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CLHLS)跟踪调查数据,本文采用Logit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家庭养老分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经济供养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家庭养老,但其替代性存在城乡差异。对城镇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不但弱化了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还挤出了子女对老人的经济供养;对农村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仅对老人的生活照料有负向效应,而对精神慰藉与经济供养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通过解释机制发现,原因在于居住方式起到了调节效应,进而作用于社会养老与精神慰藉及生活照料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我国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应协调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关系,形成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互补并融合的发展局面,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

  • 标签: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城乡差异
  • 简介:当前乡村社会需要总体性治理改革的方案,那么,地方政府正在尝试的乡村社会总体性治理能否开辟一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替代道路?浙江省桐乡市“德治”、“自治”、“法治”三治合一的改革,尝试从乡村社会寻求治理资源和合法性,采用总体性治理取代行政化是未来乡村治理的方向。然而,制度建设滞后、再行政化的风险和选择性运动性治理,都可能造成总体性治理的逆转。未来的乡村治理必须回归有限政府和乡村自治的本源,细化乡村治理的顶层设计,将德治、法治和自治的原则和技术嵌入到乡村治理的实践中,让社会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 标签: 三治合一 总体性治理 桐乡市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全国人民道德准绳与行为准则,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做事的价值取向和遵循。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时代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领导干部 “四种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2014年中国台湾地区爆发的"太阳花运动",至今余波未平。先行研究主要从资源动员、政治机会结构与构框理论这三种理论视角对这一运动进行分析。而本研究基于"关系现实主义"的本体论取向,采用个案分析法,以"太阳花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一个以"互动"为中心的多元动态分析框架。该框架强调参与主体能动性的作用,并为现有研究的静态结构性分析增加"时间"这一维度,揭示运动中各个主体交往互动的中观机制。基于此框架,本研究指出,"太阳花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既不是由某个组织或领导人制造的,也非全然由结构性因素决定的,而是在主体不断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根据所处情境,不断改变互动时的策略选择。简单说来,社会运动有着自身的逻辑,由自身演化而来。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框架主要着眼于"事后"解析。

  • 标签: 太阳花运动 互动 主体能动性
  • 简介: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第二国际到斯大林教科书体系形成的这段思想进程,有两个基本的思想史事实是不容质疑的: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创建者,但是这一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停留在“原生态”阶段,淹没在大量思想文本之中,需要挖掘、整理和辨识;二是苏联马克思主义者最终在1930年代中后期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体系的系统化建构工作,其最终标志是斯大林在1938年完成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两个基本前提下,我们的当代考察工作必须首先从1938年以前基本原理的发展历程和斯大林哲学教科书体系进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原理 断代史 第二国际 教科书体系
  • 简介: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孕育出璀璨夺目的华夏文化,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文化大国的地位。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生存智慧和人文情怀,是华夏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强国梦已经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传承和创新”的辩证思考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这对于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新风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习近平用典 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从人力、社会与心理三项资本角度入手,研究分析三项资本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特别是对入职初期的青年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实践进行重点探析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心理资本 青年教师
  • 简介:《贝弗里奇报告》是人类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我们进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当年英国存在的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等问题。因而我们更应该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贝弗里奇报告》,借鉴其中科学与合理的理念和方法,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扩大保障范围,加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加强社会保障的统一性,加强社会保障的多层次和多样化发展。

  • 标签: 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障制度 一体化
  • 简介:围绕兵团发挥"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作用,分析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的重要意义、兵团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中发挥大熔炉作用的可行性。从打造载体平台、打牢交流基础、拓宽交流途径、夯实思想基础、提供多方合力等方面探讨了兵团在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的方法路径。

  • 标签: 民族 相互嵌入 社会结构 大熔炉
  • 简介:社会民众对核电项目风险的担忧,使得依托于专家安全评估的政府决策变得越来越难以被接受。强调核电风险的多元主体治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化解矛盾,实现主体间的对话,则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经营多年的Z核电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核电项目的直接利益主体——附近民众、核电方和地方政府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分析三方主体的核电风险感知与可能采取的冲突行为。结果发现,这三方主体的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将进一步导致其采取不同水平的冲突行为。这是感知重视不足、利益补偿不公、风险沟通不畅和决策方式不当共同导致的结果。基于此,本文从"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尝试寻找核电项目中不同主体风险感知和冲突行为差异下的共同话语,为风险治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视角。作为实证研究,本文可从政府信任水平、信息自由度和风险沟通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核电风险的有效治理。

  • 标签: 多元主体 核电项目 风险感知 冲突行为 风险治理
  • 简介:中共的革命思想以其政党化的方式渗透于社会,并促进共产主义思想逐渐被社会熟知。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社会阶层在中共的引导下,其自身的革命意识得以唤醒。他们以其入党的方式宣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革命选择。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成为最早响应中共革命主张的群体,也是入党主动性较高的群体,工农入党则与工农运动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群众入党的增加,中共党员成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以学生、工人为主体尤其以知识分子为导向的格局,逐渐转向以工农为阶级基础的政党组成。从中共社会成分构成看,它始终呈现出不同阶层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差异,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 标签: 党员成分 政治信仰 差异
  • 简介:5月28日,由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行政论坛》《地方治理研究》编辑部协办的“民主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高端论坛”首届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党校的专家学者,学术期刊主编以及地方党政部门领导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基层社会治理 学术研讨会 民主协商 论坛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安
  • 简介:西部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特点,以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主动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局,高度重视,筑牢基础,积极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性的认识;要解决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以发展筑牢协商民主物质基础;必须依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特点,做到因地制宜;注重基层协商民主的养成,以基层协商民主的开展化解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要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协商民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注重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协商民主 路径 西部民族地区
  • 简介: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但受现实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影响新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本文从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产生的九个原因入手,提出了解决新疆社会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试图为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提供理论和现实支撑。

  • 标签: 新疆 矛盾纠纷 诱因 机制 长治久安
  • 简介:中国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基层民政部门主导的边缘性探索阶段,通过变通形式强化了双重管理体制的适用性;中央选择性控制下地方竞争性新政阶段,对双重管理体制形成了局部突破;中央顶层设计下的整体性调整阶段,重新构建了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的"双维管理"原则。

  • 标签: 社会组织 双重管理体制 选择性控制 疏敏管理 双维管理
  • 简介:“责任”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大学生责任更是关涉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热点,关系到大学生“三观”的培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现象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教育在此也存在失位.对此,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应当为大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建立完善的机制,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有科学与务实的理论基础,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大学生也要付出自身的努力.通过多方协调配合,以期全方位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

  • 标签: 责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家庭教育 道德意识
  • 简介:党员干部是我国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示范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农村由于人口总量大、制约因素多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和薄弱点。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宣传教育者、行为示范者、利益维护者、氛围营造者、基层运行机制探索者,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农村党员干部要通过转化话语体系、做好榜样示范、维护农民利益、繁荣农村文化、完善乡规民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转化、内化、强化、外化和固化。

  • 标签: 农村 党员干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响
  • 简介:霍耐特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确立了新的研究视角,实现了社会批判的“承认理论转向”,转向的标志著作是《为承认而斗争》。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按照蔑视与反抗的道德模式解释了社会冲突的经验根源,并以此为据,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思想一开始就游离了承认运动的“道德语法”,进而处于值得怀疑的倾向之中。殊不知,他对马克思社会冲突思想的道德性裁判,有着严重的理论偏颇。事实上,马克思解释社会冲突“语法”不是主体性的“道德经验”,而是现实人的“感性活动”。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是“感性活动”自我异化的结果,从横向看,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对抗,从纵向看,表现为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阶级对抗。

  • 标签: 社会冲突 道德经验 感性活动
  • 简介:载体方法的运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意义重大。但当前对载体方法的运用,在适当性、充分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我们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对象的特点,寻求既符合大众思想和心理特性,又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载体方法。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