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治疗初发糖尿病酮症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以糖尿病酮症首次就诊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使用胰岛素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酮尿酮纠正速度、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持续的胰岛素静脉注射后,观察组血酮恢复时间为(17.5±2.6)h,对照组为(25.6±3.5)h;观察组尿酮恢复时间为(4.8±2.1)h,对照组为(6.7±3.8)h;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4±0.3)每次每例,对照组为(1.4±0.5)每次每例。根据以上结果得出,两组间在纠正血酮及尿酮,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胰岛素治疗初发糖尿病酮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缩短血酮和尿酮恢复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患者在使用不同疗程的质子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时,对应激性溃疡出血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行比较,从而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给药的剂量和频次均相同(80mg/次,Bid)的情况下,依据泮托拉唑的使用疗程,将我院ICU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A组(3天)、B组(7天)、C组(14天)3个组,分析比较各组应激性溃疡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C组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A、B两组低,但三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B、C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3天的疗程较B、C两组更为合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质子泵抑制剂 不同疗程 机械通气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9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与41例定时皮下注射胰岛素者比较,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并分析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压,相对定时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能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一种值得临床重视的方法。

  • 标签: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捻管不停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低压血管通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回血方法各2次进行自身对照,记录回血的操作时间、回血所需生理盐水量、透析器凝血分级以及患者透前透后生命体征以及采集残余血量进行比较。结果捻管不停回血法的回血时间、所需生理盐水量,残余血量少于传统回血方法,透析器凝血情况也显著优于传统回血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透前、透后生命体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捻管不停回血法没有改变密闭式回血的优点,但优化了操作,缩短了回血总时间,控制了回输盐水量,减少了患者失血量,在临床上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捻管不停泵 回血 血液透析 低压血管通路 残留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是要为了分析胰岛素给药方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共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80人。将这八十名患者随机分配成两组,每组中有40人。两组患者都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皮下注射给药方式,作为对比组。另外一组患者使用胰岛素给药方式,作为实验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比组患者中有治疗效果的患者共有33人,占总人数的82.5%,实验组患者中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患者共有38人,占总人数的95%。对比组患者在治疗中发生过低血糖现象的共有6例,占总人数的1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中发生过低血糖现象的共有2例,占总人数的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患者,而实验组患者中发生过低血糖现象的患者明显少于对比组患者,两者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使用胰岛素给药方式比传统的给药方式治疗效果更好,低血糖现象出现的几率更低。使用胰岛素给药方式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对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痛苦有着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质子抑制剂的用药情况及合理使用相关问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4年至2016年这一段期间的100份归档病历作为研究对象,找出其中使用质子抑制剂的病历,回顾质子抑制剂的用药情况,分析其中不合理使用的病历,总结质子抑制剂的用法用量、适应证、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00份归档病历中,使用质子抑制剂的共有42份,质子抑制剂使用率为42.0%。42份使用质子抑制剂的病历中,合理使用的病历共有23份,合理使用率为54.8%;不合理使用的病历共有19份,不合理使用率为45.2%。不合理使用的19份病历中,10份不合理之处在于药物配伍不合理而影响了药物吸收,约占总数的52.6%;3份不合理之处在于联合用药不合理而使得不良反应增加,约占总数的15.8%;其余不合理之处在于药物配伍不合理而影响了药物代谢、对特殊患者用药不当、药物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药物剂型选择不当、对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等。结论我院的质子抑制剂使用率较高,但在质子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尚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现象,未来应继续加强用药管理,改进剂型选择、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方式,以尽量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保证质子抑制剂使用的合理性。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药物配伍 联合用药 用药分析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止吐药应用的时间对镇痛使用患者止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7例镇痛使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3组患者术前、术后使用昂丹司琼(术前组、术后组)、不使用昂丹司琼(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组和术后组的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2.11%、10.53%)均低于对照组(73.68%),而术前组和术后组比较,术后组的呕吐发生率更低,且P<0.05。结论给予镇痛使用患者术后使用止吐药的止吐效果更佳。

  • 标签: 止吐药 应用时间 镇痛泵 止吐效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药师对质子抑制剂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并运用质子抑制剂注射剂进行治疗的肿瘤病人150例为对象,按照药师干预情况将以上病人纳入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75例,实验组病人用药接受药师干预;参照组病人仅遵医嘱用药,未接受药师干预。对照两组病人药物使用不合理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质子抑制剂注射剂使用不合理问题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数均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药师干预对质子抑制剂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有助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及不良反应出现率。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 药师干预 合理使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氧驱动吸入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3月份收治的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给予氧驱动吸入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性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氧驱动吸入治疗对小儿哮喘进行治疗,其相比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更为有效,且症状改善快,值得推荐。

  • 标签: 氧驱动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需要胰岛素治疗的GDM患者30例。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组(双C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治疗组(MS组)。“双C”组予佩戴CGMS同时,予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作为基础量及三餐前大剂量;MS组根据常规指端血糖监测情况,予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和睡前注射诺和灵N。对比两组血糖控制值、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双C”组和MS组相比,前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低,且住院天数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组方案治疗GDM比传统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安全、快速、平稳达标,且低血糖事件发生减少,更能保障母婴安全,减少围生期并发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质子抑制剂注射剂使用上加强药师干预对合理应用药物的优化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质子抑制剂治疗患者共200例,归为对照组;于2015年1月开始加强药师干预,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选取200例,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中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质子抑制剂的用法、用量、联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不合理用药率更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观察组发生率为8.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质子抑制剂注射剂的临床使用上加强药师干预可明显提升用药合理性,降低因用药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药师干预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化疗药物给药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使用前静脉留置针方式,观察组患者40例,使用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对比2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及静脉炎情况,观察组患者相对对照组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持续输注给药方式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并发症发生概率,保障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ICC 便携式化疗泵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质子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并按掷骰子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治疗,治疗1周后,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说明各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泮托拉唑钠治疗的有效率高,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消化性溃疡出血 泮托拉唑钠 奥美拉唑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量注射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观察121例心力衰竭患者行微量注射硝普钠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21例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好转,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YEF)、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微量注射硝普钠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全面有效的护理是保证疗效和降低复发重要措施。

  • 标签: 微量泵注射 硝普钠 心力衰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质子抑制剂(泮托拉唑)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抽查2014年2月-7月骨科手术病历219份,回顾性分析泮托拉唑的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219例病历中存在不合理用药92例。存在问题主要有用药时机不当、无用药指征、药品剂量较大和用药疗程长等。结论骨科手术患者的泮托拉唑使用存在过度使用情况,应加强用药干预,以提高质子抑制剂使用的合理性。

  • 标签: 骨科手术 应激性溃疡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压缩雾化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125ug/次和特布他林2.5mg/次联合空气压缩予以雾化吸入治疗,每天2次,连用5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诊治中,通过采用空气压缩予以雾化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患儿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空气压缩泵 雾化治疗 喘息型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护理效果,探讨规范化综合护理在胰岛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化综合护理是确保胰岛素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胰岛素泵治疗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微注入泮托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持续微注入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微注入泮托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消化道出血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胰岛素治疗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抽取在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研究组采用胰岛素输入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总结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能够有效的对颅脑外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起到控制作用,同时应用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颅脑外伤 胰岛素泵 临床护理