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页岩气资源量丰富,与美国页岩气资源量相当。压裂改造形成复杂裂缝是页岩储层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关键。针对页岩的非均质性特征,页岩水平井均匀改造技术主要通过封堵已改造区域,进一步改造未压裂区域,实现改造段全覆盖,增加裂缝接触面积,提高裂缝复杂程度与作业时效的改造技术。结合组合粒径暂堵球、暂堵球+暂堵剂、暂堵颗粒+暂堵粉末等多种技术手段,优化相关关键参数,形成了3种不同的页岩储层均匀改造工艺模式:段内均匀改造工艺模式、多段均匀改造工艺模式、加密射孔均匀改造工艺模式。暂堵剂较暂堵球到位响应弱,封堵效果显著,泵送排量与封堵效果无直接关系。暂堵压力响应值最高达9MPa。压裂施工曲线与微地震监测显示,井段均匀改造效果明显,高/低应力区域得到有效改造,监测事件响应点覆盖率100%,单段SRV体积提高40.2%~44.8%,微地震事件数量增长30.4%~53.6%。

  • 标签: 页岩气 水平井 均匀改造 暂堵工艺
  • 简介:用碳酸盐岩水平岩样进行了特殊岩心分析,以便在新鲜和老化状态下,通过在X射线CT扫描仪下进行观测评价阿布扎比海上水驱动态。通过表面直观观测和X射线CT扫描识别,岩心明显是非均质的,局部含有一些形成孔洞孔隙空间的藻类碎屑和一些能够形成低孔隙区域的矿物。因此,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这些非均质性对水驱动态和后来采收率的影响。对于新鲜岩心来说,Amott和USBM试验结果表明了中间润湿到水湿性质,该性质与预计的结果相矛盾。这意味着,钻井液污染可能改变了原始润湿条件。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水驱试验获得了相当高的采收率。通过证明均匀的水前缘推进和高波及效率,X射线CT扫描证实了这一结果。把相同的试验方式用于了老化岩心,在Amott和USBM试验中得到的结果表明了油湿性质。采收率稍微低于新鲜岩心,但是仍然是有利的。X射线CT扫描还证明,流动是均匀的。由此可见,尽管局部出现了非均质性,但是老化岩心试验还是获得了高采收率。用JBN方法推导的新鲜和老化岩心Kr曲线的形状稍微有所不同。用一维岩心驱替模拟模型验证了老化岩心Kr曲线。因此,本文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在X射线CT扫描下的水驱详细情况和岩心分析综合方法。

  • 标签: 分析综合 均质碳酸盐岩 岩心分析
  • 简介:全波形层析成像(FWT)对初始模型依赖性强。提出了一个适合FWT的初始模型建立方法,首先用双多次叠加偏移进行自动时间偏移速度分析,然后通过成像射线波前传播进行时深转换。在声波FWT过程中,将转换的速度模型作为初始模型能够实现全自动初始模型的建立。在修正的Marmousi-2模型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地从自动时间域偏移速度分析中提取正确的背景速度信息,即使是在时间偏移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地震成像的介质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 标签: 全波形 层析成像 初始模型 偏移
  • 简介:图兰和南哈萨克区(TSK)位于中亚里海与天山之间。该区被晚二叠世以来的沉积地层覆盖,这些地层是在一系列与古特提斯及新特提斯两洋区演化史密切相关的构造事件中沉积的。因此,图兰和南哈萨克区的沉积盆地限制了自晚二叠世以来欧亚板块南缘的构造发育。我们的研究是基于晚二叠世至第三纪之间五个主要标志地层的构造等高线图及等厚图。等厚图帮助确定主要断裂的位置,划定沉积盆地的边界,并提供有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在某些情况下)的信息。从晚二叠世至始新世,伸展沉降作用似乎控制着图兰和南哈萨克区。这种伸展可能属于和活动大陆边缘相邻的欧亚板块南部的弧后型,在这里古特提斯及新特提斯相继向北俯冲。这里的沉积盆地既宽又深(达15km)。中生代出现了两次局部挤压事件,这与欧亚板块南缘陆块加积作用有关。第一次发生在三叠纪末期,导致图兰区盆地发生强烈的选择性倒转。第二次发生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强度较弱。从渐新世起,随着印度和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发生了更广泛的倒转,并在图兰和南哈萨克区形成了压性盆地。纵观图兰和南哈萨克区自晚二叠世至第三纪的整个演化史,古生代和早中生代的构造强烈地控制着沉积作用,尤其是沉积中心的位置。南哈萨克区沉降较小,而图兰区的一些盆地非常深。

  • 标签: 亚构造作用 沉积盆地 地层 沉积作用 含油气盆地 构造运动
  • 简介: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和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并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而我国也由往日的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 标签: 石油市场 投资分析 能源消费 测报 中国 国民经济
  • 简介:大多数模拟预测方法都不适用于多段水力压裂页岩油气井进行产量预测。2010年引入油气业界的Duong递减法也不例外。在油气井进入边界主导流动(boundary—dominatedflow)(BDF)阶段后。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就比较明显了。本文提出对Duong法进行拓展,以便使之能够适用于受各种裂缝组合样式(fracturefabrics)、井距以及流体类型(如天然气、饱和石油和不饱和石油)影响的油气井的长期生产动态预测。除了要克服Duong法自身的局限性之外,拓展后的方法还要弥补其他的常用产量预测方法的缺点。本次研究应当能够建立一个模型,把多段水力压裂水平井流动状态的物理过程(physicalprocess)纳入其中。这个拓展方法采用经验解、解析解和数值解来代表由多种实际流动状态组成的衰竭模型(depletionmodel)。这个方法采用Duong诊断图(diagnosticplot)[log(q/Gp)与log(t)关系图]实现线性流动阶段和边界主导流动阶段的定产(constantrate)和定压(constantpressure)解析解的归一化。它构成了非常规油气井的等效Fetkovich标准曲线,并充当识别裂缝间干扰出现时间的基准曲线,而且与阿普斯递减曲线的b值有关。数值模拟结果用于填补(fiuin)受各种裂缝几何形态、井距和流体类型影响的长期产量预测方面的空白。标准曲线参数包括裂缝间干扰出现的时间和各种流动状态下的流体流入比(fluidinfluxratio)。根据渗透率、裂缝间距和半长以及井距的不同,流体流入比介于0和1之间,其90代表孤立的流动状态,而1代表瞬变流动状态。本次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业界更加准确地预测致密油藏和页岩气藏的产量,而且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产量递减的预测。文中还讨论了由历史生产数据和完井数据估算产量预测所需输入参数的方法,例如渗透率、裂缝间干扰出现的�

  • 标签: 产量递减分析 裂缝间距 油气藏 页岩 流动状态 产量预测
  • 简介:本文运用水成铀矿理论,对公婆泉盆地地质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特征、水文地质条件、铀源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盆地具有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并有砂岩型铀矿化显示,具备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值得进一步工作。

  • 标签: 甘肃北山地区 公婆泉盆地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 简介:以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方法为基础,结合Aspenplus对考虑积碳情形下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对CO2/CH4比(0.5~3)、反应温度(573~1473K)和压力(1~25个大气压)对平衡转化率、产物组分和积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费托合成中生产合成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温度高于1173K、CO2/CH4比为1,此时2摩尔的反应物可以生成约4摩尔的合成气(H2/CO=1),且仅生成极少量的碳,可以忽略不计。尽管高于973K的温度可以抑制积碳形成,但此时生成水的量也增加了,当CO2/CH4比较高(2或3)时更是如此。生成的水量增多可能是由RWGS反应引起的,CO摩尔数增加、H2摩尔数减少以及CO2转化率逐渐增大就是最好的证据。为了找到甲烷CO2重整的真实情况与热力学平衡状态间的区别,本文将模拟的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分布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要使乙烯、乙烷、甲醇和二甲醚的产率达到较高的水平,就必须向反应系统中加入有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刑。受甲烷分解和CO歧化反应的影响,较高的压力减轻了温度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增加了积碳量,并减少了CO和H2产率。对利用等量CH4和CO2进行的甲烷加氧二氧化碳重整的分析结果表明,要想使反应物转化率和合成气产率都在90%以上,需要的操作温度和进料比分别为1073K和CO2:CH4:O2=1:1:0.1。H2/CO比值始终保持为1,同时产水产率最大限低地减少且不会形成积碳。

  • 标签: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热力学分析 积碳 CO2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 H2/CO
  • 简介:钻孔岩屑分析技术在时间上早于现代碳酸盐岩岩相分析、层序地层学、地震反射法勘探和先期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这些较新的方法导致作为资料主要来源的钻孔岩屑在进行高分辨率地下岩石分析中的重要性减弱。完全固结的古生代钻孔岩屑的双目镜分析能够依靠电缆测井建立井中详细的垂直岩相层序。因而,相分析能用于建立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和等时切片。这种方法在弗吉尼亚西部阿巴拉契亚盆地密西西比系碳酸盐岩中已进行过试验。对每个层段岩屑样品的冲洗粗粒部分(1-2mm)进行了分析、按照Dunham的岩石类型进行分类、确定相对丰度并绘制出每口井的岩性百分比与深度关系图。考虑到钻井滞后的情况,对数字电缆测井和岩屑百分比的钻井记录进行了调整(一般为3m左右),岩性柱是根据综合资料产生的,同时还进行了层序拾取。使用伽马射线标准层进行了剖面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横剖面。生成的时间切片图显示出了单个层序的厚度和体系域内的主要岩相分布。这种方法形成了以岩石为基础的高分辨率储层格架,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控制储层分布和叠加的因素。

  • 标签: Greenbrier群 岩屑 层序地层分析 时间切片 体系域 露头
  • 简介:美国墨西哥湾海上广泛存在油气苗,利用这些油气苗可以把含油气系统和成熟度的成图范围扩大到井控范围以外很远的地方。海底下落取心(secbottomdropcores)分析以及海面浮油成像充实了埃克森公司对烃源岩、成熟度以及烃类运移通道所作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我们的方法包括通过2-D和3-D地震资料解释建立一个区域地质框架,识别潜在烃源岩并进行成图,确定烃类进入油气藏的可能运移通道并识别地震一振幅异常。分析了2000多个油层油样、600个气藏天然气样和3000个海底下落取心的烃类组分,分析结果有助于约束烃源岩的特征,如有机质类型、沉积相、成熟度及地层年代(在某种程度上)。在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东地区完整的地层剖面。钻井已钻遇深部的烃源岩层段。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西,已在陆上地层以及海上刺穿岩丘的上覆地层中采集了富含有机质的对比岩层的样品。将这些资料综合到一个区域性地质框架中,从而为解释舍油气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上重大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均源自下第三系(以始新统为主)、上白垩统(以土仑阶为主)和上侏罗统(以提通阶为主)烃源岩。所有类型的始新统石油(海相、过渡相和陆相)都已进行过油~源对比,并且与始新统三角洲体系的古岩相分布一致。始新统生成的油气普遍分布于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大陆架上,并同时向陆上和得克萨斯大陆坡延伸。土伦阶生成的石油已与海上烃源岩(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东)和陆上烃源岩(如塔斯卡卢萨和吉丁斯走向带)进行了油-源对比。在地震图像上该层段变薄,而且指相石油消失,据此我们认为此类烃源岩向盆地方向尖灭。墨西哥湾大陆坡上部的高含硫油和伴生(同生)气源自提通阶烃源岩。这一时期富含�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墨西哥湾 运移通道 地震成像 油气苗 系统分析
  • 简介:胜利油田垦71地区多分量地震数据采用微型机电系统(MEMS)数字检波器采集。受转换波非对称路径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剖面中非双曲同相轴广泛存在。传统的速度分析基于各向同性理论,动校正时无法把同相轴拉平。本文基于四参数理论,利用不同偏移距的动校正信息估算不同的参数,确保了同相轴的同相叠加。该方法在垦71地区三维多波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转换波 处理 四参数 速度分析 应用
  • 简介:利用R/S分析法对胜坨油田坨715井和坨711井层序地层单元内部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在准层序组内部R/S曲线呈线性特征,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实质是其内部具有一种自仿射分形结构。文中还进一步讨论了这种自仿射结构的成因,认为在各级层序地层单元中均具有这种分形结构。这种层序单元的结构特征揭示了层序内部的本质规律,对层序单元变化特征的预测以及层序地层演化的模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测井曲线 分形 R/S分析 标度律 自仿射结构
  • 简介: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勘探在隆起带和斜坡带已获得了一批大型气田,冲断带相较于上述两个区带勘探程度低,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难度更大,但是早期发现的几个气田也证实了该区须家河组良好的含气性,依然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笔者通过总结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地质特征,分析该区带资源潜力,提出了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块。综合研究认为:前陆盆地冲断带目前勘探程度较低,位于生烃坳陷,烃源条件好;储层致密,主要为低孔、低渗;构造运动强烈,断层裂缝发育;邛西区带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区带。图1参6

  • 标签: 前陆盆地冲断带 须家河组 成藏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 简介:根据水成铀矿理论及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判据,列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盖层进行筛选,确定第三系狮子沟组(N2^2)为找矿目的层,并对冷湖地区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指出该地区具有形成大规模层间氧化带条件,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 标签: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 可地浸砂岩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目的层
  • 简介:成矿期古水动力条件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成矿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依据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发展史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北训地区下第三系找矿目标层的古水动力条件,找出了研究区内的三个主要排泄源,确定了地下水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为成矿远景预测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 标签: 砂岩型铀矿床 古水动力条件 成矿 准噶尔盆地
  • 简介:核工业二○三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前身为西北一八二大队中心实验室,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心为国家实验室认可、国家计量认证、国防计量认可合格单位。本着“服务于军品,兼顾民品,走军民两用发展道路”的精神,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从业人员技术过硬、专业设置齐全、仪器装备精良、在西北地区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实验室。

  • 标签: 诚信 服务 质量 核工业研究所 分析测试中心
  • 简介:在特立尼达近海哥伦布盆地,评价断层封闭控制因素是了解油田如何充填的先决条件。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Mahogany油田的一个实例研究,该油田上新世一更新世页岩和储集砂岩夹层分布在一个为许多正断层所切割且四面封闭的平缓背斜中。使用断层泥比值(SGR)可以成功地评价该套地层层序内断层的封闭性,由封闭性向非封闭性断层转换,其对应的SGR值在0.15-0.25之间。由于单砂体有效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较高,因而低SGR值一般与储层同层并置地区相对应,而在不同层砂体相互并置的地区则封闭性较好(SGR≥0.2)对较大的构造几何形体,从浅储层到深储层变化很大,它严密控制着油田内叠置的断层封闭油气藏的分布。在构造内,各单个断块中油气柱的高度或受断块西端低SGR窗横断层溢出点的限制,或受断块内向斜溢出点的限制,石油是通过这些溢出点而从四面完全封闭的圈闭中向外运移的。该油田油水界面的模式表明石油是从东北向西南穿过构造而充填和溢出的,单个砂体构成一个分层流动体系。尽管砂体互相并置,但是不同地层的砂体之间几乎没有联通。不需要用石油沿断层垂向运移来解释充油砂体的分布,这与岩石物性资料和已知的断层封闭特征一致。这种石油运移模型可以作为评价该地区未经测试断块充填风险和油气柱高度的工具。

  • 标签: 断层封闭 石油运移 砂体 圈闭 背斜 盆地
  • 简介:得克萨斯西部和新墨西哥东南部的二叠盆地是一个巨大的产油区,2002年占美国产油量的17%(3.27×10^8bbl)。在现有规模资源底数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盆地储层的地质情况和所采取的提高采收率措施对美国石油产量有重大的影响。根据油藏的地层、岩性、沉积环境、结构和区域构造背景已确定出有32个含油远景区位于二叠盆地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部分。1339个大规模油藏(2000年累积产油量〉1×10^6bbl)构成了一个地质远景区。这些油藏的累积产量为28.9×10^9bbl,或占二叠盆地总产量的95%。列举了远景区成功进行油藏开发措施的实例,由于所实施的油藏开发措施在一个油藏中运行良好,因此,这些措施可适用于远景区的其它油藏。二叠盆地主要是一个碳酸盐岩远景区。碳酸盐岩油藏的石油产量占总石油产量的75%;碎屑岩油藏、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油藏、含燧石油藏的石油产量分别占总石油产量的14%、8%和3%。累积产量最大的远景区是陆棚西北部SanAndrea台地的碳酸盐岩远景区(最高累积产量为4.0×10^9bbl)、Leonard局限台地碳酸盐岩远景区(最高累积产量为3.3×10^9bbl)、宾夕法尼亚系和下二叠统马蹄形环礁的碳酸盐岩远景区(最大累积产量为2.7×10^9bbl)和SanAndres台地碳酸盐岩远景区(2.2×10^9bbl)。二叠系产量占累积产量的73%,其次为宾夕法尼亚系(占13%)和奥陶系(占6%)。根据已发现和开采出的储量资源底数的成分计算,所估算出的剩余储量为3.25×10^9bbl。

  • 标签: 二叠盆地 碳酸盐岩油藏 储层性质 远景区 石油探明储量
  • 简介:阿普斯(Arps)提出的确定性递减曲线分析已经成为业界预测产量和估算储量的标准方法,但该分析方法的缺点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井的早期生产阶段。概率递减曲线分析(PDCA)法已经被提出来对页岩气区带储量估算中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然而,所有已公开发表的PDcA法都采用Arp递减曲线模型进行分析。新的递减曲线分析(DCA)模型已经开发出并用于经水力压裂改造的水平井。然而,这些模型主要应用于确定性分析,而没有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应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概率法和不同数量的生产数据对文献中出现的六种DCA模型进行了追算测试,这6种DCA模型分别是阿普斯模型、具有最小递减的阿普斯模型、改进后的阿普斯模型、幂律模型(powerlaw)、拓展的指数模型(stretchedexponential)和Duong模型。结果显示,MCMC概率法非常可靠地对产量追算的不确定性以及由页岩气井衰减曲线模型得出的累计产量估算值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甚至对于基于Arp方程的DCA模型,这种概率法也能非常合理地进行标定。随着拟合的产量数据的增加,追算不确定性降低,但是不管拟合的产量数据有多少,MCMC概率法都能非常合理地进行标定。甚至,由MCMC概率法得出的P50储量估算值要比早期采用确定性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产量预测和储量估算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在页岩气藏开发的早期是很大的。可靠的不确定性定量分析能够改善生产早期阶段的决策,从而实现这类非常规气藏更加高效的开发。

  • 标签: 不确定性 产量预测 曲线分析 概率法 页岩气 开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