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陆游诗风与梅尧臣完全不同,然而他对梅尧臣诗的评价很高,并且多次作“效宛陵”诗,这在诗歌史上是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陆游对梅尧臣的称誉,侧重于诗歌的创作理论;对他的学习,侧重于梅诗“覃思精微”的一面。陆游对梅尧臣的品评和学习,是站在诗歌史的高度,不仅在字句之间,也在字句之外。

  • 标签: 陆游 梅尧臣 效宛陵体
  • 简介:针对独卷拟话本在复杂叙事方面所呈现出的先天不足,金木散人的借鉴长篇章回小说之多回叙事形式对其加以改造,打破了拟话本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创作道路,并试图借此建立一种匀称整齐富有形式美的多回拟话本小说叙事范型,然而刻意追求整齐划一使作品存在明显的唯美倾向.

  • 标签: 《鼓掌绝尘》 多回体 拟话本小说 复杂叙事
  • 简介:摘要陈寅恪先生针对白居易《长恨歌》与陈鸿《长恨歌传》之间的关系提出“歌传一”的观点。此观点遭到大多数学者的反对,但我认为陈先生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现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歌传一”机制的提出及学界的争论;学界诸家的争论点;唐传奇诗歌与汉译佛经中偈颂的文学功能比照。

  • 标签: 唐传奇 歌传一体 汉译佛经
  • 简介:严歌苓小说中有个特殊的人物形象:穗子.作为孩子的代表,她身上体现了人性之善与恶的统一,这是审视人性本质的另一个角度.在虚荣、嫉妒、自私的同时,也洋溢着亲情、友爱、无私.魔鬼与天使神秘地达成共识,合二为一.人性是复杂的,"单纯"的孩子也概莫能外.

  • 标签: 严歌苓 统一 孩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德国诗人海涅是紧接着"东方诗圣"泰戈尔给予郭沫若以艺术启迪的第二位外国作家,其诗艺诗风在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有着很浓的色彩,然而,学术界对二者的研究却十分薄弱。本文从变异学的视角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海洋意象"与海涅诗歌中的"海洋意象"作比较解读,重点探究其差异产生的多重原因。

  • 标签: 郭沫若 海涅 海洋 意象
  • 简介:中所收三篇"七",主题上表现出从"问疾"到"招隐"的演化;而每篇各小节也不断有新的题材因子融入,从而使文人价值标准的变化、文学观念的演进、政治思想的变迁对作品的影响和制约,作品对现实的艺术化反映等都能在这三篇"七"中得到很好的展示.

  • 标签: 《文选》 七体 主题内容 演变 题材 文学观念
  • 简介:零件001收到诗集两种:《恋爱中的诗经》《和好人恋爱》。——叙述有时候就应该是轻的,就应该像一袭漫过草坪与垂柳间的白雾,没有声音,也没有碰撞。但是,掠过之处,却布满了湿气。今后做诗集(封面),至少应葆有这样的品质:简洁,不失典雅;单纯,不失丰富。此前出版的《上色的草图》,或许是因为纸张之故,整本书看上去略显'干燥'。一本书应该有'湿气',有了'湿气'就有了散发感。

  • 标签: 日记体小说 贝鲁奇 张贤亮 屈原作品 顾城 同学聚会
  • 简介:摘要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有利于净化学校、家庭与社会环境,建立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因此,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化机制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 标签: 要涵 基本途径 联系
  • 简介:毫无疑问,阿乙的《用进废退》、马叙的《分享最高秘密》以及寇挥的《捧火而行》很是不同,它们的语言不同、结构不同、故事的重心不同,内涵指向不同,故事的发生区域不同……但我发现它们有一个极为有趣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有一种梦幻感,而这梦幻感却又有意地建立在对于真实和现实的描述上。在这些小说中,它们有意“落实”,为了这份落实它们甚至有些散文化,让你仿佛在听一个人讲述他所经历过的故事:是的,这三篇小说都还有一个“我”的存在,“我”是叙述的核心也是故事中的人物核心,这个“我”的存在更大大地增加了故事的现实性,似乎有一种“自传”性质——然而,就在你以为它属于写实甚至过于写实的时候梦幻感来了,想象的力量来了。是的,“小说是这样一个场所,想象力在其中可以像梦中一迸发,小说可以摆脱看上去无法逃脱的真实性的枷锁”。(米兰·昆德拉)

  • 标签: 小说 天地 成一 “我” 想象力 故事
  • 简介:当宋诗研究向艺术的本体回归时,我们开始惊异于诚斋那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并进而思索其所以发生,寻找其承流启变的历史轨迹。诚斋生活在一个“雨荒山谷江西社”(《和萧伯振见赠》)的诗潮转折时期,从“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和周仲容舂日二绝句》)到“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他所独创的诚斋既是宋诗所衍生,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对于宋诗的否定的

  • 标签: 诚斋体 宋诗 诗歌创作 诗潮 江西诗派 审美价值
  • 简介:《诗品》流传至宋,对诗话的创有着启迪借鉴之功,是"诗话之源".更为重要的是,《诗品》的普遍流传推动了诗话的发展演进,促进了"钟派"诗话的诞生."钟派"诗话大都十分关注钟嵘《诗品》,不但融通了《诗品》的诗学观念和批评方法,而且建立了自已的理论批评体系.以欧公《六一诗话》为尚的"欧派"诗话也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两派诗话相辅相成,各极其长,对于我国古代诗学领域作出了不同层面的重大开拓,最终确立了诗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独特地位.同时,诗话的勃兴又进一步扩大了《诗品》的影响,推动了它在的开发的广泛流传.

  • 标签: 钟嵘 《诗品》“钟派”诗话
  • 简介:《诗源辩》是明代学者许学夷研究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变化,分析各种诗歌体式源流,并深入探寻其艺术规律的一部大型诗话著作,对于丰富我国诗歌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对杜诗的研究,尤为深刻而精到,它

  • 标签: 杜诗 诗歌体式 探寻 许学夷 诗歌理论 诗话
  • 简介:题记:在西藏高原,生长着一种植物——红柳。她以其耐寒、耐旱,坚韧不拨的精神扎根于这片圣土。夏秋,她给人以浓荫;冬春,则通体发红,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第一篇走进来的“种子”西藏的气象事业起步较晚。一九五0年随着毛泽东主席的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奉命进军西藏。随军陆续进来了一批气象科技人员,他们的到来,填补了西藏气象事业的空白,堪称高原气象之种。目前这批“种子”大

  • 标签: 西藏和平解放 进军西藏 一九 生下来 二字 青年男女
  • 简介:一、杜运燮、奥登与轻诗在杜运燮40年代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类被称为“轻诗”或者“轻诗”的诗歌,幽默、轻快,与同时代诗人严肃、沉郁的诗风迥然有别,而且它们经常有打趣或嘲讽“感伤”、“抒情”的内容,带有“元诗”的性质。“轻诗”虽然不是杜运燮创作的全部或主体,但从整个40年代诗歌版图来看,它们无疑是他最有特色的一类作品。

  • 标签: 杜运燮 诗歌 “重” 40年代 作品 奥登
  • 简介:摘要中职院校中开设的机电一化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应该引起中职院校的重视。该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和控制等领域。机电一化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我国对机电一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发展也得到了进步。我国中职院校开设了机电一化课程,但是却因为开设时间短,缺少相关经验参考,阻碍了机电一化的发展。因此,本文阐释了机电一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中职院校机电一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 标签: 中职院校 机电一体化 问题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