隙性脑梗塞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高龄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血压患者合计8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OH组的各项收缩压、舒张压、镇静睡眠药、高脂血症等均下显著高于非OH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老年综合征“跌倒”、B-受体阻滞剂及糖尿病等指标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体位血压与相关的基础病及服药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引起高龄老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高龄老年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变化,指导临床针对干预。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59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其中37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纳入Ⅰ组,另22例无高血压的患者纳入Ⅱ组,同时抽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Ⅲ组。比较分析各组血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Ⅰ组、Ⅱ组血氧饱和度更低,氧减时间、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呼吸紊乱指数更高,与Ⅲ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高血压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氧饱和度 血压昼夜节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景观建筑材料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明了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选择和应用可持续景观建筑材料的必要。接着,详细分析了可持续景观建筑材料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的评估与认证体系。在第二部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可持续景观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过程。第三部分关注景观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环保技术与绿色设计在景观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基于可持续的景观建筑材料改进策略。最后,通过总结与归纳,得出结论。

  • 标签: 景观建筑材料,可持续性,环境影响,环保技术,绿色设计,评估与认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