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予以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相应治疗落实后,患者的疾病体征得以显著缓解,手术指标呈良好趋势,复发率较低,生存质量较高。结论:针对肌侵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落实,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病痛,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菝葜炎有效部位群及其单体的抗氧化作用,探讨菝葜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反应体系、FRAP法分别测定菝葜有效部位群及落新妇苷、花旗松素、槲皮素、芦丁、白藜芦醇、黄杞苷等6个单体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建立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模型,孵育后检测药物对红细胞溶血抑制率和红细胞悬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成分均表现出抗氧化能力。在DPPH实验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和花旗松素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药物,IC_(50)分别为13.05mg/L、11.83mg/L,略弱于维生素C(VitC)(IC_(50)为6.93mg/L);在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弱于VitC;在FRAP法中,槲皮素还原Fe^3+的能力最强(FRAP值(183.78±8.01)mmol/g),优于VitC(FRAP值(85.69±4.98)mmol/g),其次为花旗松素(FRAP值(56.73±6.25)mmol/g);在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菝葜有效部位群、花旗松素、槲皮素及白藜芦醇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明显升高、红细胞悬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菝葜炎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对红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菝葜炎效应与其抗氧化特性有关。

  • 标签: 菝葜 羟自由基 DPPH FRAP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总结88例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枸橼酸凝组(观察组)44例和肝素联合鱼精蛋白组(对照组)44例进行CVVH治疗,对其凝效果及其并发症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出血事件和频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凝效果显著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无患者在CVVH过程中加重出血。结论局部枸橼酸凝效果安全有效,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净化理想的凝技术,护理上注意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并发症,即可减少治疗的风险。

  • 标签: 枸橼酸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
  • 简介:目的:对刺山柑果实乙醇提取物及不同萃取部位的炎与镇痛活性部位进行筛选。方法:采用乙醇对刺山柑进行提取制备总提取物,用水溶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以阿斯匹林为阳性对照药,分别采用二甲苯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和醋酸扭体镇痛实验进行炎镇痛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结果: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对二甲苯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而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则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刺山柑果实具有潜在的炎和镇痛作用。

  • 标签: 刺山柑 抗炎 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苗药"四大血"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四大血"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足趾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右足跖外观变化、肿胀程度、滑膜组织病理特征;Elisa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四大血"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足跖肿胀程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病理切片显示,"四大血"中、高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充血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四大血"能下调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P〈0.05,P〈0.01)。结论"四大血"有抑制AA大鼠滑膜组织炎症的作用,减少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上皮细胞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介质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苗药“四大血” 抗炎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屈参数变化的规律以及散瞳后的屈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进行了解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眼科在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就诊的61例121眼青少年近视患儿,并根据睫状肌麻痹前后的检测数据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轻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观察两组青少年在睫状肌麻痹前后近视屈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了解两组青少年散瞳后的屈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显示,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患儿,两组屈光度,和前房深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轻度近视组青少年的变化高于中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P>0.05,与睫状肌麻痹没有明显的相关性;AL/CR比值在中高度近视组高于低度近视组,与屈光度呈反比关系。结论青少年近视屈光度和前房深度在睫状肌麻痹下存在差异,轻度近视组受调节的影响更为明显;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在睫状肌麻痹下没有明显变化;近视屈光度是眼轴延长和角膜屈力增加两种因素所致;AL/CR比值与屈光度呈反比关系。

  • 标签: 睫状肌麻痹 青少年 屈光度 屈光参数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室内自然条件下所采集舌图像的色差校正方法,为舌像颜色准确定量分析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将尼康D70610万像素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分别设置于自动白平衡(未校正)和手动白平衡(硬件校正)模式,拍摄麦克贝斯24色色卡5种红色类色块和154例舌象,应用NIKONCAPURENX1.0.1软件对自动白平衡(未校正)拍摄的图像进行软件校正:通过色差值计算、Imatest软件测试、人工判读比较三类图像(未校正、硬件校正、软件校正)的色差情况。结果:色差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自动白平衡(未校正)、手动白平衡(硬件校正)、软件校正三种方法中,软件校正图像的总色差值最小;Imatest软件测试结果提示软件校正图像的色差最小;人工判断结果提示,软件校正的舌像颜色与实际舌象的颜色最为接近,符合率最高。结论:室内自然条件下采集的舌像通过软件校正后,颜色还原真实。该方法操作方便,有着良好的中医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自然光 舌像色差 校正
  • 简介:摘要对1例化疗患者静滴紫杉醇1h后过敏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紫杉醇可过敏的时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是成功的保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使用紫杉醇化疗前询问药物过敏史,严格选择输液器具,规范用药,做好监护及急救物品的准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可提高紫杉醇化。

  • 标签: 静滴紫杉醇1h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血透患者内瘘穿刺血肿的病因分析、护 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 随机 选用在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 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0 例 血透患者 纳入 研究,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采取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5 例 ,两组患者 均 运用 常规护理 方法 , 研究组 则 常规护理 基础上 运用 血肿并发症护理 方案 ,分析 致病因素 ,观察护理 干预 后的患者 的护理 满意度 与 血肿并发症 产生率 率等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产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两组对比 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有多种因素致使血透患者内瘘穿刺产生血肿,护理人员对患者运用血肿并发症的护理方案后,可有效降低患者产生血肿并发症,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透 内瘘穿刺 血肿 护理效果
  • 简介:患者,女,26岁,因痛经前来就诊.在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时,在三阴交(双)、关元穴注射黄芪注射液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按1:1混合,2ml/穴;黄芪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9041;复方当归注射液,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40206)后3h,全身瘙痒,以脸部、颈部及四肢为重,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无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

  • 标签: 穴位注射 黄芪注射液 复方当归注射液 药疹 病例报告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