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阶段论述了明清山东省种植业的发展与分布特征,并考证了清末山东棉花亩产、总产及其商品率。基本结论如下:一、在政府扶持下,明初期棉花引种山东省并得以迅速推广;分布上的广泛均衡性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体现。二、明中叶以后,山东省棉花种植在北方率先走向专业商品化,逐渐形成了鲁西北与鲁西南两大商品棉产区;后来由于供销地理的变化,鲁西南产区衰落下去,而鲁北平原却发展成为重要的棉产区。三、清末山东引种推广了美国长绒棉,全省植棉260万亩,平均亩产籽棉65斤,总产籽棉169万斤,其中长距离贩售率为40%。

  • 标签: 明清时代 山东省 商品棉产区
  • 简介: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盛会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冰雪文化活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对拓展人类文化活动地理范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贵和执中"的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原创力和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意义

  • 标签: 哈尔滨 冰雪节 文化品牌 软实力 知名度
  • 简介:兵团在南疆发展的战略意义涉及两方面.其一,不但有利于提升兵团南疆师团的综合实力和维稳能力,改变兵团“北强南弱”格局,改善南疆治理结构,而且有利于加快推进南疆地区发展,改变新疆社会经济“北重南轻”的局面,从而实现南疆稳定与发展的目标.其二,有利于构筑中国西部安全屏障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支点,有效抵御域外反华势力的渗透.兵团在南疆发展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和维护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 标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南疆稳定
  • 简介:乘坐旅行社的改装面包车,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通过车内电台寻找各种猛兽——这是大多数人对于safari的认识。其实,真正的safari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徒步,第二是在茂密的丛林中。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曾以精湛的笔法描绘了在东非丛林里妙趣横生的狩猎经历:一行人在向导的帮助下,背着行李,扛着枪械,跋山涉水,饥餐渴饮,仅靠动物

  • 标签: 保护区 野生动物 旅行社 坦桑尼亚 海明威 丛林
  • 简介:食物是人地关系的天然纽带。自伯克利学派开始关注食品消费研究起,食物研究在国外已属发展较成熟的领域,食物消费研究更是新近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与家庭研究、性别地理研究关联密切。食物消费主流研究很大部分关涉意义诠释和文化建构,包括文化和身份认同、意义空间塑造、味道与边界、旅游体验、地方指向等命题。食物消费研究也正在经历和吸收一些变化中的研究思潮,特别是警惕过度的"文化转向",重视有关政治地理和再物质化/物质地理的理论主张等。这种研究取向的变化及多元化趋势,作为新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缩影,正逐渐对国内食物消费地理研究产生影响。

  • 标签: 食物消费 认同 味道 再物质化
  • 简介:权力制衡学说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历经数世纪的发展演变,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权力制衡理论。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与其历史地理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催生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权力制衡学说不仅对中国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近代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尤为深远。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理论建立起来的。权力制衡理论无疑对我国目前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制衡机制 地理环境 海洋文明 历史 影响 现实借鉴
  • 简介:地方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当文化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交叉时,“地方”则为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提供了分析的基础。本文结合英美地理学刊物中若干涉及“地方”研究的文章,挖掘了地方的概念和内涵,以期对人文地理学诸分支提供学术支撑。本文的结论是:地方研究可支撑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和制度转向的研究;支撑区域地理学地方营销和旅游地理学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支撑城市地理学公众参与式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支撑政治地理学的选区策略制定。因此,“地方”作为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其存在意义是为其他学科提供学术营养,同时,文化地理学对地方的研究也可以使得文化地理学的社会应用能力更强。

  • 标签: 地方 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 简介:对于中国边疆学的建立与发展来说,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研究都是无法一步跨过去的.既有的对拉铁摩的研究,或囿于各自理路,或碍于翻译问题,在其核心思想的把握上,都有某种难通的困境.笔者查对他的相关英文原著,集中解读其以“内边疆”(InnerFrontier)、“外边疆”(outerFrontier)为核心概念建立起来的边疆概念体系,一探其打通古今、实现中西概念对接的堂奥.笔者体会,他的上述研究框架可以用“双边疆”(doublefrontiers)范式来命名.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预见性,但也并不是没有僵化的地方,表现就是困于“蒙古”不“属于”“中国”的成见,完全漠视了喀尔喀蒙古对于清朝经略西北而言的“过渡地带”的地位,只是把它作为“外边疆”.拉铁摩尔的“双边疆”范式可以改造成为中国边疆学建构的基本认识框架.

  • 标签: 内边疆 外边疆 双边疆
  • 简介:从深圳市举行的一次城市道路规划听证会,引发出对城市规划诉讼特性的思索.通过将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属性与法理结合起来分析,认为城市规划成果以及城市规划制定有着不可诉的特性.依照我国目前的国情,应提倡城市规划不可诉,这将有助于促进城市规划的立法创新和公众参与.

  • 标签: 城市规划 听证会 诉讼特性
  • 简介:劳动力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作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指导劳动力市场调节、促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劳动力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起源,认为其理论演变经历了由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文化、制度转向"的劳动力市场地理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地方化劳动力市场地理理论和实证研究领域,及其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对当前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和未来方向。与西方学术界相比,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尤其是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劳动力地理学 文化制度转向 地方劳动力市场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对中国地方志的全面梳理可知:至1961年前,中国共有6次霍乱大流行;就清代的霍乱疫情而言,霍乱大流行共有4次、2种类型;而对全国与各省历史疫情的综合考察,是得出该定论的必经途径。对照世界霍乱大流行年份可见,几乎每次世界霍乱大流行之时,中国都会有或强或弱的霍乱疫情发生,表现为霍乱大流行或散发,显示了中国机体本身的特性和对世界情势的敏感性;而中国在19世纪20年代的首次霍乱大流行,或许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提供了别样的注脚。

  • 标签: 中国 霍乱 地方志 大流行 近代史
  • 简介:20世纪70~90年代中国政府地质、石油等部门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多次科学考察,获得了关于南海物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海底地质等大量第一手科学考察数据和样品,这为中国有效管理南海这块“蓝色国土”、科学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南海资源奠定了重要基础。科学考察与捍卫主权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察队通过对南沙地质地理的调查研究,为国家建设南沙岛礁补充和完善了大量资料,这对南海主权捍卫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政府 西沙和南沙群岛 科学考察 主权
  • 简介: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法度量了2002—2012年中国及不同类型省份中旅行社业(狭义旅游业)的国内完全增加值系数和完全就业系数,旨在分析旅行社业对经济带动效应的时间变化和地域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间内旅行社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持稳定,但最终需求对国内增加值的诱发程度有所降低,行业自身投入产出率的下降和国际旅游比例的提高成为主要原因;旅行社业最终需求对基本旅游消费的诱发作用下降,对非基本旅游消费的诱发作用上升,旅游消费结构正在优化;旅行社业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的差异与地区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其对景区相对丰富的东部省份的经济增加值带动作用较大,对景区相对丰富的中西部省份的就业带动作用较大。

  • 标签: 旅行社业 经济增长 带动效应 投入产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